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印度(1 / 2)

來,,..

以新德里市中心的頓西納小山上所聳立著得那座豪華雄壯的宮殿,為核心,整個新德里是如同輻射樣的擴展開來,而這座矗立在山丘之上的宮殿正是建於1929年、原名維多利亞宮,獨立後改為權力象征中心的總統府。

整座建築為傳統宮殿風,坐西向東﹐采用紅砂石建造﹐但那半球形的圓確是帶有著濃濃的莫卧兒王朝的遺風。整座規模極為宏大,不僅僅有覲見廳、宴會廳、圖書館等華麗的廳堂,還有無數噴泉水池、亭榭長廊,而那依照莫卧兒王朝時代的格調而建的莫卧兒花園更是透露出無限的奢華,花園之中又有形態各異的方園﹑長園和圓園﹐到處都是那各色的名花異草。可謂是芳香陣陣,奢華無比。

而作為新德里和德里兩者之間政治錯綜復雜的關系,決定了這座代表印度最高領導地位的建築在城市中的極大象征地位。

印度學者到至今還普遍在討論老德里城的歷史,然而可悲的是,印度人想要研究印度歷史,還需要向他國借鑒,大唐時期的大唐高僧玄奘法師的著作《大唐西域記》甚至作為整個老德里歷史最重要見證。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

當一個國家的歷史,需要別人去給他記錄的時候,真不知道該是怎么樣去證明這個國家還有什么可以去自大、驕傲的。

最可悲的是,印度人引以為豪的歷史,本身就是一段恥辱史,從穆斯林統治印度以來,印度就從未間斷過被外來人的統治和征服史,最後一段時期便是十九世紀英國人吞並印度,於是英屬印度的首都也就被遷至加爾各答。直到1911年,德里城才再次被宣布為首都。隨即英國人在德里城外的西南開始興建一座新的城市。這本身,就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恥辱。

然而,印度人並不這樣認為,曾經的維多利亞宮殿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大門前,就是國家大道,這條象征著國家的大道直通印度門,也就是被稱之為印度凱旋門的大門,然而這個所謂的凱旋門,更多是為了紀念一戰時期,陣亡的7萬英屬印度部隊里的英國軍官。

又是一個恥辱,可在印度人心中依舊不覺得是個恥辱。

在這條大道上,每年的1月26日都會舉行聲勢浩大的國慶慶典閱兵,想象下,當號稱無敵的印度軍隊從代表恥辱的印度門下走過,昂首朝著曾經代表英國統治一個多世紀的總統府前進時,還真的能夠感覺到自豪嗎?

在總統府四周,坐落著印度幾乎全部的政府機構,外交、國防、商業、財政、教育……

而最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就在這個代表印度國家最高權利機構中心的不遠處,相隔不過一兩公里,就是成片的貧民區,繁華落魄如此鮮明的對比,真叫一個諷刺。

總統府內,代表了印度政府和議院最高職權的領袖——莫迪,已經擔任了印度總理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中,他主張與美國搞好關系的國家戰略方針,雖然讓印度獲得了極大的經濟和軍事利益,但也讓印度永不結盟的中立國策,開始陷入危機之中。

不可否認,美國給予了印度在經濟和工業以及軍事科技方面的極大幫助,印度也實現了大部分工業基礎的完善,但朋友的敵人的自然也是敵人,這是無法改變的。

印度想要獨善其身,實則根本不可能,美國一直把印度緊緊的捆綁在自己的身邊,印度想要脫離美國的控制,等於失去了現在擁有的一切。

一直以來,美國在控制盟友方面,一直都做得不錯,也十分有心得。將盟友的需求牢牢掌握,何嘗聯盟不穩固?

而印度自己本身也不想放棄印度洋上的利益,如今的印度海軍前所未有的強大,四個已經形成戰斗力的航母戰斗群,還有一艘即將下水的六萬五千噸級航母,印度的海軍已經遠超英法等國,成為世界第四也是指日可待。

雄心勃勃的印度自然不會允許印度洋成為索馬里的後院池塘,想當初印度洋在印度人心中那就是自己家的。

這幾年的時間,印度一直也都和索馬里在較勁,特別是海軍方面,頻繁拉著美國和一些北約國家,在亞丁灣附近的海域軍演,隔三差五就想要在李嵐面前現一下肌肉,也同時向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顯示印度海軍的強大之處。

然而每一次印度人的軍演,都仿佛打在了棉花上,李嵐連看都不看一眼,一年一個航母戰斗群下水,絕對比任何軍演更加具有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