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陣前詭言(2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571 字 2021-02-23

陽儀擅權不假,遼東上下,除了公孫度父子信任他、重用他,就沒幾個人真心服膺他的,然而此前也並不聞其黨同二公子,欲對大公子不利啊,怎么就能悍然發動政變,殺死公孫康,擁戴公孫恭可是逄紀又為啥要撒這么個彌天大謊呢對他有啥好處

可是他實在從逄紀臉上瞧不出任何虛偽來――堂堂逄元圖,撒謊如同飲水,哪是老實頭公孫模所可以窺破的就聽逄紀又道:「吾本欲歸返軍中,請將軍起而為宗賜公子復仇,奈何將軍已退,吾為曹兵所獲,不得已而暫降也。紀非畏死者,所以苟延殘生,為將此信通傳將軍――今陽儀在襄平,將軍若歸城則必為其奪兵害命,是公子之仇,可報矣紀為將軍計,不如且降曹軍,引曹軍以滅陽儀,則公孫雖亡,其嗣可存,亦不落於小人之手」

反正公孫家是滅定了的,「寧授外侮,不給家奴」,怎么能把遼東的花花江山拱手交給叛逆奸賊陽儀呢

公孫模面色陰晴不定。他自歸首山山麓,便分遣騎士前去聯絡襄平城,但被是勛關照於禁所部加緊巡哨,斷其聯系,故此尚未得見一騎返回。說白了,如今襄平城內的局勢,公孫模是兩眼一抹黑啊,那就由得逄紀隨口瞎編了。

眼見公孫模並不確信自己所言,逄紀不禁慘然一笑:「吾奉是使君之命,來說將軍降曹,然以將軍今日所處之勢,亦以降曹為上策也,一可士卒性命,二可誅逆賊陽儀。紀固知前後三屬,後世或目為反復小人,難以取信於將軍也,罷罷」「當」的一聲拔劍出鞘:「紀何惜一死,只望將軍為宗賜公子復仇」說著話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脖子上一抹,當即鮮血飛濺,屍首墜落馬下。

公孫模這一驚甚,匆忙上前查看,卻被擁著逄紀出營的曹兵阻住,隨即將逄紀屍體抬回營中去了。公孫模只得疑心滿腹地打馬歸營不提。

而那邊曹兵才歸營內,逄元圖便翻身立起――他當然是假自殺,早就准備好了豬血騙人。當下忙著活動四肢,揉搓從馬背上跌落所造成的淤血處,同時撣去衣襟上的塵土。是勛近前拱手:「有勞元圖――公孫模可肯降否」

逄紀苦笑道:「吾見其心雖亂,卻未有降意也。」隨即話鋒一轉:「亦妨,未有將心已亂而兵可整者。公孫模為我所欺,必不敢再決戰求勝,吾料其或圖破圍而出,或圖登山而守,候其初動,軍擊之,可必勝矣」

這種情況也早在是勛等人的計算之中。那怕逄紀再怎么說得天花亂墜,假裝自殺的演技再怎么影帝級別,公孫模初聞噩耗,總需要一段消化的時間,而倘若消化時間過長,這邊也很難保證真實情況不會為對方所探知。逄紀演這一出戲的目的,就是為了亂公孫模之心,不管公孫模信還是不信,只要帶著三分懷疑,他就沒心情再正面列圓了陣,跟曹軍來一場你死我活的總決戰了。

在此種情況下、心境下,公孫模可能的舉措便是速離此險地,然後再詳細打探襄平城中消息,以定行止。就目前而言,他有三條路可走:下策是破圍北上,前往襄平城,然北方有於禁的騎兵屯扎,暫時攔住他一段時間是不難的,是勛再從後方夾擊,勝算很大。

中策是反身登上首山固守,然而敵前登山,陣列必亂,曹兵只要出擊的時機拿捏得准確,起碼可以狠狠地咬下公孫模一塊肉來。而且兵士登山易,輜重上山難,只要覆其輜重糧秣,憑著孤零零的首山,他又能守備多長時間呢

按照遼東方面原本的計劃,是分兵為二,分駐襄平和首山,互為犄角之勢。幽州軍若圍襄平,則首山之軍可薄其側後;若圍首山,襄平自也不會坐視。可是如今主力都被公孫模帶出來了,即便固守守山,曹軍奮力猛攻,襄平城內也拿不出多少策應的兵馬來啊。

下策則是南遁,南方有烏丸騎兵,不妨讓開道路,放公孫模過去,是勛引軍從後抄其輜重。遼東半島上早就堅壁清野,剩不下什么存糧了,公孫模兩萬人馬在斷糧的情況下還能流躥到哪兒去即便是勛繼而攻打襄平,這支兵也不足為憂也。

唯一可擔心的是,公孫模餓著肚子,不計死傷地直接跑去樂浪依附柳毅,則是勛得遼東易,將來想再進取樂浪,難度便會相對增大了。

那么,公孫模究竟會采取上中下哪一條策略呢是勛倒是也挺好奇,因而早早地便命諸葛孔明登上高櫓,眺望敵陣中形勢。果然時候不大,便聽孔明遣人飛報:「遼東軍動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