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石油經濟、戰爭(1 / 2)

布雷頓森林體系它的實質用一句話就可以講清楚全世界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美國政府向全世界承諾,每35美元可以兌換一盎司黃金,那個時候的美國可以說是志得意滿,因為這個時候的美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儲備,世界上80%的黃金都捏在美國人手里,與此同時,美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生產能力和軍事機器。

通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人一舉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這個地位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此之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穩定的、經濟發展勢頭最好的國家,自然,美元信譽也是最好的。

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美國人的好日子也有到頭的那天。在朝鮮戰場上鎩羽而歸的美國人,並沒有接受那場戰爭的教訓。

1959年,美國人又遠涉重洋,卷入了越南戰爭。在越南打了將近17年的仗,到1975年戰爭結束倉皇撤離西貢時,美國人一共被擊落上萬架飛機,丟掉了快五萬名官兵的生命,最後卻一無所獲!這場戰爭打掉美國八千億美元,相當於現在3萬多億美元。相應的,美國的黃金儲備也日漸減少,到1971年這場戰爭還沒有結束,美國已經是捉襟見肘,錢不夠花了。而那時的美國人卻不能像今天應對金融危機這樣,實行「適度貨幣寬松政策」,打開印鈔機狂印美元。因為,有「布雷頓森林體系」橫在那里,讓美國人不能隨心所欲,沒有足夠多的黃金你就不能印足夠多的美元!因為你對全世界有承諾,你是全世界的基准貨幣,你必須保持美元的穩定。這使美國陷入了空前的窘境。

戰爭還在繼續進行,黃金儲備日漸減少,多印美元沒有可能。美國人思來想去,沒別的辦法,只能失信於世人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黃金脫鉤。這一失信之舉意味著美國可以不受黃金的羈絆,隨意加印美元了。過去每印35美元都要准備一盎司黃金,現在起碼從理論上說,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但是美國人並非傻瓜。還不至於傻到以為光印鈔票就能解決問題。美國人當然懂得,超量印鈔就是自掘墳墓。當你自己把自己的錢貶得一文不值時,你的這個國家就跟著完蛋。

於是美國政府就出錢讓人去做一個研究報告,看看美元跟黃金脫鉤後,究竟對美國有什么影響?對世界經濟又會有什么影響?半年後,研究報告《黃金非貨幣化的影響》出爐。研究者的名字叫邁克爾?赫德森。這是一位有良知的年輕經濟學家,他在報告中提醒美國政府,美元跟黃金脫鉤,在短時間內對美國有好處,因為美國可以在全世界還沒回過神來時多印鈔票,用沒有黃金背書的紙幣去占全世界的便宜。但長期看,這對美國和全世界都決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對美國,無疑是飲鴆止渴。

美國政府拿到這個報告後,欣喜若狂,如獲至寶。儼然如醍醐灌,大徹大悟!他們根本不理會邁克爾?赫德森的警告,對邁氏的報告反其意而用之。在這些美國經濟政策的制定者看來,既然這么干短期對美國有好處,干嗎不把它變成一個長期的好處。讓美國人永久享用呢?當然,這首先需要與黃金脫鉤後完全變成一張綠紙的美元,在全世界面前,仍然保持它的信用。這就意味著美元必須保持它的霸權地位。怎樣才能保持美元的霸權地位呢?美國政府認為最重要的是兩根支柱,一根是美國強大的科技創新力。另一根是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有了這兩根支柱,就能確保美元的信用,美元就可以作為硬通貨在全世界暢通無阻。美國人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更加隨心所欲地玩紙幣轉移實物財富的魔術。

但美國人也擔心。僅僅靠美國自身的實力,別人不買你的賬怎么辦?那么,與黃金脫鉤後的美元,最好與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掛鉤。才能確保美元的地位穩如磐石。機會很快就來了。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一開始,埃及人和敘利亞人兩線出擊,打了以色列一個措手不及,但不久後戰況逆轉,以色列反占上風。

一場旗開得勝的戰爭最終以被迫停戰告終,這讓阿拉伯世界非常郁悶。坐擁石油的阿拉伯人決定,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就從其他地方去獲得。於是,歐佩克——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價打擊西方。這個辦法果然比戰爭來得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根據情報部門請報上所述美國當時的財政部長西蒙秘密地飛到了沙特,去見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歐佩克秘書長,告訴他,「你們想把油價打多高我們不管,但是要想不讓美國人與你們為敵,你們必須接受一個條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

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與整個世界一樣,對美國人這一招棋的深遠心機並不了然,於是就一口答應了美國人的要求,從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鉤,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後40年里,牢牢地與全球的能源需求掛上了鉤。

走到這一步,美國人設計出的這個新型帝國漸漸開始顯現出輪廓,這就是人類帝國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金融殖民帝國。美國人發現,比起當年德國人虎口奪食去爭取一個國家的生存空間這種愚蠢做法來,更高明的辦法,應該是通過讓世人幾乎覺察不到的方式,乖乖地讓他們把手中財富交出來,而又不制造仇恨。要達此目的,沒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辦法了,這辦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納入美國的金融體系中,然後,像擰開自來水水龍頭一樣讓財富滾滾流入美國人的口袋。

「全球化」不是歷史必然,而是美國人的精心設計——這是全世界醒悟過後得出的答案。

為了實現這個大戰略目標,美國需要推進全球經濟的變化。以適應美國的胃口。首先要完成是全球產業大分工,即所謂的全球化。為了造勢,更為了讓美國式的全球化得到地球人的普遍認同,必須有一種理論為其搖旗吶喊,為此,美國人選擇了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把它作為一種先導性理論。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開道。

要使全球產業大分工看上去合情合理,完全合乎經濟規律,美國人用比較優勢理論把全世界分成了兩塊,一塊是美國,美國人認為它的優勢就在於生產美元;另一塊是全世界。

全世界的優勢在哪兒呢?比如,華人。你的比較優勢就在於你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你的發展就只能借助這一優勢。這理由簡直讓你心服口服,通過比較優勢理論,美國就永遠處在了全球經濟生物鏈的高端,而像中華這樣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國家,就別無選擇地只能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可改變地永遠居於整個經濟生物鏈的低端,其他國家以此類推。全球產業大分工就這樣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