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奪城(2 / 2)

身為一個合格的裁判員,楊少峰在跟朱瞻基和紀綱等人商討過後,最終決定先將第一批的兵器運往瓦剌,以保證雙方實力能維持在一個差不多的水平上面。

對比起分裂成馬哈木,太平,禿孛羅三部聽瓦剌來說,比較統一完整的韃靼人還算是兵強馬壯,只是他們手里的兵器在質量上要比大明的兵器差上一截。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瓦剌人,尤其是馬哈木部在得到了大明兵器的加持之後,倒也很難說誰強誰弱,最大的可能便是雙方陷入僵持。

也只有這種僵持不下的局面才對大明最為有利鷹醬是怎么調教腳盆雞和棒子的?

如果事情一直這么展下去,不管是按照楊少峰的設想去賣軍火還是馬哈木如同原本的歷史上一樣被韃靼給懟的重傷,那么事情都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然而楊少峰畢竟不是神,許多事情是他不知道,也沒辦法預料的。

草原上原本部落很多,這部那部的加在一起,怎么著也得有幾十個,除去實力強勁的韃靼部和瓦剌三部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夾在四大部落之中求生。

原本呢,這些小部落的日子雖然難了一些,可是好歹也能能活下去,直到那個該被長生天降罰的楊癲瘋折騰出了所謂的勞務派遣。

自打勞務派遣這個說法出來之後,整個草原上就算是遭了災了,而且是比白災更嚴重的那種。

畢竟不管多大的白災,死一些人和牲畜也就過去了,而這聲勞務派遣的災難,卻根本看不到過去的希望,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苗頭。

原本就已經開始抱團取暖的小部落,悲哀的現,日子真是越來越難過了原本還只是夾在四大部族之中,如今自己這些小部落卻是像一塊會行走的肥肉一樣誘人,不管是韃靼還是瓦剌,都想撲上來咬一口。

被逼無奈之下,這些小部落就打算走上老祖宗的路子,遠遠的離開這片草原,然後往西遷移惹不起四大部落,也惹不起楊癲瘋和他身後的大明帝國,但是我們走總行了吧?

據說,越過西域之後,那里小國林立,一個個富得流油還沒什么實力,只要能達到西域,誰還敢這片草原上的破事兒,讓他們四大部落和楊癲瘋折騰去吧!

然而那個誰不是曾經說過么,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臨走之前,這些小部落才想到一個很致命的問題。

原來還能勉強湊合著活下去,如今韃靼和瓦剌徹底開戰,導致整個草原上的大雪都蓋不住血與火,不僅生存愈的艱難,就連部落里的吃吃喝喝也根本就沒辦法撐到西域。

畢竟,不管是草原還是沙漠,其實里外里都只有兩個字,殘酷,食物和水是最致命的兩個問題,而在達到沙漠之前,馬奶還能將就著代替水,食物卻根本沒辦法將就。

馬奶能做成奶酪不假,能在短時間內代替食物也不假,但是這么多人的,得需要多少奶酪?就算有馬奶,又能撐多長時間?

如果說實力相差不是很大,哪怕有任何一點跟四大部落掰腕子的可能,那這些小部落都會選擇去跟四大部落掰一掰腕子,看看能不能從四大部落這里得到一些補充,好歹讓部落能夠支撐到西域。

再然後,這些紅了眼的小部落,就在孛兒只斤麥鐸的組織下,將目光投向了邊市城。

如果說自己這些部落還打算留在草原上,那當然不可能去打邊市城的主意,可是如今都打算帶著家當跑路了,誰還在乎事後明軍的報復?難道他們還能追殺到西域?

而且最關鍵的是,邊市城的守軍只有一千多人,火炮只裝備了幾門,護城河不深,城門處查的也不算太嚴,只要操作得當,大家伙兒完全有機會在邊市城里面撈到足夠的物資,順便還能屠掉一些韃靼人和瓦剌人,替族里被抓去賣勞工的那些族人復仇。

再然後,這些打算遠走西域的小部落在制定好奪城計劃之後,就打著販賣牛羊換過冬物資的名義來到了邊市城外,並且打算按照原定的計劃開始奪城先是有一部分人進到城里,然後再里應外合去奪取城門,然後守住城門,放大軍進城,然後徹底干掉守城的一千來個明軍,還有那個應該被長生天降罰的楊癲瘋!

而當楊少峰得到消息的時候,西邊的外城城門已經陷入苦戰,其余幾處城門因為關得及時,暫時倒還不像西門那樣危急。

同樣得到消息的紀綱也是陰沉著個臉,死死攥著的拳頭因為太過於用力,就連指關節都有一些白。

草原上的錦衣衛該好好整頓了,這么重要的消息居然沒能提前傳回,直到這些小部落的人都到了城門外才把消息傳進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