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何必三策(2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850 字 2021-02-23

所以是勛先派騎兵去封堵住了這條道路,則公孫康勢將再計南下也。

果不其然,諸葛亮返回首山山麓的當日晚間。公孫康、公孫度兄弟便帶著陽儀、韓耀和家眷、奴仆、親信部曲共千余人。盡載府庫之財。悄悄地出了襄平東門,沿著大梁水向東而去。韓耀是臨時被從家里給扯過來的反正他在襄平為吏不久,也沒啥親眷、東西可帶一開始還以為公孫康召他開會,商議守城之策呢,沒想到直接被按在馬背上,跟著大隊就出了城了。

左右瞧瞧,這隊伍里不是當兵的,倒有四成都是士人和仆役。韓耀當即就明白了這不是要去偷襲幽州軍,或者援救公孫模啊,這是要跑啊趕緊打馬追上陽儀,低聲問他:「公子攜我等將何往耶」

陽儀輕輕瞪了韓耀一眼:「先主既歿,喪事已發,則宗賜公子即吾主也,勿再以公子二字名之。吾等今將南下樂浪,以投柳子剛。」

韓耀聞言大驚,急忙勸告陽儀:「不可遼東被兵,而柳毅按兵不動。必有異心也。況彼與陽公素來不睦,若往相投。陽公其危矣」

陽儀心說柳毅不來救援襄平,倒真不是他的責任,是我一直壓著不讓他來,如今想起來,真是懊悔莫及啊。不過韓耀說得對,我跟那家伙素有矛盾,尤其經過放他外郡和阻其北援等事,他肯定是恨我入骨啊。如今他在樂浪,根基已固,我就算有公子……主公罩著,真能跟他再斗得起來嗎說不定直接腦袋就搬家啦

嗯,倘若異地而處,我必要以不能護守襄平之罪,將對方一刀兩段,而主公為了擺脫丟棄先主基業的惡名,也肯定要推個替罪羊出去,正好一拍即合不成,這太危險了,我得趕緊想轍

可是這位陽公量廟堂籌算,尚可稱職,臨機應變,卻非所長,一時間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來。韓耀趁機煽動:「吾本布衣,受陽公簡拔,乃得為遼東之吏,陽公之難,即耀之恥也。今有上中下三策,陽公可願聽耀否」

陽儀誠心相問,韓耀便即緩緩說道:「下策,即勸說主公,言柳毅不可信也,樂浪不可往,可轉投高句麗去,雖可保陽公不為宵小所害,然道阻且長,高句麗王之心不可測,亦甚險也;中策,請主公暫駐番汗,不入樂浪,而召柳毅前來救護,陽公乃可設謀先取柳毅性命,再擁主公入郡……」

說完下中兩策,韓耀突然閉口不言。陽儀就奇怪啊,反復詢問,韓耀假作躊躇:「此計雖安,卻有違忠誠之義,陽公不罪,耀乃敢言。」陽儀已經猜到了幾分,但還是說,我不責怪你,你趕緊講吧。

韓耀一咬牙關:「於陽公恩厚者,先主也,非時主也,何不即縛公孫康以降是使君,或不失封侯之賞」咱們干脆反了吧

陽儀聽著這話,先是雙眉一挑,似要發作,但後還是長嘆了一聲:「之昱既知先主於某恩厚,儀又何忍背其骨肉,絕其宗嗣吾固知之昱愛我也,然此言休再提起,儀寧死而不為此不義之事」說著話垂首想了半天:「下策懸危,吾取中策。」

在一般的歷史記載中,只要這所謂「上中下三策」提出來,雄才肯定會取上策,弱智會取下策,庸才則取中策因為中策四平八穩,瞧著收益雖然不大,但風險也比較小。那么雄才會不會取錯策略呢就理論上而言,那也是不了的,於是史就會把三策重調整順序,以證明凡成功者必取上策也。

陽儀要取中策,韓耀這個後悔啊,心說早知道我就光說兩策給你了。他當然希望在自己的煽動下,陽儀當場背反公孫康,發動政變,然後我們哥兒倆綁著公孫兄弟去投是使君,則自身的功勞必不算小。不過他也很清楚,陽儀采取此策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好你換一條道路,北投高句麗去這幾年遼東方面跟高句麗作戰是屢屢獲勝,所以在韓耀看起來,高句麗算個屁呀,公孫兄弟投入那蠻荒之地,不過苟延殘喘而已,必不為禍。而且說不定,高句麗王就跟當日公孫度斬殺二袁那般,會宰了公孫兄弟,把首級獻給是使君呢,則遼東就此順利平定。

至於南下投奔柳毅,那就不同了,柳毅為公孫故吏,他可能架空公孫康,但還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害死公孫兄弟,倘若派兵堵住浿水,幽州方面若想深入進攻,難度頗大。

所以陽儀要么就此背反公孫氏,要么慫恿公孫康改投高句麗,都正中韓耀的下懷。誰想到陽儀偏偏取了中策,要去番汗賺柳毅來就死韓耀心說柳毅就那么好糊弄你那么容易弄得死他你只是走一步算一步,打算把繁難之事拋到日後再去考慮而已吧

不成,韓耀心說我可不能跟你們去番汗,那樣既難完成是使君交付的使命,還很可能因為黨同陽儀而為柳毅所害老子還是趕緊閃人算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