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梳理屯田(2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689 字 2021-02-23

無疑,這種集體勞動是缺乏積極性的,因為種好種壞,結果相同,既餓不死,也留不下多少私人財產來。但對於亂世中的流亡之民來說,能夠吃上一口稀飯,苟延得生,那就於願已足啦,況且公家雖然拿走了收獲的大頭,卻不再有田主、豪強、官府的層層盤剝,對於底層民眾而言,生計反倒要好了許多。

軍屯和民屯的區別,僅在於前者以訓練為主,耕種為輔,後者以耕種為主,訓練為輔。前者是正規軍臨時種田,後者是主業種田的民兵。

天子還是一鎮諸侯的時候,便在兗、徐等州大興屯田,設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等職,秩比郡縣長吏,相當於在地方上新劃出大大小小不等的軍管區來。隨著勢力的膨脹,屯田制遂風行中原各地,到如今朝廷稅收的近四成全都來自於屯田。

去歲戶部侍郎溫恢溫曼基上奏,以中原初定,希望逐步廢除屯田制。把土地分給農人。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編戶之民。天子下旨使群臣共議此事。文吏多從溫恢之議,武將卻大多反對廢除屯田。

因為三台十二部制初設的時候,為著屯田得糧大多軍用,所以直接把這套機構給劃在了兵部轄下,設屯田司主管。理論上,國家財政歸度部統籌,兵部要用錢糧也得先擬計劃,再向度部打報告。然而兵部既然攬下了屯田這一大筆財源,那就可以徹底拋開別的部門,而自行其事啦。

所以兵部攬屯田之收,度部恨得牙癢癢,管屯田之民,戶部也深感不滿,文吏們抱成團要廢此「惡政」……啊不,過時之政。可是兵部堅決不肯撒手,武將們更是對此建議相當厭惡這天下還沒大定呢,仗還沒打完呢。你們就打算卸磨殺驢了嗎

輔國曹子廉干脆提出,屯田乃天底下第一善政。且追效周代井田之制,不但不能廢,還必須大力弘揚。你瞧把老百姓全都圈起來,以兵法部勒,既方便管理,又不容易出亂子,可有多省心,多踏實啊。咱們干脆把全天下的土地除去公卿百官私有外,全都收歸官有,把老百姓都變成屯田民算啦

此言一出,連天子都受不了了,當場呵斥他:「子廉不識民事,毋得妄言」

當諸葛亮對馬鈞說到這件事的時候,也不禁笑出聲來:「是真無知識者也。然尚知公卿百官之田不可收國也曹輔國坐擁良田數千頃,為國戚之冠,若言收其田,恐彼先抽刀相向矣。」

他就是來攪局的,沒真想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屯田制,否則干嘛不說把自家的田產先獻出來充作官田呢

經過長久討論,最終的結果是基本認同溫恢所奏,在中原地區逐步廢除民屯,但部分地區,尤其是邊境地區的軍屯則絕不可廢。旨意既下,然後就是度部、戶部跟兵部的艱難談判了,幾乎是一戶人、一頃田都要討價還價。兵部抱怨說蜀賊覬覦在側,軍費尚無著落,你們要廢屯田,行啊,只要按我們的獅子大開口撥給錢糧就成。度部、戶部當然不能做這種冤大頭啦,而且朝廷府庫本來就不充盈,要我把稅收大部都歸了軍事,那民政上的開銷從哪兒來

總之,民屯是在逐步廢除中,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官田化為私田,屯田民化為編戶,速度慢到令人發指。諸葛亮本人雖掌兵事,其實也算文吏,而且從國家利益來考量,也是主張廢除屯田制的,認為花三五年時間逐步轉化民屯,這速度也可以接受……只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攤事兒不歸他管,他也不便過多插嘴。

在詳細向馬鈞介紹了屯田制度之後,諸葛亮就說啦,你的新工作,就是要離開都城洛陽,前往各地去考察、梳理屯田,最重要的是「料民所需,試造器械,使力倍之。」

把你損益連弩、研發武器的才能運用到生產方面去,爭取使得同樣的土地,可以獲得更多的產出。因為不管怎么說,廢除屯田乃大勢所趨,也就是說軍費將會逐步收縮,我們必須提高單位產量,才能保證不必仰別部的鼻息。而且農業機械不僅僅屯田可用,編戶百姓也是用得上的,先在屯田上做試驗,效果若好,即可推廣到全國各地,對於國計民生,這都是大功一件啊。

馬鈞在讀完物理初言之後,倒確實想在農業生產方面搞一些新發明出來,但他的本意只是自己閉門造車,可沒想著要外派出差啊……出差就必須與更多人接觸,絕大多數是陌生人,還有一些心懷叵測之徒,就自己這張嘴,一想起來就讓人肝兒顫哪……

但是諸葛亮說了:「吾師有雲:讀千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況不在壟畝,如何知稼穡之所需德衡勉之,毋失我望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