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重修長城(1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638 字 2021-02-23

匈奴極盛之時,號稱控弦之士三十萬,以戶出一兵計,大概總人口在一百五十萬左右當然啦,這是指匈奴本部,還不包括那些被征服但仍然保有一定獨立性的周邊部族。但其後為漢所敗,繼之五單於爭立,直到南北分裂,人口數量直線下降,跟隨呼韓邪遷入並州的不過數十萬而已,此外漠北還殘留了數十萬。

此時漠北匈奴,大多已為鮮卑所並吞,就此也產生出了「鮮卑父而胡母」的鐵弗部和「胡父鮮卑母」的拓拔或者禿發部。南匈奴亦遭鮮卑、烏桓侵擾,其勢日蹙,論美稷的單於庭,還是跟隨於扶羅、呼廚泉南下平陽的,都不過兩三萬落而已。

是勛這回一口氣吞了呼廚泉部將近兩萬兵馬,而這兩萬人還有雙倍數量的家眷都留在平陽,早就被賈衢肢解了,本來便是根之草,吃下嘴一點兒都不為難。然而美稽周邊十余萬眾,勝兵亦可兩到三萬,真逼急了甚至老弱、婦孺皆可能抄家伙上陣,想要兼而並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啦。

所以先得召集諸將吏會商。

會上,張郃首先提出問題,如何處置這剛收服的兩萬匈奴兵呢是仍舊允許他們自成體系呢,還是分拆開來,融入漢軍張郃本人是支持分拆的,但問題漢軍只有五千,要融合兩萬匈奴兵,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是勛干脆直截了當地問他,你能夠吃得下多少張郃回復說多五千,撥五千匈奴精銳給他。他將之與漢兵雜編。爭取在三個月內完成統合。是勛捋須沉吟:「奈太緩乎」北地苦寒。冬季漫長,但多也就五個月,必然開春了,開春以後耕地需要播種,馬力需要休養,那就不可能再大規模向美稷動兵啦。

後商量來去,把撥給張郃的匈奴兵降低到三千,統合時間縮短到一個半月。

剩下的匈奴兵。是勛打算沙汰體弱者,仍由賈衢帶回平陽去,編戶齊民。已經被自己收服的那五百人,就跟自家的部曲混編,由郭淮、秦誼、孫汶負責訓練。後一萬上下,只好暫且還給劉靖,但由劉虎等數名匈奴部曲監護之。

解決了呼廚泉部以後,是勛向鄭渾詳細打聽相關美稷的情報。據說美稷周邊各縣,城池皆已殘破反正匈奴人也壓根兒不會守城匈奴人十余萬,此外還有數萬漢人和雜胡受其驅使。單於早已不置。逢有大事,由族內五位長老會商而決。

跟南下平陽的同族相比。美稷的匈奴兵戰斗力強,一則戰馬充裕、牛羊易殖,二則常年與周邊的鮮卑、烏桓爭斗,不象於扶羅、呼廚泉他們,只好打打白波賊,所以作戰經驗也豐富、戰斗意志也高昂。倘若正面相敵,按照張郃的說法:「漢兵一萬,可當胡騎三萬,若一萬五千,則必勝矣。」

匈奴的戰斗力跟後世的什么鮮卑、突厥、契丹、古等壓根兒沒法比,一是帝國已滅,組織渙散,但重要的是武器裝備極其低劣。匈奴人以騎射為長,問題這年月鞍具還不夠先進,馬鐙也還沒有普及是勛倒是發明了,短短數年間即涵蓋整個中原地區,但匈奴人還沒能學會即便是打小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沒有好鞍好鐙,除個別天才外,騎射之力也要大打折扣,別說短兵相接了。相比之下,漢軍組織力既強,又有好甲、刀、勁弩,相互對射並不落下風,短兵相接是穩操勝算。

想當初李陵以五千漢卒,對戰三萬胡騎,千弩齊發,殺敵數千,其後單於召左右賢王來,合兵八萬,李陵且戰且走,要不是管敢投敵,說不定還不會軍覆沒呢。那真不是神話,這年月的漢兵就有那么強……或者不如說,這年月的胡騎就是那么弱。

漢末群雄相爭,一開始組織力、訓練度都不強,在是勛看來,哪怕比黃巾刨去老弱都好得有限。然而經過長年的混戰,弱者皆滅,強者乃脫穎而出,尤其是曹兵,因為靠著屯田得以基本保證了糧秣充足,有大量時間拿出來訓練士卒,其中精銳,便足可比擬兩漢強盛之時了。估計等到三國肇建,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能戰之卒也就越來越多比方說諸葛亮一手訓練出來的蜀軍主力,要跟胡騎對上,一個打四個都是妥妥的。

這回張郃帶過來的,都是原本曹仁、樂進麾下精兵,轉戰上黨,經驗極其豐富,戰意極其高昂。而且張郃把他們擺到呼廚泉部營門口,又狠狠地操練了好幾個月,要是直接攻向美稷,就算打不贏,也大可身而退。何況如今又加上了近兩萬的胡騎呢

問題是匈奴人打不過你,可是跑得過你啊。美稷周邊地形本來就適合騎馬縱橫,張郃所部漢兵雖亦多為騎兵,即便再加上馬鐙,控馬之術也未必就比匈奴人強。至於才剛收服的兩萬匈奴兵,多年處於漢地,戰馬的素質下降得很厲害,也根本追不上他們那些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