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尚書空台(2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668 字 2021-02-23

尚書和小吏們,以及幾名備灑掃的閹宦,知道今日新尚書令履任,全都拱著手,在門口靜立等待。是勛逐一相見絕大多數他都不認識,只有韓暨韓公至曾往郯縣宣詔,有過一面之緣。

韓暨是南陽人,曾舉孝廉,但因世亂而長年不肯出仕。他逃避過袁術的征召,其後隱居孱陵,劉表三番五次請他出山,他終於讓不過去,乃出為宜城長,曹軍奪取荊州之後,更為曹操所用,薦為尚書。這人理論上來說,雖屬後進,也可以勉強算是曹家之人了。

西漢成帝時始設尚書台,分四曹,東漢光武帝沿用之,並增二曹,共六曹,設令、仆射、左右丞、諸曹尚書、諸曹尚書侍郎、令史等職。尚書分曹理事,所以後來就有妄人附會了,說此乃以「曹」代「劉」之先兆也。

是勛在安邑創設魏家官制,就特意避了這個「曹」字,而改為後世常用的「部」字,分十二部,各命尚書、侍郎,部下尚且分司。不過漢朝官制並沒有因此而變,尚書台下仍為六曹。

只是是勛打眼一掃,這缺額也未免太多了吧。按制,尚書台設令一員、仆射一員,左右丞各一員,六曹各有尚書,每曹侍郎六,總共三十六名,此外還有二十一名負責文書的令史也算是個挺龐大的衙門了。可是現在就我眼前這些,能有二十個人沒有

詢問韓暨才知端底,敢情如今的尚書台不但無令,而且無仆射、無左右丞,六曹尚書是齊的,侍郎和令史就連兩成都不到也從來沒人想過要增補。再說了,真想當官的都奔安邑去啦,誰還肯來許都坐這種中樞清水衙門

是勛心中不禁暗罵華歆,你就給我留下來這么一個爛攤子於是問韓暨:「華子魚在時,如何理事」韓暨一攤手:「華公少履台省,無為而治也。」

是勛詳細詢問了一番尚書台的日常工作,這才明白,真不怪華歆,確實可以無為而治,也沒必要再多添人了。東漢朝政歸內廷,本來台省之事頗為繁劇,但這種局面維持到荀彧當尚書令的時代,便逐漸產生出了變化曹操為司空、為丞相,建牙開府,本身就分奪走了一部分中樞權限哪。其後荀彧去職,華歆繼任,華子魚並不見得沒有荀文若能干,但他卻不打算多干,諸事仰承曹操的旨意,徹底把尚書台給整成了一個空架子。

華歆前期,尚書台幾乎變成了一個公文收發機關,地方上和中央各衙署的相關公文,一半呈遞相府,一半遞交尚書,尚書分揀一下,把哪怕有絲毫牽涉到國事而非皇帝家事、皇族族事的,重新打包,照送相府。等到相府處理完以後,大多直接以丞相制命下發,只有不到兩成需要「請」旨的,才返回尚書台。然後尚書台就照抄一遍相府的處理意見,制詔頒布。

這活兒可有多輕省,哪兒還用得著三十六名侍郎再加二十一名令史啊,有七八個人就足夠干了。

而等到曹操受國安邑,情況卻又不同,因為就連相府的職權也開始萎縮,而很多公文不可能跟許都、安邑兩地來回傳啊一來一去快馬也得十好幾天,那多耽誤事兒。所以泰半國事直送安邑,尚書台連公文收發工作都減少了七成。由此,吏員們但有缺額,華歆從不補充。

而且等是勛正式進入尚書台以後,才真正體會到了華子魚用意之深我靠就這么一點小地方,要擠六十多人開玩笑嘛如今這不到二十人分坐,可有多寬敞,辦公環境變得舒服多了嘛雖然比起自己原本所任的安邑之中書台來,仍然象個狗窩。

好吧,那我就繼續蕭規曹隨,無為而治好了。

就這么著在尚書台打了半天晃,還不到下班的點兒,是勛就先閃人了。都中早就給他安排好了宅邸,魚他正指揮著下人在收拾呢當然首先把主人的書齋給整理了出來。是勛踱入書齋,即召關靖、周不疑來見,秘密地跟他們商量游說天子之事。

周不疑連連搖頭:「不可也。」皇帝身邊隨時都有太史跟隨,記錄言行,你跟天子說的話也會記錄在案,一旦流傳後世,別人會怎么看你「即外臣言禪讓事,必罹罵名,而況先生為曹氏姻親乎不如設謀以教郗公,郗公建言可也。」

是勛淡淡一笑:「何必多慮吾今乃不敢再好名也。」未完待續……

ps:抱歉,更新晚了。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