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2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倫 1536 字 2021-04-13

另一方面,則就是震驚於噶爾家族竟然真的與大唐勾結在了一起。須知就在日前,他才趁著入朝拜辭之際試探一番,認為唐皇意在北疆、暫時無力西顧,國中可以趁此時機解決內部的權臣問題,並將相關的情報著人先行送回。

這一消息實在太過驚人,吐蕃使者也是愣了好一會兒,並在其他人的提醒之下,才意識到該要做出一些應對。於是他又連忙吩咐道:「速去取我禮袍,我要入唐國朝堂抗議其國與噶爾家亂臣勾結!」

隨從手忙腳亂的將衣袍取來,等到使者更換完畢,又環顧告信眾人說道:「噶爾家既然謀此詭計,必然也會有後招,防我國中制他。此前在唐國便已經有了加害國使的惡行,此番入唐不知有幾人。我身邊衛力不足,為防他刺殺加害,你等同行護我。」

眾人原本還在七嘴八舌的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並提出各種意見,可是在聽到這話後,場面頓時冷寂下來,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環顧左右,似乎在打量著別人的意願如何。

過了一會兒,才有人開口說道:「我等既然入館報信,便絕對不會因為畏險不敢捐命。此番入唐,本就不是王國使臣,是奉了家命出行,合家老少衣食生計在此一身,實在不敢輕率犯險。更何況,噶爾家究竟與唐國結成何種盟誓,眼下還不知曉,就這樣去強見抗議未必穩妥……」

眾人聽到這一番話,也都忙不迭紛紛點頭附和,他們都覺得肯前來報信已經算是仁至義盡,實在不想冒著更大風險去出這一個頭。

倒不是說吐蕃人全無忠義可言,而是眼前這些人實在有些特殊。他們作為各自門戶挑選出來的經商之人,必然也都不失精明,做什么事情之前先作利害評估。

若噶爾家真的在長安坊市間准備了殺手,而他們又不巧遇伏被害,那這筆帳該怎么算?他們又不是正式的國使,死了也未必會得到撫恤追賞,還會把此行所攜帶押運的財貨都折進去,怎么算都是得不償失,對此自然就乏甚熱情。

吐蕃使者聽到這番推脫之辭,剛才心中生出的那些許欣慰頓時盪然無存,若不是顧忌這些人各自也都家世身份不俗,只怕早就忍不住要破口大罵起來。

可是現在,他也只能苦口婆心的勸告道:「眼下是關系到國事大計,若噶爾家真同唐國勾結起來,那對我國事戕害之深、難以估量,你們這些人家,又能幸免?且不說後續的諸種損失,單只今次想要平安歸國只怕都難……」

人的處境不同,所思所慮自然也都不相同。蕃使職命所系,如果不把這件事情搞清楚且做出合適的應對,回到國中自是責罰難免,可那各家商賈卻無使職,真要插手進去,不說性命財產有無危險,若事情不能處理妥當,反而有可能受到牽連,自然是不願意沾身。任由那蕃使磨破嘴皮,也是應者寥寥。

正在這時候,又有蕃人商賈來到此處館堂,並沒有察覺到廳堂中的氣氛尷尬,登堂後便急不可耐的說道:「眾位鄉友聽說沒有?大唐聖人終於要正式收納尺尊公主入宮,已經在擇良辰備禮了!尺尊公主遠在外國,這番人生大喜,咱們蕃人同類自當助勢壯威,日後在京中也能更得關照……」

眾人聽到這個消息,頓時便紛紛離席湊上來打聽,更有人索性趁此話題徑直離開,冒著生命危險與使者同行還是免了,可為尺尊公主准備賀禮卻是不能馬虎!

很快,本來還人滿為患的蕃使館堂中便只剩下寥寥屬員或是仗義、或是交情深厚者,其他的人則都已經不見了蹤跡。

蕃使見到這一幕,臉色已是鐵青,跺腳怒聲道:「一群蠢物,真當事不關己?既然不願追隨,我便獨行抗議!唐國朝廷若不講清楚與噶爾家勾結詳情始末、了斷邪緣,我更要回奏國中,召回尺尊公主,斷此和親!」

說話間,他便氣哼哼的出門,前後擁從也有幾十眾,氣勢並不算微弱。可是當這一行人走到金光門橫街的時候,對面卻有數百持杖騎士當街阻攔。

見到這一幕,蕃使也是額頭冷汗直沁,沒想到噶爾家竟如此凶極膽厲,竟然敢招聚這么多人馬在長安城中當街阻殺。

然而不待他出聲呵斥,對面騎士人眾們卻兩下分開,一人從當中策馬行出,正是身著胡服、男裝打扮的西康女王葉阿黎。

「你要回奏國中,斷我姻緣?誰給的你膽量?滾出長安去!若再於此城中見你,便是你的死期!」

葉阿黎俏臉含霜,望著目瞪口呆的蕃使惡狠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