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心喪三年(1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758 字 2021-02-23

鄭玄為當世大儒,是勛為其親授門生,按照當時的禮法……其實准確點兒來說是習俗,鄭玄過世以後,是勛就應當親往致祭,可能還需要扶其靈柩還鄉安葬。本首發.。。可是致祭還則罷了,跟朝廷請一個月的假,馬馳往許都,來回也不妨礙四月初的出兵美稷之計。倘若扶柩還鄉……我的老天爺啊,鄭玄是北海高密人,從許都到高密,這距離不近且不說,靈柩也不可能馬運送啊,一來一回,這小半年過去了,朔州這兒黃花菜可都涼啦

是勛躊躇難決,此處就體現出他根基不厚的弱點來了。倘為世家大族,族中人丁繁茂,婚喪等事也多,受長輩教導、引領,相關此類事情該當如何辦理,利弊該怎樣衡量,多少心里有數。然而是勛正經十來歲才冒名頂替混進士人家庭,外加是氏家名不高、人丁不旺,他就絕對的缺乏經驗。就其本人而言,當然不打算扶鄭玄的靈柩還鄉,真要那么干了,估計朔州刺史的職務都要丟掉身為一方守牧,哪有放半年長假的道理,朝廷肯定得換人啊那么自己多日來的謀劃不就一朝成空了嗎

我辛辛苦苦修前線基地、收服鮮卑,外加認是魏做養子,究竟為的何來行百里半九十九,功虧一簣啊

不行,得找個人商量商量。可是找誰才好呢郭伯濟年紀還輕,秦宜祿、孫毓南又皆寒門,估計是不懂這些的……想來想去,呀。鄭文公尚未返回離石。不妨請來一問。

於是匆忙遣人。把正打算上路回歸治所的鄭渾給請來了,誠心求教。鄭渾捻須沉思了好久,這才微皺著眉頭回復道:「渾有一言,使君勿罪。」

是勛說你給我提建議、出主意,怎么會得罪我呢「文公但言妨。」

鄭渾突然後退一步,雙手合攏,朝著是勛深深一揖:「為使君計,請從延叔堅、孔元世、李元禮。及今世王景興之例。」

這幾位有啥例是勛腦筋略微一轉,猛然醒悟,不禁面色大變,苦笑道:「竟乃至於此乎」

延叔堅名篤,少從潁川唐溪典受左氏傳,後為平原侯相,逢典去世,遂棄官奔喪,五府並辟不就。孔元世名昱,「八及」之一。靈帝初補雒陽令,亦以師喪而棄官。遂卒於家。李元禮名膺,「八俊」之一,以同郡潁川荀淑為師,荀淑死時其為尚,乃辭官服喪。王景興就是王朗,師從故太尉楊賜,任菑丘長時逢楊賜去世,乃棄官服喪,就中獲舉孝廉及各方征辟,皆不就。

所以鄭渾的意思很明確,不但贊成是勛扶鄭玄的靈柩還鄉,還建議他干脆辭了官,為鄭玄去服喪去吧。

是勛心說我自從來朔州上任,沒什么地方對不起你啊,你鄭文公干嘛一心要趕我走如今對於朔州的局面也好,對於我自身的事業也好,都正處在一個節骨眼上,你又不是不清楚,但凡我一走,這些都會泡湯啊對你又有什么好處

「師非至親,安得為服」那是老師啊,終究不是直系親屬,為他扶柩就足夠表達哀思啦,有必要還辭官,還服喪嗎不是說有了先例就一定要遵從的,那終究不是正經的禮制、規定啊。

然而鄭渾卻答道:「禮記檀弓有雲:事師犯隱,左右就養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孰雲制」經上有過規定呀,老師死了要「心喪三年」。

是勛心說胡,你不但要我辭官去給鄭玄守喪,還要我一守就是三年……我靠人生中有幾個三年啊,為爹服喪三年就夠可怕的了,再加上別的直系親屬對於自家來說,是儀雖為伯父,既是大家長,又在是伊死後看顧過自己,理論上他要是掛了,自己也得服喪三年再加上老師,大好的青春時光都浪。是勛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股對儒家的濃厚的厭惡感……

但他還要掙扎:「心喪非服喪也。」要說在心里哀悼三年,那沒問題啊,反正我心里究竟怎么想的,別人也猜不著……

鄭渾搖頭道:「雖為服之喪,亦為有喪之服也。」雖然不必要穿孝服,但服喪的過程還是必須經歷的「檀弓復雲: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顏淵,若喪子而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服。」於是二三子皆絰以出。群居則絰,出則否。既雲群居,必服喪也。」

當初孔子去世的時候,門人們都聚在一塊兒研究應該如何治喪,如何穿孝,端木賜子貢就說啦,想當年顏淵死的時候,子路死的時候,夫子雖然不穿喪服,可是其它禮儀都跟死了兒子沒有兩樣。既然徒弟死了就好比兒子死了,那么老師死了,也就應當類比為父親死了,只不過不用穿戴孝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