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堅壁清野(1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663 字 2021-02-23

陽儀向韓耀問計,韓耀侃侃而談,陽公量不敢自專,先安頓韓耀在自家暫歇,然後趕緊跑去稟報公孫康。

這時候公孫度雖然未死,也已在彌留狀態啦,根本不可能視事,遼東真正的首領乃是嗣子公孫康。不過公孫康秉承傳統的孝道,得在父親榻前伺候,所以對於抵御幽州軍的問題,只是定下了一個總的方針而已,具體細務,都委任給了陽儀。

換言之,若要改變原本拒大遼水而守的既定方略,終究還得公孫康點頭才成。

可是陽儀把韓耀的計策向公孫康一說,公孫康也含糊。這位公孫宗賜公子,論軍事能力遠在陽公量之上,可是一方面也被那「十萬」的虛言給嚇著了,另方面他這些天衣不解帶,侍奉其父,可惜老爹總吊著一口氣就是不死,導致自己長期睡眠不足,腦袋昏昏沉沉的,一時間也想不明白利鈍得失。奈之下,只好「且召百僚商議。」

把公孫家的主要謀士、武將都招呼到一起,陽儀先通報了一番前線形勢,然後復述韓耀所言。他沒提是誰給出的主意,估計真要說了,直接就有一半人舉手表示反對一介寒儒,也敢言事不管正確與否,若是聽了他的,定然有損我等豪強、老吏的臉面啊

韓耀的建議,是干脆放棄大遼水防線,面收縮,固守襄平城與首山,呈犄角呼應之勢,並且盡遷大遼水東岸的百姓。焚毀存糧。堅壁清野。幽州軍遠來。運道漫長,多深入遼東一里,損耗就要大過一分,到時候前有堅城,後糧秣,兵馬越多,則退得越。

這條計策,其實有點兒象原本歷史上鄭度勸劉璋堅壁清野以破劉備。當時劉備才剛攻陷雒城。前鋒直指成都,劉璋大驚失色,鄭度趁機就說:「今劉備雖攻城奪地,然兵不甚多,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輜重。不如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虛擊之,備可擒也。」

據說劉備聽說了此事,「惡之」,非常憎惡鄭度的獻計,言下之意,他覺得劉璋真要是聽了鄭度的話,自己就危險啦。還好法正安慰他:「終不能用,可憂也。」你放心吧,劉季玉不會聽的啦。

可是倘若這兩次獻計發生在同一條時間線上,後人得以對比,立刻就能瞧出差別來了。首先,鄭度請劉璋堅壁清野的前提是劉備「兵不甚多,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輜重」:一方面劉備只帶了一萬荊州兵入川,其余兵馬都是在白水關所挾持的蜀軍,還不可能徹底為其所用,另方面劉備是從北往南打,沒有穩固的後方根據地,所以軍需糧草要被迫臨時從地方上征調。總而言之,劉備瞧著是個龐然大物,其實後勁兒不足,很容易把他耗死。

如今的是勛則不同,糧道雖然漫長,終究是有後方基地的,即便幽州的糧食吃光了,他還能想辦法從青、登甚至從冀、瀛去調,哪兒那么容易消耗干凈啊而且是勛所部是幽州兵,沒多少本地挾裹之眾,跟後來的劉備也可相比。

堅壁清野只是弱敵的手段,想要徹底擊垮敵人,還得靠後打一仗,這正是鄭度所言「我乘虛擊之,備可擒也」。因為劉備沒有穩固的後方基地,如同袋中之鼠,倘若糧盡一退,蜀軍從後追殺,便可輕松將其擒獲。只要劉備被拿下了,那從東方殺來的諸葛亮、趙雲、張飛等部,還用得著擔心嗎

而是勛呢他即便吃了敗仗,也大可以一路逃回幽州去,遼東軍沒有實力直接追殺到去他的老家。況且,即便擒獲了是勛,或許可以暫時消解眼前的危機,但跟曹家的仇就結大了呀,曹操遲早還得派兵來打。

這么一比較,二策之高下立判。

當然啦,韓耀要是就這幾句話,那是法取信於陽儀的,他必須在細節上再多多描畫,顯得這條計策對遼東絕對有利。韓耀說啦,敵軍眾,我軍寡,大遼水畔又險要,分兵而守,很容易被各個擊破。收縮以後就不同了,把主力凝聚成襄平和首山兩個拳頭,可以憑藉城池和天險,相互策應,幽州軍就沒那么容易取勝啦。然後遼東軍再可派出小隊去抄掠敵軍的糧道你後方基地再穩固,糧秣再充足,合著不可能空運過來吧,只要運路一斷,是勛必退疑。

紙面上這么一謀劃,聽上去就比較靠譜了。只是也只能哄哄完不通軍事的陽儀,和頭腦昏沉的公孫康而已,根本瞞不過與會的某些人比方說逄紀。

逄元圖心說這是誰給出的餿主意啊你以為堅壁清野是好策略嗎那是被逼急了不得不為的下策啊,遼東真要走了這步棋,就算一時逼退是勛,腹心之地也必荒蕪,恐怕好幾年都法重振,是勛回去稍加整頓,再度殺來,你們恐怕連還手的力氣都沒有。再說了,從大遼水直到襄平,大片平原,道路縱橫,你知道人家糧草從哪條道上運送啊,那么容易斷其糧道派出去兵多了,便易為敵所探知,起不到襲糧的作用;派出去兵少了,必然被敵軍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