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名馬金槊(1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646 字 2021-02-23

人生中有很多危難險途,若不邁上還則罷了,一旦邁上,再難回頭……

這種難以回頭,有時候是因事所迫,有時候是因勢所迫,有時候是因情所迫,有時候是為本心所迫,有時候,為人間萬象所迫……

是勛之進入壽春城,也大抵如此。按其本意,是要遣一半兵馬殺入城中,救援曹操,而自己則指揮著余部在城外接應,但是一個不慎,為眾兵所推涌入城――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這一方面是為事所迫,城門前的火場,只是被撞木沖開了一條很狹窄的通路而已,眾軍都在前涌,他就根本沒有空隙可以撥轉馬頭,逃將出去。同時也是因勢所迫,倘若始終留在城外還則罷了,既已入城,眾目睽睽之下再想抽身,軍心會不會因此而喪事後曹操倘若他還活著的話又該怎么看待自己這與臨陣逃脫有何區別

這也是因情所迫。是勛雖大志,心腸卻軟,從不忍心見相熟之人蹈於死地,從前有管亥父女,此刻則有曹操父子,再加上曹安民和典韋。自己要是這時候退出城去了,那四人若有所閃失,將來又如何面對曹德和太史慈呢

後是本心,這數年來,是勛一直在為曹操奔走,為的就是輔佐曹操盡統一天下,終結亂世。他是沒有什么宏圖大志,倘若對歷史的走向並不了解,或許也如徐州的陳登、荊州的蔡瑁等人一般,能夠保安一方。保鄉梓、親人。於願已足。天下大勢,哪里是他敢於干涉的呢但在原本的歷史上,其後就是五十年的鼎立紛爭,然後經過西晉短暫的統一後又是五胡亂華、南北分治,整個中原前後動亂了數百年之久。作為一個中國人,既然有可能並且也確實對歷史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又怎忍心讓那一幕幕復見於這條時間線上呢

曹操要是死在了壽春,天下又將如何統一又能寄希望於誰人劉備嗎孫策嗎劉備被他坑了一道。如今屈居琅邪半郡,在群雄環伺之中等於白手起家,真的能夠完成這一偉業嗎孫策割據江東,以這時代的人口分布和生產狀況而論,江東絕非可取天下的基地。後事難以預料,是勛陷身其中,就如同瞎了眼、聾了耳一般,再難尋覓前進的方向。倘若真的如此,苟且而活,又有什么意義即便仍然可以錦衣玉食下去。又與當日在窮坳之中苦苦地掙扎求存,在精神層面上有多大的分別

所以若不進城還則罷了。既已進城,便退路,他只有繼續向前,去救援曹操,或者給曹操陪葬

是勛進入壽春城的那一刻,在馬背上返身向後,也不管有沒有人聽見,有沒有人從命,連續高聲下達了兩條指令――「速報程參軍與子和將軍知道,城門已開」「半數隨我去救主公,半數留在城外,繼續清理火場」

隨即轉過頭去,手舉長刀,又發布了第三條命令:「都跟我高喊――業已擒斬袁術,請主公出城檢視首級」

他這么做,一是為了尋找曹操――總不能直接喊「曹公何在」,然後曹操回答「我在這里」,接著距離近的袁軍先沖上去把曹操亂刀分屍――二是為了亂城內袁軍的軍心。麾下曹兵聽令,一起吼叫起來,只可惜聲音不夠整齊,聽上去就模模糊糊的,不細辨還真搞不懂這些家伙在叫些什么。是勛這個懊惱啊,倘若孫汶在此,光他一個人喊,就能使半座壽春城都聽得分明

只可惜,孫汶這時候還被羈押在城北的大營中呢……

進城約摸數十步以後,是勛終於得以奮力勒住了坐騎,那是因為他們脫離狹窄的火道和城門洞,進入了一片開闊地。一般情況下,城門附近都有大片空場,不允許建屋蓋房――當然違章建築任何時代都是避不了的,但在圍城當中,這些建築總會被第一時間清理掉,一則是為了避敵軍從城外拋射火矢,引發城內大火,二則防守城牆所需要的土木物資,也首先從近處搬拆調運。所以進了開闊地以後,曹軍再沒有那么擁擠,是勛才勉強頓住了前沖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