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2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倫 3191 字 2021-10-19

這李仙童最驚人的舉動,是偷爬上樂智園觀測候風的高塔,憑竹絲細帛扎結的展翼從數丈高空跳落下來,萬幸風力強勁、小兒體輕,加上那展翼工藝材質優良,得以滑翔落地,沒有筋骨受損,但一張臉也被擦破得血流如注。

樂智園發生這種事情自然令群眾震驚,在皇太後盛怒過問下,自司業李仙宗以降全都遭受處罰。若非聖人出面回護,李仙童這小子怕都要被開革出園。

但盡管如此,樂智園里有這種動輒跳樓為樂的家伙存在,也讓各戶家長們憂慮不已,擔心自家兒郎近之沾染上什么痴愣氣質。

家長們或許不喜這樣的小刺頭,但卻無損李仙童在一干學童們當中的威望,憑此一跳儼然已成京中少輩們當中的領袖人物,出入擁躉極多。

同王子已經如此具有風格,岐王子更是了不起,號稱外苑捉錢令史,直接在樂智園里做起了放貸的買賣。

學童們雖然出身貴胄之家,但長輩們各因家教、未必會予求予取,小兒性喜獵奇,見到市中稀奇商品總免不了想要據為己有,便向岐王嗣子搞起了借貸,九出十三歸。

當這一項金融罪案被查發的時候,本錢儼然已經具有了數千緡之巨,足見這行業前景之巨大。

聽到長公主直言不諱講起樂智園五雄之名,不獨兩個嫂子各自神情尷尬,皇後一時間也頗感忐忑。

小兒外苑學習經歷如何,她本來少作過問,可是當從兒子房間里搜出竹翼草圖和放貸總簿的時候,她就覺得這小子不簡單了。若非別事引發出來,她還真覺得這小子每天只是乖巧入學。

一番閑話雖然言及不深,但起碼讓眾人聽出來,同王與岐王兩家兒郎應該是要與雍王一同入學昭文館。

昭文館作為外朝最頂級的教育機構,生員錄取不像秘書監小學那樣泛濫,在館學徒二三十人而已。憑著現下館事狀況,便能估算出能夠與雍王一同入學的應該在十員左右。

宗家近親已經占去了兩個名額,那剩下的每一個便都彌足珍貴,於是在場各家主婦們也不由得暗自思度起來,盤算著該要如何爭取這樣一個名額。

宴樂中途,皇後入內殿略作歇息,殿中各家主婦言談便不似剛才那樣拘謹,變得隨意起來。

跟各家盛裝出席的貴婦們相比,上官婉兒今天的衣容裝扮顯得有些隨意、並不醒目顯眼。

雖然說身世有些特殊,但是隨著她家夫郎官爵越來越顯赫,她也免不了要參加一些交際聚會,畢竟母子坊居生活也不能完全與人間隔絕。

雖然本身並不想引人關注,但容顏氣度總是隱藏不了,再加上神都舊年作為內宮女官的代表人物,不乏貴胄命婦對她印象深刻。

此前因皇後在席,眾人雖有好奇,也都止於席中的打量,這會兒氣氛隨意起來,便也不乏人入前問候寒暄起來。

畢竟無論是過往的經歷,還是當下李學士夫人與京中最大香行的主人等身份,都很難讓人完全的忽略她,更對其充滿了好奇。

盡管近年來總是深居簡出,但類似的交際場合上官婉兒也並不陌生,講到滴水不漏的縝密話術,較之皇後不遑多讓,雖然在席中言必有應,看起來對各類交際也是熱情十足,但一些該要隱秘的事情也都無泄分毫。

她這里剛剛應付過兩名貴婦,便有一名宮人見機入前耳語一番,上官婉兒聞言後微微頷首,向著一名正穿席行來的貴婦歉然一笑,然後便起身走出了坐席,繞過側邊的廂殿離開主殿。

自有宮人沿途趨行導引,很快上官婉兒便被引至後殿一間廂室中,待到宮人們悉數退出,上官婉兒才舉步繞過圍屏,旋即便見到皇後正含笑站在屏風後等候。

上官婉兒正待欠身見禮,皇後連忙上前扶住了她,神態不無親昵道:「便舍相見,夫人又何必拘禮!孩兒應試,門私中的小事,勞動夫人親來作賀,若稟禮論,該當專席款待,讓夫人雜處諸家之間,已經是文茵失禮怠慢了。」

「名份即定,禮不可廢。皇後大度包容我這樣一個情外的竊賊,仍肯賜我一席,妾已經感激不已。」

上官婉兒仍是做了一番面見大婦的禮節,這才被皇後拉著走入席中坐了下來。

「一道宮牆,阻不了情義的衍生。但內外的處境,讓我不能時常拜訪夫人。文茵今日的榮華,半由夫人惠成。日後相處,夫人也切不可再言竊情諸種。彼此心思,俱系一處,若因為俗禮便心作疏遠,反倒讓我無地自容。」

皇後滿臉的和睦笑容並非作偽,也並沒有大婦召見外室的氣盛傲慢。除了心知李學士夫妻感情深厚之外,也是因為當年自己曾經受過上官婉兒的恩惠,至今仍是不失感激。

兩人相對而坐,皇後謙和有禮,上官婉兒也是應對從容,氣氛自是頗為融洽。皇後詢問了一下坊居情景如何,聽到上官婉兒的描述,眼神中不免也有些羨慕上官婉兒能專有一片獨屬於自己的情緣天地。

寒暄過後,皇後從一側書匣中掏出一卷畫軸,當著上官婉兒的面就案徐徐展開,畫面上是一個小冠錦袍的少年形象,正是描畫的上官婉兒之子李光源。

「皇後體居顯在,仍然清趣不減,如今筆觸更勝往年的精妙,小兒也是榮幸,能得凰筆點繪。」

皇後雅好丹青,上官婉兒搭眼便認出了自家兒子,伏案欣賞,半是驚喜半是欽佩的笑語說道。

「兒郎秀氣有成、教養可觀,讓人羨慕。日常偶赴樂智園,我也時常遠睹,更感覺尊貴血種、傳揚有繼。他本該列籍享優,但即便養在民戶,也並不氣質流俗,講到教養少輩的婦功,夫人更勝於我。」

皇後先是略作誇獎,然後又握住上官婉兒的手說道:「我知夫人風骨內挺,不慕浮華,但兒郎既已卓成,並不會泯然於眾,也該要張計鋪路,引入世道之中。道奴那個小子,外文內躁,有幾分猥性深在,也實在需要親友手足幫扶匡正。所以我厚顏懇請,夫人能否讓光源兒同他兄弟一並受業成長?」

聽到皇後這話,上官婉兒先是略作錯愕,稍作沉吟之後才又低頭道:「是妾要斗膽請問,這是聖人、還是皇後的……」

見上官婉兒有幾分訝異並遲疑,皇後略作歉然狀笑道:「這是我私下的一份心計,尚未請示聖人。若夫人應允,那自然是好。若情內有所為難,此事便無復再提。」

「的確是有幾分羞作啟齒的難堪,不忍我兒過早見知身世的曲隱。但妾明白皇後的用心周詳,事到臨頭,總需有所應對。這孩兒並不是我私情專有,一身名貴血傳也不可長久隱逸。如今能幸從雍王殿下奔赴入世,是他的榮幸和福氣。我如果自怯阻止,便辜負了皇後的關照體貼。」

老實說,今日見到雍王風光入世,上官婉兒心里多多少少是存有一些感懷神傷,關於兒子的未來又有幾分彷徨無計。

然而皇後並不因為此子私生的身份而厭棄,反而貼心的計劃了一條出路讓自己選擇。雖然說一旦從駕於雍王,孩兒難免會見聞更多,距離洞見身世不遠,但無論早晚,這一節總要經歷。

從兒子自身的前程計議,眼下也確是一個比較恰當的時機。總不能因為自己夫婦的私情放縱,便讓這個孩兒一世都活在懵懂之中,世世見怯。

皇後見上官婉兒並不反對自己的安排,心里也松了一口氣,再見上官婉兒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便又笑著安慰她道:「李學士巧智近詭,凡事總不失體面的料定。我等婦人但有約定,之後各種計補且由智者襄助,夫人大不必戚戚在懷、憂慮前後。」

上官婉兒聽到這話便也莞爾一笑,但又有些不忿的爭辯道:「拙夫雖然長隱於世、清白不彰,但也是明君聖主器重賞識的雅道君子,多才多智,豈可誣作妖詭!」

皇後見上官婉兒愛夫心切,一點言辭上的取笑都不願承受,便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繼而便拉起上官婉兒的手,湊過去細問李學士坊居私處時儀容舉止、品格癖好較往常有何不同。

這一天下來,外朝內殿都因雍王受封出閣一事而慶祝忙碌。一直到了夜深時分,聖人才從外朝熱鬧的宴會中抽身回宮。

一天儀式宴會進行下來,李潼也因兒子的出色表現而欣喜不已,回宮之後也不往別處尋覓,徑直來到皇後寢宮,要同皇後仔細分享一下今日因兒子而生出的自豪喜悅。

他剛剛步入寢宮,便覺得氣氛較之往常有異,皇後並不如往常一般直立殿前等候。他只道今日皇後也是喜樂疲憊,問過宮人後,便直往內室行去。

穿過圍屏步入內室,李潼便見到室內張設布置大異於往常,還未及自己審量,一柔軟嬌軀已經撲入懷中,旋即頜下便遭柔滑香舌的舔舐,並伴隨著皇後呢喃細語:「妾乍學新式,懇請夫郎憐惜……」

李潼聽到這話,心情亦為之一盪,大號既然已經練出來了,新號自然也要抓緊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