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五章 魏忠賢在浙江搞事(2 / 2)

回到明朝做昏君 紂胄 1540 字 2022-08-06

袁貴妃和田貴妃自然就不好留下來聽朱由校談事,早就溜達去了。

「說說南京的情況怎么樣吧?」朱由校看著李朝生,緩緩的問道。

雖然一路走走玩玩,到了南京更是享受了好幾天,可是該辦的正事還是要辦。

今天把李朝生走過來,朱由校就是想要問一問具體的情況如何。

「回陛下,南京這邊一切安穩。」李朝生連忙說道:「就是浙江那邊出了點問題。」

「什么事?」朱由校沉著臉問道。

「浙江那邊很多田地都已經改稻為桑,這一次清查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很多事情,土地兼並和投現那邊也很多。」李朝生小心翼翼的說道。

「不用試探。」朱由校擺了擺手說道:「就讓他們把地的事情查好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

「浙江那邊的事情,內務府也不是沒有上報過,朕的心里面很清楚。」

這幾年大明沿海的貿易可以說是越演越烈。除了大明之外,所有人都想和大明做生意。

外海上的貿易從來都沒有停過,以前是走私。隆慶年間有了市舶司之後,就更泛濫了。朝廷允許出海貿易,但問題在於出海貿易不交稅。

這兩年在朱由校的鼓勵下,商業大繁榮,大明朝的物產也豐富了很多,對外貿易自然就更加火熱起來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錢財源源不斷地流淌了進來。

這幾年朱由校曾經看過,白銀增加了不少。雖然還沒有明顯的貶值,但是已經有這個趨勢了。

朱由校的內務府都已經收集了一大批白銀了。等到拿下了倭國之後,朱由校就准備正式將白銀納入貨幣體系。

浙江那邊的事情,朱由校心里面很清楚。

為了對外貿易賣絲綢,浙江的商人把土地改成了桑田,不再種水稻了。這樣的做法是為了增加他們自己的經濟收入,但實際上破壞的卻是整個國家的利益。

做生意不交稅就不說了,任何時代老百姓沒飯吃都是不行的。大面積的土地被改成了桑田,不再種植水稻。

後世還要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何況是現在?

只不過有些事情沒有辦法,不能逆轉。

朱由校看著身邊的李朝生問道:「有人讓你問?」

李朝生連忙搖頭說道:「臣只是有一些擔心,魏公公在那邊似乎有所動作。」

魏忠賢嗎?

這倒是朱由校沒有想到。難道說他在那邊發現了什么東西?這才跑到了浙江去?

魏忠賢在浙江這件事情,朱由校到了南京之後就知道了。

上一次揚州之行,徽商被收拾了一頓,浙商也被波及了,更主要的是徽商和晉商。

這一波魏忠賢難道要對付他們?

朱由校問道:「他在做什么?」

「回陛下,魏公公在查浙江有多少桑田、這些桑田都是屬於誰家的,還有就是這些桑田以前都是種的什么、有多少人在織布、又有多少工坊。」

李朝生連忙說道:「陛下,臣以為浙江不宜輕動,否則容易引起亂子。」

「你知道浙江這兩年的糧食都是從哪里買去的嗎?」朱由校看著李朝生問道:「可是從周邊幾省?」

「啟稟陛下,基本出自湖廣。」李朝生連忙說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

「湖廣熟,天下足」,這個說法雖然誇張了,但是湖廣的糧食產業非常發達,產量也非常高。隨著新式稻種的推廣,這里又增產了。

加上玉米、土豆、番薯,這幾年大明的糧食其實很夠用,唯一的問題就是不平衡。

有的地方受災干旱,糧食靠運輸就很麻煩。山西和陝西那邊這兩年就已經有這種情況了。

雖然早有准備,但是應對起來還是有點棘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人分流,一部分招到京城做工,一部分分流到張家口,還有一部分被分流到草原上做生意,這樣來減輕朝廷的壓力。

浙江這邊靠著湖廣,吃糧食自然是沒問題。自己雖然不種地,但是也不缺。

朱由校總覺得魏忠賢查這些東西似乎與改稻為桑沒什么關系。李朝生這么說,估計也是在擔心。

想必除了李朝生之外,浙江那邊的商人也在擔心。他們擔心自家生意出問題。

這幾年絲綢生意可是賺了大錢,隨著各種掛著皇家旗號的門店的出現,這奢侈品都快建立起來了,那價格都是翻著翻的往上漲,頂級的材料價格就更貴了。

養蠶繅絲,桑葉是關鍵。沒有好的桑葉就沒有好的蠶,就沒有好的絲。稍稍有一些波動,那都會出事。

「陛下,自從魏公公到了浙江之後,這市面上的生絲和絲綢都應聲而漲。再這么下去的話,恐怕要出事啊!」李朝生有些擔心的說道。

朱由校點點頭說道:「朕去浙江看一看。」

李朝生聽了這話之後,微微一愣,表情一點都沒有緩和,反而更擔心了。

陛下竟然要去浙江?

一個魏公公還不夠嗎?陛下居然還要親自去?

這下完了!

這消息要傳出去之後,這生絲還不翻著翻著往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