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兵權誰屬(1 / 2)

漢魏文魁 赤軍 1668 字 2021-02-23

鄧艾、石苞二人受是勛之命,領歷年所擄高句麗人在遼東、玄菟二郡內屯田,練得精兵不下五千。去歲高句麗王位宮來擾,遼東太守董蒙率師與鄧、石相合,御之於候城,位宮戰不能勝,被迫主動退兵。回國之後,他越想越是氣惱:「魏人易敵,反賊難當,吾今非敗於魏人也,乃敗於反賊」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董蒙本人不通軍事,所率魏卒只是坐鎮後方,督押糧秣而已,真正頂在前線的都是鄧艾、石苞所率的高句麗族屯兵,那些高句麗人不但對他們的故主毫無敬畏之心,反倒仇深似海,武器雖然不甚精良,作戰卻極其勇猛,這才使得位宮鎩羽而歸。

從來二鬼子比外族人屠戮自家同胞更為凶殘,此後數千年的歷史當中,相關事例不勝枚舉。這主要原因,便是偽軍深恐不受新主信任,因此絞盡腦汁要與自家的舊國、舊主相切割,故而刃向同胞,絕不心軟。當然啦,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偽軍隊伍雖然心狠手黑,戰斗力卻未必能有多強,但鄧、石等人所統御的高句麗屯兵卻又不同,因其多為貧民、奴婢,是勛趁機祭起了「階級斗爭」的法寶,刻意煽動他們和高句麗地主、貴族之間的仇恨,因此戰斗精神極其頑強。

再說了,鄧、石等許諾說,但得伐滅高句麗,即使彼等返鄉,而且人人都有地分,胡蘿卜吊在眼前,更加增強了動力。因此這些高句麗屯兵戰意高昂,再加屯兵以兵法部勒,組織性亦強,鄧艾已隱現名將之姿,指揮又得法,遂能以寡敵眾,擊退位宮。

位宮返國後越想越是羞惱,便在國中大搜,大捕屯兵們的眷屬甚至親朋。此舉自然引發了大規模的恐慌和怨恨。眾人都道:「今為魏人御主上者,非自奔也,昔為魏人所擄者耳,主上不能救之。而反罪及妻孥,豈人君所當為耶」沛者得來苦苦勸諫,反為位宮褫奪其位。國內以東各村寨的高句麗百姓乃多因此而主動逃入魏境,日竟不下數百。鄧士載正是見此情景,覺得良機不可錯失。才通過董蒙、夏侯蘭等人上奏,請求往征高句麗的。

然而當時正逢關東諸王亂起,朝廷無力支援,乃警誡遼東諸將,使不許妄開邊釁。等到關東亂平,是勛寫信向鄧艾征詢遠征的勝算,鄧艾回書侃侃而談,其對局勢分析之精到,所擬計劃之細致,都使是勛拍案稱絕。於是徹底放權。即命董蒙負責後勤,魏延協助運補,把軍事總責都交到了鄧艾手上。

當年秋末,鄧艾率五千高句麗屯兵及五千魏兵,翻越千山山脈,浩浩盪盪殺入了高句麗境內,所到之處,勢若破竹。

魏軍之所以進展如此神速,亦多得馬幼常之助也。當日馬謖說降甘寧,即押其前赴洛陽。是勛見之大喜。他對這小年輕從來都沒有什么惡感,原本歷史上雖然栽了一個極大的跟頭,但在是勛看來,實乃孔明之過人各有其長也。馬謖根本就不是一個領兵打仗的料,偏要讓他從事他不擅長的工作,外行領導內行,吃敗仗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於是著意籠絡,而馬謖也正想通過是勛來打開自己的上升途徑,二人自然一拍即合。情密幾如父子。

此番攻伐高句麗,是勛也把馬謖派去了,任為鄧艾的參謀。不過是勛單寫密信給鄧艾,說:「馬幼常才器過人,好論軍計,然實帷幄之士,非臨陣之將也。若用其謀,必可致勝,若用將兵,喪敗可期。」士載你可得多留一個心眼兒啊,別蹈孔明的覆……後車之轍。

馬謖給鄧艾出的主意,還是他那句老話:「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理論如此,那么具體應當怎么執行呢是勛亦有秘計相授,那就是六個字:「打土豪,分田地。」

其實支撐古代中國,進而影響王朝興替的,並非慣常認為的縉紳階層,而是自耕農。當一個王朝初興之際,往往自耕農數量極其龐大,所占比率最高,是國家賦稅和兵源的最主要基礎。若待王朝後期,土地兼並勢不可擋,自耕農數量越來越少,則必然導致賦稅、兵源無著,地方勢力日益強大且勢凌中央,那就距離滅亡不遠啦。

高句麗就目前的社會狀況而言,還徘徊在奴隸制和封建制的邊緣,地方豪族勢力龐大,所占土地、山林和擁有的奴婢、佃農數量遠遠超過自耕農。故此是勛授意,大軍所到之處,要大力打擊豪強,解放奴婢,並以所奪土地分賞之。若在中原地區搞這一套,必然引起整個地主階級的頑強反抗,恐怕寸步難行,但在高句麗境內么俺們作為「侵略軍」,沒把汝等附逆的豪強殺光就夠仁慈了,還想保留自家土地和奴婢焉有是理想當帶路黨老子手下就有五千帶路黨,還在乎少你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