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人浮於事(2 / 2)

紅樓名偵探 嗷世巔鋒 1268 字 2021-01-22

於是又道:「那幫手,我明兒再給你帶來,趁著眼下還沒忙起來,你同他好生熟悉一下,免得」

「大人」

正說著,就聽外面有人揚聲呼喊。

見柳湘蓮還在那里研墨,孫紹宗無奈的沖他使了個眼色,他這才恍然大悟,忙撇下那端硯出去應對。

那墨汁雖還沒完全研磨開,但用來打草稿也勉強夠用了。

於是孫紹宗便提筆沾了些,在那雪白的宣紙上,前言不搭後語的胡亂塗抹著。

不多時,柳湘蓮便領了左寺丞楊志銘進來,因瞧見孫紹宗正在提筆疾書,那楊志銘忙攔住柳湘蓮不讓通報,又往角落里挪了挪,三十五度躬身侍立。

孫紹宗眼皮也不抬一下,口中卻問:「咱們寺里羈押待審的案子,眼下都有哪些」

楊志銘忙把身子又低垂了些,賠笑稟報道:「回大人的話,刨去正在偵辦的戶部給事中一案,還有三名知縣、一名同知、以及寧波府守備在押待審。」

以前在順天府的時候,多是處置民間百姓的案子,如今到了這大理寺,倒有些非官莫入的意思。

他又追問道:「都是些什么罪名下午你把卷宗送來,咱們趕在萬聖節前清一清,也算是給陛下賀壽了。」

「這」

楊志銘抬頭瞄了孫紹宗一眼,見他依舊伏案疾書,絲毫看不出心思如何,便也只得訕訕答道:「大多都是些貪腐之徒,只那寧波府守備,是因為貽誤戰機被王太尉參劾下獄。」

說到這里,他吞了口唾沫,這才繼續道:「那幾個貪官,人雖然押在咱們這里,可抄檢的結果、以及具體罪狀,都察院那邊還沒有行文過來,因此因此怕是不好定罪。」

「至於寧波府守備,按例這等貽誤戰機的罪名,兵部那邊兒先要徹查,然後再將結果報到咱們這兒。」

孫紹宗聽到這里,終於停下筆,抬頭盯著楊志銘道:「如此說來,咱們堂堂大理寺,竟是只能等別人查清楚一切,再照本宣科的判罰嘍」

被這鷹鷲也似的眸子牢牢盯住,楊志銘心下便有些打鼓,連吞了幾口唾沫,才又鼓起勇氣訕笑道:「這這也是往年的成例,再說人犯畢竟是都察院拿下的,咱們也不好隨便插手。」

「成例呵呵」

孫紹宗嗤笑一聲,太上皇初登大寶時,曾任命名臣許秦為大理寺卿,那時候大理寺的名頭一度蓋過了刑部、都察院。

當時可沒聽說過,大理寺的成例是等、靠、要三字。

當然,在孫紹宗看來,大理寺最大的頑疾,還不是這等官僚作風,而是本身的制度就極其不接地氣。

名義上,各省提刑按察使司,歸屬於三法司管轄。

但大理寺既不似刑部那樣,掌握刑名官吏提舉、考察的權利,又不似都察院那樣,有稽查百僚的職司,更在各省駐有監察御史。

再加上刑部、都察院都是正二品構架,偏大理寺最高只有三品,與各省按察使平級這上下級便也不那么牢靠了。

若是有個威望足夠的能臣坐鎮大理寺,主動邀攬各地的重大案件,或許還不顯什么。

可一旦遇到魏益這種得過且過的,這大理寺就幾乎淪為了擺設。

想要扭轉這種局面,指望沒一任大理寺卿都是能吏,是絕不靠譜的。

真正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得從制度上著手,讓大理寺的觸角扎根於地方,而不是高高在上、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

當然,這種改變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

好在孫紹宗剛來,還有的是時間與他們消磨而後世法院體系的一些理念做法,也或許可以借鑒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