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有害令名(2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736 字 2021-02-23

王莽那也是一步一步、分階段邁上頂峰的,他是沒有封過公建過國啦,先名宰衡,然後當假代理皇帝,後做真皇帝。董昭的意思,當年高祖刑白馬盟誓,非劉姓不王,所以咱們才造一個公爵出來,酬答曹公,如今也應當跳過王爵,光給加個宰衡的虛號或者這名字臭大街了,咱再想個花樣出來那就得仰仗通史明經的宏輔你啦。

是勛皺著眉頭,半晌不語。之所以董昭一提要請曹操進一步,他就想到封王之事了,乃是因為原本的歷史便是如此走向。是勛原本以為,那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想篡位你就篡吧,時機不到,為公做王也沒多大意義,時機若到,難道侯爵就不能一步登天而為帝了嗎

想那袁術僭號仲家原本歷史上如此,而這條時間線上沒容他走到那一步,就讓曹操給剿了,也沒有經過什么公啊、王啊的過度嘛。

曹操因公而王,因王而帝兒子帝,算是開了一個先河,此後晉代魏、宋代晉,乃至隋代周、唐代隋,不照貓畫虎。可是篡位是否名正言順。帝國是否穩固,還真跟這一套鬼花樣沒啥關聯,後來趙匡胤取代後周,別說王了,人連公都沒有做過。不照樣開南北宋三百年天下

可是形勢所逼,卻使得是勛如今不得不考慮起曹操稱王的問題來了,想要拖延曹操篡位的時間,中間必得多隔上一步不可。那么究竟是稱王呢,還是為宰衡或者別的什么大逆不道的稱號呢是勛仔細考慮以後,決定還是咱們按著原本的歷史來吧。

「王莽以宰衡之名篡政。人皆惡之,不可取也……」王莽那一套早就臭大街啦,咱可不能仿效,「其異姓不王者,高皇後即廢約。吾又何憚也」

漢朝自劉邦殺白馬與諸臣盟誓以後,真的就再沒有分封過異姓王嗎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劉邦死後傳位惠帝,惠帝死後是前後兩位少帝,然後才輪到文帝,文帝之前,高皇後呂雉實執國政,呂雉完不管老公的遺命,就把大票娘家人都封了王了。比方說封呂台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通為燕王。等等……

當初呂後才剛起意的時候,先問右丞相王陵,王陵直接就給頂了:「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呂後再問左丞相陳平和絳侯周勃,二人卻回答:「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後稱制,王昆弟諸呂。所不可。」因為這倆貨知道,王不王的。依靠的是實力而非制度,制度再嚴格。只要實力足夠,也肯定會被打破,自己壓根兒就攔不住啊,何必徒惹老太太不開心呢

是勛就此把這舊例給翻出來了,既然呂後就已經打破了劉邦的誓言,那么事隔好幾百年,再封一個異姓王出來,也不算很驚天動地的事吧與其去遵循王莽臭大街的前例,甚至絞盡腦汁琢磨個名號出來,那還不如拱曹操為王呢。

其實他心里在想,你若想擬名號,九成九要我去翻故典,給拿主意,此事若泄露於外,我的名聲必然跟劉歆一樣臭啊老子才不干這種蠢事

二人商議既定,就開始分頭籌劃起來。董昭請假前往雒陽,去聯絡郗慮、華歆等人,是勛還建議他提醒郗慮,好在太學中密植黨羽,使要求曹操稱王的呼聲首先來自於太學生靈帝朝太學生月旦時事,與李膺、范滂等共同進退,致為閹宦清洗,但從此也就留下了學生摻和政事的傳統,身為鄭門嫡傳、一代儒宗,這股輿論力量那真是不用白不用啊。

是勛本人則仍舊留在安邑,以譙沛集團為核心,也開始搞起了秘密串聯。計劃太學生先上,然後朝臣跟隨鼓噪,後魏臣勸進將來真要以魏代漢,也可以遵循同樣的步驟辦理,這回算是來場篡位的大演習。

本來是勛不想親自出頭的,但既然曹操寫信吩咐過了,那么徹底隱藏在幕後便不見得明智總得讓曹操瞧見你正在幫他辦事兒啊。故此半藏半露,猶抱琵琶半遮面地見天兒在家里設宴席、開小會,連他本人都覺得自己這種行為有點兒可恥,非儒宗所當為也……

眼瞧著薪火都燃得差不多了,只待曹操西征歸來不必大勝,只要別輸太慘就成便可首先在許都發動。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某日突然世子曹昂傳召,見了面就老實不客氣地問他:「聞姑婿欲使大人進位為王,有諸」

是勛皺著眉頭瞥了曹昂一眼,心說這家伙怎么是這種口氣他平素謙抑溫和,尤其對自己那是不僅僅目為長輩,視同師尊啊,從來也沒有這么直截了當且冷冰冰地質問過自己啊。今兒是怎么了有什么氣不順的

他不打算騙曹昂再說在這個問題上也根本不住於是隨口便答:「有之。」曹昂的臉色驟然一變,沉聲道:「我以姑婿為君子純臣也,不想竟為此大逆之事得為人所惑耶乃欲害大人之令名也」未完待續

p:從昨晚開始不舒服,腹瀉、胃疼、低燒,估計是胃腸感冒吧……也不知道是吃壞了,還是暑熱所致。結果今天幾乎在床上躺了整整一白天,腸胃和渾身骨頭都疼,好不容易才掙扎下地來碼出一章。看我這么辛苦,各位勞駕再給賞點兒月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