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2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倫 5668 字 2021-10-14

他若此時再在贊普面前搖舌,贊普非但不會偏向他,甚至都有可能直接將他拿下,送給山南豪酋們泄憤。

所以韋乞力徐干脆龜縮在自家部伍之中,甚至連贊普幾次召見都托病不去,不想這顆大好人頭被贊普送給山南人作為賠罪示好的禮物。

山南豪酋在東域駐軍不前的消息還未擴散開來,蕃軍那些普通將士們對此仍然抱有期待。而除此之外,還有另一樁好消息傳來,那就是另一路海西的人馬已經將要趕到。

因為唐軍占據了赤水一線的道路,海西人馬是從伏俟城西南側的圖倫磧繞行過來。圖倫磧幾百里戈壁寸草不生,海西人馬在得到王命召喚後卻不敢怠慢,殺馬飲血、橫穿戈壁,用最快的速度向積魚城後撤,前方探路的斥候很快便抵達了積魚城,入城拜見贊普、匯報軍期。

除了動作迅速、態度誠懇之外,海西人馬兵力同樣非常可觀。原本噶爾家只剩下數千之眾留守伏俟城,可是由於率軍外出的贊婆快速解決了背叛的木卯部等羌部,兼並其部眾後使得兵力激增,達到了兩萬之眾。

按照海西使者的說法,原本他們是打算沖下大非川,痛擊唐軍的側翼後路,但是在收到贊普的王命之後,贊婆等便義無反顧的回師西進勤王。

「往年消息不通,多有誤解,如今看來,贊婆也算是忠骨耿耿。欽陵之後,此人可以擔當噶爾家主人,繼續為國效力!」

贊普正因為山南諸軍的誤期妄為而肝火大動,對於噶爾家的快速回援不免頗感欣慰。當然他心里也明白,噶爾家之所以這么快速的回撤,也未必是真的就對自己忠心耿耿、急於戴罪立功,更多的只怕還是因為擔心欽陵的安危。畢竟欽陵乃是噶爾家真正的核心領頭人,贊婆之類威望俱不如其兄。

無論如何,噶爾家的快速回援,總是暫時緩解了積魚城的兵力不足,也讓贊普大大的松了一口氣,派人送出了許多的勞軍物資並將噶爾家回援人馬安排在了積魚城北側。

同時他還頗為大度的讓噶爾家使者入見欽陵一面,告知消息,讓噶爾家諸眾知曉欽陵如今仍然安全,如此才能讓噶爾家的余黨用命守城。

隨著噶爾家的人馬抵達,積魚城蕃軍精神頓時為之一振,而有關噶爾家的風評也在快速扭轉。往年由於上層的權斗,噶爾家的名聲在國中很臭,被人視作是狼子野心的割據叛逆。

可是當吐蕃國運真正遭遇危險的時候,噶爾家的勇士們卻又是義無反顧的勤王救駕,遲遲不至的山南諸軍則就不免相形見絀。

一時間,噶爾家與大論欽陵的舊日事跡也被頻頻提及,甚至在中下層的將領兵長之間,還流傳著一種說法:唯有大論欽陵重新掌握軍權,才能帶領他們戰勝唐軍!

唐蕃之間的戰爭並非一次,而在此前的幾場戰爭中,蕃軍從來沒有如此被動過,甚至就連國君都被堵在城池中無計可施,幾次輝煌的大勝更是讓吐蕃的強盛達到了一個頂點。

那么眼下如此劣勢被動的局面又是為什么?難道是因為蕃軍將士們已經意志消沉、沒有了斗勝的勇武氣概?當然不是!區別只是大論欽陵被奸賊所害,以至於蕃軍節節戰敗,不能反撲戰勝唐軍!

這樣的說辭雖然在逐漸的流傳發酵,但贊普仍然對此一無所知。畢竟他不可能深入營伍去探聽那些下卒心聲,而夠資格親近他的人則都深知贊普對大論欽陵的忌憚與敵視,更不可能自討沒趣的將這些道聽途說告知贊普。

眼下贊普仍是著眼於戰略大計,心中充滿了懊惱氣憤。如果國中增援的人馬能夠及時抵達,他在積魚城這里自可以對唐軍進行大舉反擊,屆時噶爾家的兩萬人馬再從海西出動,側翼進攻截斷唐軍的退路,必會大獲全勝!

可現在,無論他有著怎樣精妙的反攻雄計,也沒有了施展的基礎。噶爾家卒力已經從海西撤回,而後路的援軍卻仍然沒有抵達,整體的劣勢尚未扭轉,更不要說作什么反攻大計了。

贊普或是懊惱於不能實施強攻正面、包抄後路的計略,但這一遺憾卻是有人為他彌補。

正當唐蕃兩國仆從軍還在積魚城前熱斗正酣的時候,積魚城後方的積石山西麓,卻有一路數千名騎兵正快速的向蕃軍後方逼近。

積魚城正面雖然無日不斗、戰火肅殺,可是後方的積石山西麓,卻仍是一副游牧正忙的畫面。數萬名隨軍出征的牧民們正在勤勉放牧,因為大軍在積魚城將唐軍死死的攔截下來,後方的牧場便也沒有收到侵擾,仍在有序的生產著。

這一路人馬奔行到牧場外圍的時候,那些蕃人牧民們還以為是盛傳多日的國中援軍抵達,一些牧民已經忙不迭返回氈帳中准備馬奶、肉食等物資奉上,以免遭受這些悍卒的打罵搶奪。

然而那些負責維持生產秩序的蕃軍斥候們,隨著雙方的距離快速拉近,卻敏銳的發現對方的旗幟與衣袍俱非蕃軍樣式,有人壯著膽子上前喝問,卻被對方抬手一箭射死。

「敵襲!是敵襲、唐人反超後路!」

眼見對方如此狠惡,蕃軍斥候們頓時也驚覺起來,忙不迭喊叫示警。

「沖!敢有持械抗阻,殺無赦!」

這一支騎兵大軍的主將脫下兜鍪,露出一張風塵仆仆的瘦削臉龐,竟是本該在黃河九曲的薛訥!

原本黃河九曲人馬是要從渴波谷進入青海,與大軍主力會師之後進攻伏俟城。可是在郭元振的建議下,唐軍不再將伏俟城當作主要的進攻目標,九曲唐軍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奔赴青海會師。

不過薛訥所部人馬也並沒有就此被排斥在戰斗序列之外,而是領取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從黃河九曲直接西進,穿過弭葯諸部領地以及星宿川等地,繞過積石山南麓,向積魚城背面發起進攻,截斷蕃軍後路!

由於蕃軍的主力人馬一直被吸引在積魚城方向,薛訥一行自黃河九曲出發,沿途除了一些不知死活的弭葯生羌雜胡們之外,幾乎沒有遇到任何的戰斗阻撓。

但即便如此,這一路行來也並非坦途,崎嶇的道路、多變的氣候、以及動輒數百里的無人地帶,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幾乎沒有穩定的補給,深入敵後,翻山越嶺,這本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九曲出發一萬名唐軍將士,當抵達積石山西麓的時候,減員竟已經達到三千余數,而原本隨軍替換的戰馬也死亡過半,甚至有的戰士需要兩人並乘一騎。唯有跋涉這一路險途的唐軍將士們,才能深知這一路經受了怎樣的艱辛考驗。

然而現在,當敵軍後背出現在刀鋒所指的眼前時,一切的辛苦、一切的付出、一切的犧牲都是值得的。唐軍將士們自薛訥以下,人人狀如下山的猛虎、嗜血的野獸,向著全無設防的蕃人撲殺而去。

積魚城後方的牧場上,多數都是手無寸鐵的蕃人牧民,遭到奔襲之後,無需大作殺戮,已經膽寒奔逃起來。至於那些蕃軍游弈斥候們,視野中陡然出現這么一路如狼似虎的敵軍,同樣也是驚駭至極,反應過來之後便忙不迭打馬沖向積魚城匯報敵情。

唐軍將士們在這范圍廣闊的牧場中橫沖直撞,也並未窮追那些牧人,而是打開了那些牛馬柵欄,快速的替換戰馬,同時在氈帳中搜取飲食物資,快速的補充消耗。待到氣力有所恢復,便直向人畜稠密處沖殺而去,四處縱火,將蕃軍囤積於此的牛馬皮料、牧草糧食等物資焚燒一空。

同時那些亡命逃竄的蕃人牧民也被有意識的驅趕聚集起來,當中自然免不了殺戮震懾。勿謂平民無辜,兩國交戰時,生為蕃人便是最大的罪孽。

這些蕃人們逃亡的方向本就是積魚城,在唐軍的有意驅趕之下,奔逃的隊伍顯得更加壯大。與此同時,積魚城中的蕃軍也已經獲知敵情,一路蕃軍騎士們策馬出城准備將敵軍驅逐圍殲,然而首先撞上他們的卻並非唐軍人馬,而是己方那些辛苦勞作、為他們供給衣食的牧民。

為了保證騎兵部伍的沖勢與陣型完整性,蕃軍們自然不能迂回避開,索性將心一橫,直向逃亡的人群正面沖去。那些蕃人牧民們本以為逃到城下便能活命,卻沒想到迎面而來的是更加凶殘的修羅場,洶涌而來的騎兵隊伍仿佛一個個的鐵拳,直接砸在了他們的血肉之軀上!

當蕃軍騎士們沖過這些人群之後,一個個恍如血浴一般,從士卒到戰馬全都覆蓋了一層粘稠厚重的血漿,有的馬轡馬鞍之間還懸掛著一些殘肢斷臂與肝腸內臟。這一刻,生為蕃人未必是原罪,生來弱小則就一定的不得好死!

「來得好!千里奔襲,正為此日!殺盡蕃狗,唐業大昌!」

眼見敵軍沖馳逼近,薛訥大吼一聲,當先橫刀策馬向敵陣沖去。此刻,他不只是唐軍一名大將,更是一名身負國仇家恨的猛士,大非川一役,其父薛仁貴兵敗名毀,半生威名,一戰喪盡,而今他終於有機會策馬此境,無論是父親的遺恨故願,還是聖人的知遇之恩,唯殺敵以報!

陽光的照耀下,大刀鋒芒如虹,當面之敵一刀兩斷!

薛訥不暇擦去臉上所濺敵血,擰腰轉腕,又是一刀橫斬出去,另一名甲具精良的蕃將竟被直從馬背砸飛出去,身未落地,已經又遭數刀劈下,落地時那堅甲早已經深凹下去,坍塌的胸腔直將舌頭頂出,舌下血沫不斷的涌泄出來!

一番激烈的殺戮後,沖出城池的蕃軍在拋下數百具屍體便紛紛撤回,加上不知敵後襲來的唐軍究竟有多少人馬,不敢再輕易出擊,唯在城門前緊急架設起拒馬柵欄,以防唐軍的繼續進攻。

積魚城正面,唐軍的進攻仍在持續著,背面也同樣不再平靜。除了腹背受敵所帶來的震撼與壓力之外,還有更要命的一點那就是由於背面的唐軍進攻的太過迅猛突然,以至於大量的輜重物資被拋棄在城外,更讓人生出一股近乎絕望的惶恐。

「唐軍、唐軍怎么會出現在城後?山南那些賊種、那些賊種為何還未抵達?難道、難道他們竟敢坐視君王赴險不救!」

突然出現在積石山西麓的唐軍仿佛一記重錘,重重的砸在城中蕃軍心頭,不要說那些底層的軍卒們,就連贊普乍知此訊,都被震驚得臉色發白,繼而便陷入了手足冰涼的惶恐中。

沒有人回答贊普的問題,因為這會兒其他臣員也在努力消化著心中的震撼,腦海中亂糟糟的、完全沒有頭緒。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倉皇無計,以韋東功為首的二十多名少壯將領們沖開了衛士們的阻攔,徑直行入殿堂外的空地上,紛紛跪拜下來,抽刀在手橫置於地,旋即便齊聲大吼道:「唐軍詭計頻用,陷我大軍絕境。臣僚庸碌無能,無計解困。懇請贊普釋放大論,軍機付之,大論必能再破大敵!」

聽到這些少壯將領們的喊叫請願聲,殿內贊普並群臣無不臉色大變,不待贊普開口,自有臣員疾行出來,指著這些將領們怒斥道:「你等膽敢作亂……」

「臣等絕不敢驚犯贊普,但賊勢猖獗,唯大論有力制之。赤心可以剖獻,若贊普能允此請,危難可解,臣等以死謝罪。若贊普不允,臣等亦披甲出城,殺敵突圍,不死不歸!」

諸少壯將領聽到如此斥責,仍是大聲請願,更有甚者,已經立刀頸間,想要以死以證清白。

這會兒,贊普也終於反應過來,雖然臉色仍是鐵青,但卻起身推開座前眾多護衛,緩步行至殿前,站在階上俯視諸將,口中則說道:「王恩養士,正為備亂。你等俱我提拔戰將,若不可信,國中又有何人可為我心腹爪牙?有此忠勇之士,何患賊勢猖獗!但欽陵確是久掌大權,韜略精深,臨此危難,正該使用。傳告欽陵,他若仍視我為君,便來見拜,獻計破敵!」

聽到贊普如此回答,那些前來請願少壯將領們無不喜形於色,又忙不迭叩首道:「臣等為王前驅,一息尚存,絕不容敵危害君上!」

且不說贊普如何面對這些請願的將領,早有近臣領命疾行前往欽陵拘押所在,傳告王命,召見欽陵。

過去一段時間的拘禁生活,讓欽陵變得臉色蒼白、清癯消瘦,乍一行出居室,甚至有些畏光。有人前來戰馬,將欽陵攙扶上馬背,坐騎前後更有數百名甲卒林立,押引著欽陵前往拜見贊普。

一路行來,街頭巷尾多有士卒看到欽陵,頓時便笑逐顏開:「大論重掌軍機,破敵在望!」

周圍嘈雜的議論聲傳入耳中,欽陵仍是一副不悲不喜的平靜神情,並不因為將士們的歡欣議論而有所動容。

很快,一行人便來到了贊普行宮。欽陵又被人攙扶下馬,這會兒也早有人告知他因何獲得贊普的召見。緩步走入行宮內後,看到那些仍然跪在殿前的諸將,欽陵眼中才流露出一絲情緒的波動,對著那些眼巴巴望著他的將領們說道:「多謝你們了,非此冒險進言,我也沒有生見天日的時刻。」

「大論切勿為此負氣之言!贊普恩厚大臣,大論入城以來,衣食足給,起居庇護……」

韋東功小心翼翼的開口勸告並提醒,唯恐欽陵所言觸犯贊普,讓他們一番努力泡湯。

欽陵卻不再理會這些閑言,而是抬頭望向站在殿階上的贊普,嘴角顫了顫之後才微微揚起,口中發出一聲低笑:「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再見贊普,才覺得無話可說。臣父子相繼,無愧於國,亦無愧於君……」

「無話可說,那就不必多說。今日召見,只問大論可有破敵之策!」

贊普望見欽陵,同樣也是心情復雜至極,聞言後只是擺手冷聲說道。

「臣無愧於國,無愧於君,破敵之計,誠然在懷。即便贊普不見,亦必進獻。」

「大論果然有破敵之計?」

聽到欽陵這么說,在場眾人無不驚聲發問,甚至就連贊普都忍不住瞪大眼、不無期待的凝望著欽陵。

欽陵承受著眾人的注視,視線微微一轉,抬手指了指一名負責押引他的甲卒佩刀,示意對方遞給自己。那甲卒有些猶豫,但見贊普不耐煩的擺手催促,這才解下了佩刀,遞入欽陵手中。眼下周圍甲卒環立,贊普也不擔心欽陵會持刀暴起發難。

欽陵接過那柄佩刀,然後便抽刀在手,繼續望著贊普冷聲道:「殺人而已,何必奪志?贊普侍奴,恃寵用奸,竟然割我從子血肉,誘我吞食!」

「誰?誰做的?」

贊普聽到這話,臉色頓時也是一變,視線在近侍諸員身上打量,察覺到一名老奴神情陡變驚恐,抽出佩劍,一劍將之刺死,然後才又望著欽陵沉聲道:「此事我絕不知,今為大論泄憤,若仍存怨,破敵之後,來日慶功,我親為大論割炙此奴筋肉!」

贊普也並沒有說謊,他對噶爾家雖然恨意滿滿,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欽陵一身。不要說指使奴仆作此惡事,他甚至都不知此前他所下令處斬的噶爾家子弟有一個正是他准備留作噶爾家家主的贊婆之子。因為對他而言,除了欽陵之外,噶爾家其他人都只是一個背景而已,不值得過分關注。

欽陵見狀後微微一嘆,抬起手指在眼角擦了一擦,然後才又說道:「敵雖凶惡,但我眼觀之,破敵只在須臾。但請贊普知曉,你我恩義,絕在此日、絕在此時、絕在此身!欽陵既死,噶爾家再非蕃臣,舊事不足桎梏,殺敵以獻新君!」

說完這話之後,欽陵手中戰刀一轉,刀鋒直從頸間劃過,熱血陡地濺射,仰面倒向後方。然而當他倒地之後,清瘦的臉上卻仍殘留著似是解脫的笑容。

一代軍神,曾將吐蕃帶領成為當世最強盛政權的一代權臣,終究還是沒能沖破與故主之間的宿命糾纏,在這位他親手扶立起的贊普面前自刎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