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1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倫 2151 字 2021-01-20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冠冕唐皇最新章節!

朝堂上所關心的自然都是家國大計,盡管宰相狄仁傑及時叫停了門下所出問政策對,皇帝陛下也制告守選官員們專心備應銓選,但這樣一個話題還是傳開了。

輿情一旦參與進來,結果也確如薛稷所料,朝堂內外的聲音並非眾口一辭的支持行台用武,仍有相當一部分在朝在野的官員主張與民休息。

畢竟從高宗後期以來,朝廷用疾便越來越嚴重,已經成了一個深刻困擾朝事的問題。甚至一些朝臣們的生活都大受影響,不乏等米下炊的窘迫狀態。

就連官員群體都是如此,民間飢困也就可想而知。雍王此前用兵青海,當中還有一個朝勢更迭、諸夷蠢蠢欲動的背景。既然已經大勝揚威,許多人覺得應該還是見好就收,接下來的朝事重點不應該再繼續放在邊戎軍計方面,維持現狀、全力休養民生才是當務之急。

但討論面如此廣闊,各種不同的意見也都不絕於耳,而且這些各持所見的還都不是普通人,多為在職的官員以及將要參加銓選的選人。輿情不能統一,這也直接干擾到了朝廷對此要持一個怎樣的態度。

對此,主持朝廷政務的狄仁傑也是大感無奈。皇帝這么做,倒不好直接作論稱之昏計,這思路本身不乏可采之處,可問題是選擇的時機和問題不對。

且不說將會直接受到影響的陝西道貢賦解運問題,單單此前分設行台,已經讓朝廷所控權勢有所分割。眼下朝廷最需要做的,就是拋棄所有不必要的爭端,團結聚集一切人事,以強化朝廷中樞的唯一性。

現在銓選在即,皇帝卻拋出這樣一個本就容易引發分歧爭議的問題,看起來是能從優錄取一批傾向於朝廷的官員,但實際上是在主動的標立異己,主動的制造紛爭與裂痕。

這等於就是在向天下人宣告,就算他們才器不為朝廷所賞,還有一個陝西道大行台可以作為選擇。大行台割據陝西的狀態雖然是一大隱患,該要加以重視,但卻不該表現的如此外露。

因為朝廷本身就是宗法大義所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來也不存在逼人站隊的問題。從前皇太後雖然也常常使用這樣的手段引誘逼迫臣子表態,但她首先是確保自己與朝廷緊緊站在一起,她就代表著朝廷,然後她要謀求一個超然於朝廷的更高形象。

皇帝效法行事,得於皮毛、失於真髓,大行台本就是朝廷所冊授封建,雖然擁有一定獨立行政權,本身也必須要聽從朝廷的制敕命令,能有什么樣的分歧需要交付群眾輿情去討論?

現在銓選在即,如果朝廷罔顧其中一部分人的意見態度,直接向大行台宣告制令。那這一批持有異議的選人們對於接下來的銓選還有期待的必要?還要參加的必要?直接收拾一下去西京長安吧!

所以眼下朝廷並不適合再作表態,起碼也要熬過今年的銓選,再想辦法將此事進行淡化處理。這一通盤算,並不能直接讓雍王眾叛親離,但卻讓朝廷在年前不必再妄想陝西貢賦能夠入都。

而且皇帝這一舉動,還暴露出其與中書省並不親近的事實。因此這段時間以來,彈劾攻擊狄仁傑的奏表也陡然增多起來。

宰相受到攻擊,這本來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本身就是一個風口浪尖的位置。可現在,狄仁傑身當銓選的責任,卻受到如此大范圍的彈劾,那他所支持的銓選結果,又是否能夠公正且服眾?

狄仁傑有感於此,但也沒有什么好的計策去扭轉,幾次上表請辭銓選的職責。

皇帝李旦在搞那件事情的時候,也根本就沒想到此舉還能給現下朝情帶來這么大的撼動與影響。

雖然他也有意逐步架空一批老臣,在政事堂組建一個自己能夠信用的班底,可起碼眼下是沒有直接要換掉狄仁傑的意思。而且他也根本沒有合適的人選,能夠取代狄仁傑眼下於政事堂的作用。有了王孝傑這個前車之鑒,他也實在不敢在不了解清楚的情況下貿然拔授什么人進入政事堂。

因此對於狄仁傑的請辭,皇帝一再否決,並通過各種恩寵方式,以塑造一個君臣和睦的假象,消除這一不利影響。

比如豫王傅是李昭德,而其他幾名皇子,則俱以狄仁傑為師,並在銓選前夕著令幾名皇子出閣,在諸公卿大臣見證下舉行了一個拜師禮,算是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狄仁傑在朝中威望,得以繼續主持今年的銓選。

這樣一番舉動,自然讓底層群僚感慨狄公果然是所受恩寵無雙,甚至還要超過了前宰相李昭德。

但仍有一部分閱歷深厚的老臣,感受到這位皇帝陛下大權驟得後的輕率毛躁,或是大計不失,但卻分寸全無,任人任事都用力過猛,不懂得留下一個回旋的空間余地。

在這樣一個氛圍之下,選人陳子昂的一些策對言辭也流傳出來,很是激發了一部分時流的共情。朝廷章制完備、且不乏名臣,但卻給人一種亂七八糟、全無頭緒的感覺。

反觀西京長安的大行台,雖然只是草設,但卻運行的井井有條、內外有序。這當中的高下區別,清晰可見,但這樣的話題,自然也沒有人敢在公開場合進行討論。

相對於行台所挑起的川西問題的爭論,在皇帝的非常規操作下,獲得了朝野人士的廣泛關注。可隨之一同入都的另一道奏請,關注的人則就不多,或者說干脆就是無人問津,那就是為漢王家眷請賜封命。

皇帝或者是真的沒有精力關注此事,或者是存有別的心思,奏書入都後甚至都沒有發給有司進行商討。

「皇帝年過三十,仍是赤子啊!」

上陽宮自然遠不如大內那樣熱鬧,春夏時節還有草木繁盛,可到了這秋冬之交,則就蕭條盡顯。皇太後武則天閑卧於暖閣中,樣貌上雖然老態畢現,但精神卻還不錯。

近日朝堂上一些風波,雖然沒有人會專程入上陽宮來奏報,但武則天也多多少少有些耳聞,對於皇帝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皇帝當然不是赤子,甚至在朝情的推動之下、在雍王所帶來的壓迫當中,已經具有了一些權謀智慧。能夠借著行台分設這一機會,將強臣李昭德踢出政事堂,也算是可圈可點。

但皇帝這些手段計謀,在武則天這樣的高段位選手看來,評其為赤子、不失老天真,已經算是比較客氣的說法,畢竟那也是自己的兒子。

皇太後可以隨意的點評皇帝陛下,但殿中其他人自無這樣的膽量,諸如上官婉兒雖作恭聽狀,但也只是據案細篩香末,不敢回應。

雖然得不到什么回應,但武則天仍是嘆息道:「朝情若再如此持續下去,是會出大問題的。身在此位,為人待事是要心存三分險計,不謂害人制人,只為能讓自己不要過於愜意。長謀短計,存意兩可,這一點慎之做得就很是不俗。皇帝那一份情急,人人都已經看在眼中,但其實講到急迫,關西局面才是危困。若不然,何以連一介蕃女都容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