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掄才大典的大綱(求月票推薦票和全訂!)(1 / 2)

回到明朝做昏君 紂胄 3508 字 2021-01-21

韓爌五個人互相看了一眼。

在朱由校的這句話里面,他們都聽到了一個名字,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魏大中,而且還是高攀龍的學生。

這人怎么會說出「只有配享孔廟的聖人的學說才能被講學」這樣的話呢?

高攀龍是因為什么進的錦衣衛的大牢,在場的所有人都很清楚。

現在高攀龍的學生居然說出了這樣的話,這是要做什么?

韓爌等人的臉色就有一些不太好看了,他們覺得這個魏大中並不是什么好人,估計又是一個奸佞狡猾之輩,竟然在他的老師進入錦衣衛大牢之後,這么突出的想要表現自己。

關於這個魏大中的事情是陛下親口說的,那自然不會有假。

可是這個魏大中是怎么把消息傳到宮里面來的?

沒有大臣上過此事相關的題本,所以肯定不是通過內閣這邊;那么就只有一個可能了,那就是通過東廠那邊,或者是通過錦衣衛那邊。

無論是通過哪一邊讓陛下知道這種言論的,都代表魏大中這個人不行。

如果是通過東廠,代表著魏大中已經和魏忠賢走到一起了。這是多么讓人不恥的事情?

即便是現在這些內閣大學士都是陛下一手提拔起來的,可是自己這些人與魏忠賢還是不和。在這樣的情況下,魏大中投靠魏忠賢,實在是人品太差。

如果魏大中投靠的是錦衣衛,那他的人品就更差了。他的老師還在錦衣衛的詔獄里面關著呢,這可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在場的五人心思各異。

對於他們在怎么想,朱由校不是很在意。他臉上的表情沒有什么變化,只是那么靜靜的坐在龍椅上,等待五人有一個結果。

對於朱由校來說,把帽子扣在魏大中的頭上,沒有絲毫的心理壓力。

要知道「只有配享孔廟的聖人學說才能被講學」是魏大中的原話,自己可沒有添油加醋。

現在有人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自己,那么自己就可以拿來在朝堂上說,同時還可以說成這是民間的士子們說的。這代表什么?

這就代表民意啊!

通過這件事情,朱由校又學會了一招。自己要下去培養一些民意代表,適當的時候就讓他們表一些意見,然後自己正好順水推舟的把它拿到朝堂上來。

這些可都是民意,自己身為一個帝王,怎么能忽視民意呢?

如此以來事情的由頭就有了。

如果在朝堂上再放一些支持自己的臣子,那還有什么通不過的?

四位內閣大學士和一位禮部尚書誰也不知道朱由校在想什么。

略微沉思了一會之後,徐光啟最先開口了。

因為對於徐光啟來說,這件事情根本就沒有什么好考慮的。

於是他緩緩的說道:「陛下,臣以為此事可行。歷朝歷代都有自己奉行的思想,如今重塑孔廟,重新擬定進入孔廟的先賢,臣覺得這對大明來說是一件好事情。所以臣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進行。」

這個魏大中,倒是一個有見識的人。對於徐光啟來說,如果這件事情行得通的話,那么他就可以把一些人從孔廟中趕出去。

比如可以把朱熹趕出去,讓他徹底離開孔廟,讓他的學問不能夠在朝堂上傳承,甚至都不能夠在民間傳承。

這對於心學弟子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願望。如果能夠實現的話,那么必然能夠使心學大興。

沒了朱熹的理學,那么必然有心學,自己可以讓一些心學的大成者進到孔廟去,比如自己心學派的大儒,要知道陽明先生現在就在里面。

現在陛下的態度很明顯,那就是一直在打壓理學,讓心學能夠快的上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徐光啟自然要利用好這個機會,所以他覺得這件事情大有可為。

徐光啟第一個表達態度也是想要搶下先機,然後請陛下把事情敲定下來。

在得到這樣的答復之後,朱由校滿意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諸位愛卿可還有異議?盡可直言。」

韓爌等人聽了徐光啟的話,自然知道這件事情怕是沒有辦法阻止了,因為你看陛下高興的樣子。

何況如果真的重新擬定配享孔廟的名單的話,倒也是一個機會,一個收攏一些人的機會。

另外就是朝廷的皇家書院。他們幾個怎么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情牽扯到了書院和講學。

皇家書院是陛下一直想要推行的東西,現在他們如果反對這件事情,那么就等於把皇家書院和講學也一起反對了,這絕對是陛下不能夠容忍的。

所以他們除了答應,也沒有什么其他的辦法。

想到這里之後,孫承宗往前走了一步說道:「啟稟陛下,臣也覺得這是好事情。不過臣覺得,還是要嚴格的定立一個規矩,免得最終成為黨同伐異的手段。朝中派系林立,學的東西比較多、比較雜,真鬧到你攻擊我、我攻擊你的地步,勢必分裂朝廷,到時候肯定會社稷不穩。所以此事一定要慎重。」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不如不改。」一直在一旁一聲不吭的黃克纘在此時突然出聲了。

這句話一出來,讓所有人都是一愣,包括朱由校在內。

要知道自從進入內閣之後,黃克纘這個人就不怎么表達自己的態度,更像是一個牌位一樣矗立在內閣中。

可是這一次卻不一樣,黃克纘的態度太明顯了。之前他明顯是不摻和朝中這些事情的,這一次事出反常。

說完這句話之後,黃克纘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說道:「既然是要改,那就自然是有出有進。如果都以不得罪人、不讓人不高興為出點,那還怎么改?」

「有出有進就會有人受損、有人不高興。所以臣以為可以換一個方式,畢竟如果要是動孔廟的話,動靜有一些太大了。」

朱由校看著黃克纘,有一些不明白他的態度。

這個黃克纘究竟是站在徐光啟這邊的,還是站在孫承宗那一邊的?或者是兩邊都不站?

不過黃克纘的說法,倒是引起了朱由校的興趣,他一臉感興趣的問道:「不知愛卿有何想法?」

「臣以為用不著動孔廟中的聖人,孔廟中的聖人不過就是一些前輩大家,為的不過是寄托後人的哀思,就像寺廟一樣供奉的是什么佛其實不重要,有人去拜祭就行了。」

「那個魏大中說只有配享孔廟的聖人的學說才可以被講學,臣以為此言有失偏頗了。朝廷不能夠禁止什么學問被講學,只能是規范講學,否則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之舉,不是盛世明君的所作所為。」

聽到這里之後,朱由校眉頭就是一皺。

黃克纘這話說的有一些太過分了吧?!

「朝廷掄才大典,不過是為了選拔適合朝廷的官員。那么,選擇什么樣的人來做官,就應該是朝廷說了算。所以臣以為完全不用那么大的動靜去更改配享孔廟聖人的資格。」

「可以制定一份名錄,上面寫上一些先賢的書或名字,這些學問才是朝廷掄才大典要考的。各地的科舉會試,必須從這些書里面來出題目,如此一來,方可以一舉兩得。」

朱由校不動聲色的看著黃克纘,心里面默默的盤算了起來。

事實上,黃克纘出的這個主意,朱由校不是沒想到,只是覺得動靜太小了一些,不如動孔廟來的讓天下震動。

不過現在想想,動孔廟此舉好像確實有一些欠妥,因為動靜似乎太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黃克纘的辦法其實也挺好的,就像後世的考試大綱,必須在大綱范圍內出題。

這天下9o%的讀書人讀書都是為了做官,這一點在這個時代是主流。如果你學的東西考試不考,你還去想學嗎?

後世的教育都是這個樣子,何況是大明朝?

在後世應試教育是什么東西,所有人都清楚。既然如此,這個時代也一樣。

而且大明朝的考試是把高考和公務員考試結合在了一起,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肯定是考什么學什么,不考學它干嗎?

所以黃克纘的這個主意還是可以試試的。

見到自己家的陛下陷入了沉思,黃克纘便繼續說道:「如果具體一下的話,每一任科舉之時陛下都可以選擇一本書來進行科舉,提前公布,到時候通傳天下,讓所有的官員都是從這本書里面選題。」

朱由校抬起頭,看了一眼黃克纘,目光緩緩掃過其他人,問道:「諸位愛卿覺得怎么樣?」

黃克纘的這個辦法,的確會少很多波瀾,比起動孔廟的動靜,要小很多;會把事情直接變成單純的朝廷角力,如果是這樣的話,倒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關鍵問題在於會不會衍生成黨爭的工具,這就讓人不得而知了。

不過對於這件事情,孫承宗反而是贊同的,因為即便是當真的話,這樣的動靜也會小很多。

孫承宗現在最擔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徐光啟會借這一次的機會把朱熹趕出孔廟。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好多事情就麻煩了。

「臣以為此事可以。」孫承宗第一個表態,朗聲說道:「如此一來的話,的確動靜會小很多,但是也的確能夠達到目的,不失為一個一舉兩得的方法。」

內閣四個大學士之中,兩個已經表示贊成了,於是最後的目光落到了韓爌的身上。

只要韓爌也答應了,那么就沒有什么其他的選擇了,即便是徐光啟反對也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