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2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倫 1644 字 2021-06-10

此時的麟德殿中,自是一派載歌載舞的熱鬧畫面,許多立朝大臣與胡酋賓使們也並不自矜身份而不苟言笑,爭相歌舞獻藝以為邀歡。

只是在這熱鬧的表象之下,眾人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心不在焉,並不能完全的縱情戲樂。畢竟剛才大殿中所聽到的訊息實在太過驚人,讓人震驚得心神不屬,忍不住的雜念叢生。

當聖人再次返回殿中時,眾人這才紛紛打起了精神,壓下心中那諸多雜念,希望能夠接收到更多的訊息。

太皇太後自知聖人剛才離開的原因,所以當聖人登殿時便投過去一個關切詢問的眼神。見到聖人眼帶喜色、微微頷首,但在片刻之後,心里卻又忍不住生出了幾分酸楚。

太皇太後自知往年掌權時的所作所為,違背了太多人的意願,所以在答應了皇帝重新歸朝監國的請求後,心里便也做好了會遭到時流強烈反對的准備。

可是現在看聖人的意思,時流對此並沒有太強烈的抵觸,起碼不足影響事情的正常進行。

武則天自不會自信到覺得自己歸朝是眾望所歸,時流樂見如此,所以才不作反對。發生這樣的情況,只能說明在廣大時流看來,無論太皇太後歸朝與否,都已經不會再給當下的時局秩序帶來太大的沖擊與改變,自然也就沒有了再大作討論的必要。

換言之,當下這個時代已經不再屬於她,而她也不再是那個君臨天下、一舉一動都能讓世道震盪不止的女皇,僅僅只是一個托庇於當今聖人羽翼之下的宗家親長。

對於一個曾經站立在權力最頂峰的政治人物而言,這樣被世道所冷落的處境的確是讓人有些難以接受,可當見到聖人登殿落座、諸胡賓使群起恭敬作拜的時候,武則天眼神中的落寞逐漸淡去,轉而流露出知足的欣慰。

任何曾經手握權力的人,都不會甘心將手中的權力推讓出去,更不要說權欲較之普通人還要強烈熾熱得多的太皇太後。

但在經歷過幾次宮變的動盪、幾個兒子無一善終之後,武則天也不得不承認,當下這種局面對她來說是最體面的退場,對社稷而言也是最好的安排。

國中輿情不失控制,接下來需要注意的,自然就是周邊諸胡對於大唐此次軍事行動的態度與立場。

李潼登殿後剛剛坐定,奚酋李大酺便急不可耐的出班叩告道:「今聖人將欲親掌天兵、懲殺賊惡,臣雖出身卑鄙東夷,但也厚享君恩、深懷忠義,懇請聖人能允臣盡發部卒、列陣助勢!」

此時距離聖人公布這一驚人消息已經過去了幾個時辰,諸胡酋賓使們也都各自做出了初步的決定,隨著李大酺出班表態,頓時又有多人一邊懊惱著沒能搶先一步、一邊忙不迭起身爭先恐後的表態。

而有了最初這一批人的表態,接下來殿中諸胡酋們也都紛紛起身發言,表示擁護聖人這一決定。

其實無論這些胡酋們作何表態,都不足影響大唐朝廷的決定,同時也避免不了征調部伍人馬參戰的義務。但各自的具體態度如何,也能說明許多的問題。

諸羈縻勢力接受大唐的征召參與各種戰爭,雖然對他們而言也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但同時也是一個極大的機遇。許多胡部就是因為抓住了類似的機遇、表現優異,從而受到了大唐的重點扶植,成為一方的豪強霸主。

諸如那個表現得最為熱切的奚酋李大酺,當然不是因為其人所言滿懷忠義所以才急不可耐,而是看到了東北方面勢力空白、大唐仍然沒有選定一個新的代理人,所以才要踴躍的表現。

擁有此類想法的並不只李大酺一人,諸如剛才因擾亂朝儀而被逐出朝堂的突騎施使者,這會兒甚至在麟德殿外割面請罪、兩頰血流如注、長跪不起,只是懇求大唐天可汗能夠給予突騎施人一個機會,讓他們也能加入到此次對青海用兵中來。

這當然不是犯賤,而是跟所付出的代價相比,當中蘊藏著更大的利益。一旦獲得大唐朝廷的扶植與認可,那么他們各自發展壯大起來無疑會更加的事半功倍。

當然這一切邏輯成立的前提自然還是大唐本身足夠強大,能夠維持一整套羈縻秩序的正常運行。單就眼下的青海局勢而言,吐蕃也實在不具備與大唐爭勝的條件與實力。

「諸方能忠勤王命、嫉惡如仇,朕亦大感欣慰。軍機行止、征調細則,朝廷大計議定之後,自有軍令下達。至於今日,寰宇賀此佳節,不作雜論、擾亂興致。」

看著群胡如此踴躍的態度,李潼也笑眯眯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