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皇權至高無上(2 / 2)

回到明朝做昏君 紂胄 1558 字 2022-08-06

「回陛下,只是志同道合而已。」徐光啟連忙說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

徐光啟的這句話,朱由校還是相信的,因為他沒必要瞞著自己。

在朝堂之上他們這些人結黨,自己也不是不知道,所以這種事情根本就沒有瞞著自己的必要。

「那就說說看吧。」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

聽了朱由校這句話,徐光啟連忙說道:「我聽說王徵,還是因為看到他寫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遠西奇器圖說》。」

「《遠西奇器圖說》一書共分三卷。第一卷論重心、比重等各種力學原理,其中因「其術能以小力運大,故名曰重,又謂之力藝,大旨謂天地生物有數、有度、有重,數為算法,度為測量,重則即此力藝之學。皆相資而成,故先論重之本體,以明立法之所以然。「

「第二卷論述杠桿、滑車、輪軸、斜面等各色力學器械;」

「第三卷繪有五十四幅機械樣圖並附有解說,其中起重十一圖(由下向上運送重物)、引重四圖(平面牽引重物)、轉重二圖(利用轤轆原理提取重物)、解木四圖(將巨木截斷)、解石一圖(將巨石截斷)、轉錐一圖(舂米機)、水日晷一圖(水力計時企三)、代耕一圖(耕田用機械)、水銃四圖(救火用高壓水槍),另外還有取水九圖、轉磨十五圖。」

「這些機械以農業用具居多,皆裨益民生,並且制作精巧。臣觀看之後,頗有裨益,便將王徵請到了京城。」

「這次他去參加科舉,也是想著為朝廷效力。如果此次科舉不中,那么臣也想著向陛下舉薦王徵,這樣的人才不應該埋沒在鄉野之間。只是臣沒想到陛下居然先見到他了。」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他這些東西都是從哪里學來的?」

「回陛下,臣也曾經問過王徵。萬歷四十六年四月,金尼閣、鄧玉函等二十二位耶穌會士來大明,帶來七千余部書,其中有部分書籍記載這些知識。」

聽到這話之後,朱由校點了點頭。

「事實上,王徵譯繪的《遠西奇器圖說》正是源於此次帶來的三部書。」

「這三部書是:當時歐洲最新出版的荷蘭數學家、工程學家斯蒂芬(1548--1630)的著作《數學通論》(1608);」

「德國礦冶學家喬治.鮑爾(1494--1555)的劃時代巨著《礦冶全書》(1556);」

「意大利工程技術家拉梅理所著《論各種工藝機械》。」

聽到徐光啟的話,朱由校說道:「有個事情想讓你去辦。」

「陛下但說無妨。」徐光啟連忙說道。

「其實也很簡單。朕想多收集一些這些書,然後讓人翻譯成大明文。這件事情可以交給你來做。」朱由校想了想說道。

聽了這話之後,徐光啟頓時大喜。

其實很早之前,徐光啟就希望陛下能夠接受自己的這些想法,甚至是自己所信奉的天主教。在他看來,那是一個理想國。

現在陛下終於有了這樣的想法,雖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也足夠讓徐光啟高興了。

於是徐光啟連忙站起身子說道:「陛下放心,臣馬上就辦。」

「你想怎么辦?」朱由校看著徐光啟,直接說道。

「臣馬上寫信給各地的那些傳教士,讓他們全都到京城來,把他們所攜帶的書籍全都帶過來。這些人懂大明話,會寫大明文,甚至他們手中已經有翻譯好的書本了。」

徐光啟語氣之中帶著興奮的說道:「只要陛下讓他們傳教,他們肯定會欣然前來。」

事實上,在現在的京城,天主教徒也不少。這個結果要歸功於利瑪竇,他曾經無數次的想在這片土地上傳教,也曾經磕磕碰碰,道路也一直不順,不過後來進入北京城之後,境遇就改變了很多。

按照當時慣例,西方傳教士死後本應移葬澳門,但在內閣首輔葉向高等人的斡旋下,萬歷皇帝破例准許利瑪竇葬於北京西郊的藤公柵欄,使其成為首位葬於北京的西方傳教士。

利瑪竇初到北京時,住在專門接待外國使臣的賓館中,隨後獲准在城內擇民房長住,並可以進行傳教活動。

利瑪竇選中了宣武門內的一塊土地,他在這里修建了一座教堂,這就是著名的南堂——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這些事情朱由校的心里面都很清楚,但是他卻不准備接受天主教的教義。

宗教神權與帝王之間的權力,本身就是發生沖突的。

朱由校不想要一個宗教國家,更不希望宗教參與到政治中來。

在華夏這片土地上,宗教權力從來沒有登過頂,一直都是皇權的天下。

朱由校不想讓外國人參與進來,所以他不會接受他們的教義,也不認為天主教的教義能救得了大明。

不過看徐光啟的樣子顯然是准備傳教的,這自然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