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美軍無人機逼近(1 / 2)

「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即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恩格斯的著名論斷揭示了技術進步與理論創新的基本關系,成為軍事理論創新的經典依據之一。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武器裝備不斷發展、人的素質普遍提高的信息時代,應該增強變革思維方式、著力開拓創新的緊迫感,遵循理論創新以技術進步為前提的規律,同時重視發揮理論創新的先導作用,使理論創新富於更加積極進取的思想品質。

需求牽引、技術推動是陸軍作戰理論創新的基本形式。超前設計、多極發展是陸軍作戰理論創新的未來方向。

著眼於未來戰爭的需要,紅警兵團也要有結合自身實際的一款戰術戰略理念。目前,世界范圍的作戰理論創新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時期,各種作戰理論層出不窮,在短短幾年時間里,發達國家軍隊相繼推出了基於能力作戰、網絡中心戰、精確交戰、快速決定性作戰等新的理論,這些作戰理論的共同特就是超前設計、多極發展。目前,紅警兵團的作戰理論創新也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包括信息戰理論在內的新的作戰理論已經初步形成體系。當然,由於創新剛剛開始,許多新的作戰理論尚在探索之中。

各個國家軍隊作戰理論創新的動因是多方面的,其理論體系也就各有特,李嵐給紅警兵團的指示是借鑒和吸收引領世界陸軍發展方向的先進作戰理論,但絕不能一味盲目模仿別人。真正先進的作戰理論體系往往都具有自身的鮮明特,即使在同一技術水平條件下,先進的作戰理論體系也各有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運用的是以空軍航空兵火力突擊為先導、以坦克集群實施快速突擊為主體的「閃擊戰」理論。而蘇軍創立了以炮兵火力突擊為主體、以重兵合圍、縱深突貫為主要樣式的「大縱深」理論,美軍則創立了以陸、海、空三軍協同行動為主體的「聯合作戰」理論……這些作戰理論均在不同的戰爭階段發揮了制勝作用。

正如李嵐所說,紅警兵團沒有必要照搬世界上那些成熟的戰術。而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的戰略戰術。

在信息化的挑戰面前。要保持陸軍作戰理論的先進性,最重要的是科學確立陸軍作戰理論創新的指導思想——按照全面統籌、超前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以信息化為基,以一體化聯合作戰為目標,以空地遠程精確火力打擊為形式,以戰法創新為內容,努力把陸軍作戰理論體系建設成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需要。反映世界先進作戰理論發展趨勢,具有紅警兵團鮮明特色的作戰理論體系。

一是在戰略上始終保持主動權。未來戰爭不是簡單地應對,而要避其鋒芒,發揮好自己的戰略戰術。二是著眼弱處下手。一般而言。作戰體系是強,而保障體系是弱,雖然不同的作戰對象強弱各有分明,但恐怕還是著眼弱處下手更有利。三是抓住一個作戰重心。無論是戰略、戰役還是戰術行動,都應集中力量抓住重心。作戰行動可以全線同時展開,但重心只能有一個。

在三軍一體化聯合作戰方面,由於缺少間諜衛星,各兵種的協同作戰演練,尚屬於虛擬訓練中。未進行實質性的演練。

間諜衛星,李嵐早已制造完畢,而且還不只是一個,只不過一直都沒有發射。他要找一個最合適的時機,進行發射。而這個時機已經不遠了。

車流滾滾,喊殺陣陣,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對抗綜合戰術演習在這片荒蕪的大地上展開。紅警兵團第一重裝師數百名不同專業的參演基層指揮員熟練運用各種裝備,在同一戰術背景下演練情報獲取、信息傳輸、指揮控制、火力打擊,在沖擊與反沖擊,干擾與反干擾中斗智斗勇,成功地完成了登陸戰斗、陣地攻防戰斗、城市進攻戰斗和野戰生存等20多個課題的演練,全面提高了基層紅警士兵作戰指揮能力和謀略水平。

復雜的電磁環境、未知條件下的情況設置、完全陌生的作戰地域、模擬專業先進的武器裝備,讓這次演習充滿了挑戰。

作為紅警兵團第一支以師級建制成立起來的合成化部隊,第一重裝師一直都被李嵐寄予了厚望,是建立第二支、第三支類似部隊的標桿,也為今後建立輕型步兵單位提供了數據方面的借鑒。兵種的配合與演練,發現錯誤立即改正,將編制調整到最合理的狀態。

經過了二十個月的發展,陸軍是兵力已經從原本的近四萬,增加到了六萬人。四支獨立的旅級部隊,占據了部隊總數的一半,而第一重裝師的兵力就達到了一萬七千多人,剩余的一萬三千多人,除了總共後勤部的四千來人(動員兵),剩余的都是導彈部隊、氣象保障、綜合信息對抗、陸軍雷達……等部隊。

基地的總兵力早已經往十萬靠攏,基地的每個兵種都有各自的作用,從最基礎的動員兵到海豹突擊隊,是一支多兵種合成的部隊。就連工程師,也全都配發到基礎保障部隊,同樣配發了武器。搜尋的軍犬,也算在編制之中。為了發揮戰場全面的偵查工作,李嵐還特地給每一個野戰連隊,配發了10-16條軍犬。也配備的獨立的六人狙擊小隊,每個小隊三個兩人的狙擊小組,一個小隊共三把狙擊步槍。

這場實兵演習,就是為了視察各個兵種間的戰術協同,演習也會整整持續三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