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以魏代漢(2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693 字 2021-02-23

是勛心說這仨都是朝代名,聽上去都挺不錯,問題我先入為主,還是覺得魏字妙。可是因何而妙呢總得說出個理由來,否則不好糊弄郗鴻豫。低頭沉吟少頃,突然間福至心靈,壓低聲音問道:「乃有一讖,未識兄知之否」

郗慮一皺眉頭,心說你是宏輔怎么突然想起來跟我研究讖言了別說古文學派一向不重讖謠,鄭門目其為偽學,就你歷年來在太學講課,或者論文著述,也都把讖謠給貶得一文不值啊,怎么今天突然轉性了嗯,是宏輔非妄人也,相信必有道理,我不妨聽上一聽「何讖耶」

「春秋讖有雲:代漢者,當塗高。」

此言一出,郗鴻豫就覺得身上一涼,隨即冒出了滿頭的冷汗。趕緊左右瞧瞧。似乎確旁人在場。這才略略松一口氣。雖說他早就有曹氏代漢的心理准備了,而且正為了這個遠景而暗中努力,可即便在是勛面前,也是從來不敢明宣於口的呀。猛然聽著這么一句,當場腦袋就了,不禁結結巴巴地就問:「何謂也」你管我聽過沒聽過呢,你既然提出來了,一定有解啊。趕緊趁著沒人告訴我吧。

是勛把腦袋湊得近,聲音壓得低,一字一頓地說道:「前漢末乃傳此語,公孫述以為當應己身也。或聞袁公路亦雲合其字……」

這則讖謠由來已久,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末期太平御覽載武帝時已有此語,恐為假造。第一個把這則讖謠搬上台面,認為是在說自己的,乃割據蜀中的公孫述,理由很繞,說「塗高」是大舜的姓氏。大舜是黃帝子孫,而黃帝氏公孫……這是把「當」字給撇了。意為:代替漢朝的,應該是塗高一族的公孫氏。

第二個提出這碴兒的是袁術,有兩種說法,一說「塗」通「途」,那么當然就合了他的字「公路」。另種說法同樣繞,說老袁家乃春秋時代陳國大夫轅濤塗之後裔,不但有「塗」,而且轅可應「高」不過要照這么說起來,恐怕他哥袁紹合適代漢……

在原本的歷史上,袁公路就這么著胡解了一番讖言,然後公然在淮南稱起帝來。在這條時間線上,沒等袁術稱帝,曹操就把他給捏掉了,所以是勛只能說「或聞」我聽說過有這么一回事兒,是真是假,不敢保證。

公孫述終未能代漢,被光武帝給捏了,袁術不用提,可見他們都是胡解,讖謠的真意既非公孫,也非袁也。那么真實含義究竟是啥呢是勛隨即就掀開了謎底:「當途高者,非魏闕而何」

其實這話不是他說的,三國志中有記載,巴西有個儒門妖人叫周舒,被人問起這則讖謠,他直接回答說:「當塗高者,魏也。」後來蜀漢的投降派譙周又去問另一個儒門妖人杜瓊,說周舒如此解讖,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杜瓊答道:「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

魏這個字的本意,乃是宮門前的高台,又稱「魏闕」,那么「當塗途高」,也就是說道路旁邊兒高聳的建築,當然是指魏闕啦魏以代漢,明矣。而且杜瓊還說:「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使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曹魏代漢,此乃天意啊,這話出自一名蜀臣之口,實在有夠搞笑的蜀中土著之暗中反對劉備政權,到處拆牆角,由此可見一斑。

杜瓊肯定是馬後炮啦,是勛如今說出來,卻可謂預言家要不是跟郗慮鐵磁,又是密談,他還真不敢提這碴兒。不過這句話一說出口,郗鴻豫當即心下了然,於是微笑著拱手而別。

數日後,朝廷乃正式下詔,策封丞相曹操為魏公,使都安邑,給河東、弘農、河內、南陽、潁川五郡,建立魏國。曹操按慣例上表推辭,三辭三讓,後還是得意洋洋地接了下來。

於此同時,關於「代漢者,當塗高」的解釋,也開始在朝野內外風傳開來。當然啦,署名權不是是勛他預先關照過郗慮了,千萬別提是我解的,咱丟不起這個人……郗鴻豫同樣不敢居功,干脆將此重任交付給了師弟劉琰。劉威碩此前黨同崔琰,結果被迫棄官去給老師守了整三年的喪,回朝後也僅僅落了個閑職,早就連腸子都悔青了,好不容易得著這個重討師門和曹操歡心的差事,那真是當仁不讓啊至於名聲可能會臭……所謂「名利」,這順序其實是錯誤的,但利之所在,名安足論耶

曹操受封以後,乃命陳群先發安邑,去修繕城池,整備官署。直到年底,他才率領辟的魏國百僚,大張儀仗,浩浩盪盪離開許都,前往河東而去。抵達安邑城下,陳長文率領僚屬列道而迎,是勛隨便拿眼睛一掃,突然在人群中發現了一個熟人,趕緊地跳下車來,前去見禮,並且問啊:「三兄緣何到此」

那人非他,正乃是家老三是寬是叔勉是也。是寬見到是勛,拱手還禮:「某因陶孟章之薦,今乃仕魏為吏部侍郎矣。」

但求好風起之卷十七終未完待續……r1071

,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