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掉頭發(2 / 2)

再加上金山銀海的出現,更是穩定了邊市城對於寶鈔的信心,除了那些原本就不太在意的韃靼人和瓦剌人,剩下的那些大明商人們也老實了下來。 : :

直到年底盤點的時候,李倦意外的現,自己帶來的五百萬兩白銀根本就沒兌出去多少,前前後後加在一起,也不過是兌出去了幾萬兩,連十萬兩的數目都不到。

然後李倦就打算宴請楊少峰和朱瞻基,順便看看能不能從楊少峰的嘴里再套出一點兒東西自己來邊市城,可是負擔著上官的囑托的!

直到酒過三巡,楊少峰的臉色都紅了起來,李倦才開口道:「下官原本還擔心會生擠兌,卻不想狀元公反手之間就將一場風波消弭於無形,下官佩服!」

楊少峰呵呵笑道:「李行長才是真正的高明,一個預約限額的政令下來,就算是本官沒出手,這些人照樣翻不什么浪花來。」

李倦謙讓了一番後又笑著道:「敢問狀元公,咱們這銀行之事,到底能不能再向萬全右衛擴大一些?」

楊少峰想了想,說道:「若是單獨向著萬全右衛擴開,問題不大。如果李行長想要向整個萬全都司展開,那就要謹慎一些了。

萬全右衛與萬全都司不同萬全右衛,轄地只有一處,而且以軍戶為主,就算是在寶鈔的兌換上面出什么亂子,也有軍法可以約束,那些軍戶輕易不會亂來,收拾局面也就容易得多。

倒是萬全都司,且不說轄地面積太大的問題,光是治下的百姓就太多了些,一旦出現什么亂子,肯定就不是什么小事兒。」

李倦點了點頭道:「狀元公說的是。就下官目前得到的一些消息來看,寶鈔的升值范圍正在擴大,尤其是邊市城附近,寶鈔升值最快,現在普通百姓手里若是有一貫寶鈔,往往能換到五六百文錢,再不是往常連一百文都難的時候了。

不過相對的,京城和順天府附近的升值度就要慢的多,甚至還趕不上萬全右衛那邊的度快。

不過,總體上來說,百姓現在對於寶鈔的認可程度還是要比以往高的多,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變化了。」

楊少峰點了點頭道:「很正常,邊市城這邊兌換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京城和順天府則是情況特殊,想要升值起來自然也就慢。」

李倦道:「那依狀元公之見,如果想要將這事兒鋪開一些,是將邊市城的銀行業務范圍擴大更好一些,還是直接在萬全右衛那邊新立銀行更好?」

楊少峰道:「這就得看夏部堂到底是怎么想的了。如果他老人家想要實現整個大明的金融體系變革,那么毫無疑問,在那里設立銀行網點更好,業務范圍和模式也完全可以參考邊市城的支行,甚至整個大明都可以慢慢設立起網點。

如果夏部堂他老人家只是想要提升寶鈔的價值,那現在的局面就已經差不多了,後面再開幾個支行,寶鈔的價值就會上升,沒必要將銀行網點全面展開。」

李倦一愣,見楊少峰明顯一副甩鍋給夏原吉的模樣,便不再提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轉而將話題都放在了酒桌上面。

遠在順天府的夏原吉在接到了李倦的奏報之後,便如同楊少峰所預料的那樣,開始一把一把的薅頭。

兩種方案各有好處,也各有各的壞處。

如果按照楊少峰所說的第一種方案,也就是各個州府甚至縣治都開設銀行網點,那么毫無疑問,寶鈔完全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取代銀子,大明的國庫也將更加的充實,而缺點則是先期必須要大量的回收寶鈔,同時還得拿出更多的現銀以防著擠兌的生。

而如果按照後一種方案,那么完全可以在某些重要的地方先開設幾個網點,需要准備的現銀不會太多,寶鈔也能夠升值,但是缺點也很明顯,擠兌依然有可能生,而且意味著寶鈔取代現銀這個從洪武八年就立下的目標被徹底放棄,寶鈔只能做為一種補充貨幣的存在而存在。

薅掉了不知道多少頭之後,夏原吉悟了憑什么老夫要掉頭?他楊癲瘋能把所有的事情全推給手下,自己悠哉悠哉的當咸魚,老夫也有一堆的手下啊~

沒說的,夏原吉直接就把戶部的左右侍郎和十三個清吏司的郎中和主事全都給喊了過來,然後讓這些人商量,後面的事情究竟應該怎么辦。

三十多個人掉頭,總好過老夫自己掉頭不是?

跟夏原吉差不多想法的還有朱老四。

夏原吉接到了李倦的奏報,而朱老四同樣拿到了朱瞻基遞上來的小報告,而且還接到了夏原吉遞上來的奏章。

然後朱老四琢磨著,自己的爸爸努力了一輩子都沒能實現用寶鈔替代銀子的偉大目標,如果在自己的手上實現了,那豈不是說明自己更牛逼一些?

所以養著四大天王是干什么的?憑什么他們就不用掉頭?</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