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面值問題(2 / 2)

……

萬全右衛將要開放銀行試點的消息不徑而走。

對於萬全右衛不管是軍籍還是民籍、商籍、匠籍的百姓們來說,以後想要把寶鈔兌換成銀子,就再也不用想辦法弄路引再跑去邊市城了,只要在自己家門口就能完成兌換,實在是方便的很。

只是隨之而來的,則是萬全右衛原本就已經升值的寶鈔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升值,直到無限接近於其票面價值。

原因很簡單,寶鈔本身是不具備任何價值的,這玩意所有的價值都來自於朝廷對其所賦予的價值,或者說來自於它能夠兌換到多少銀子。

原本因為朝廷不予兌換,所以在民間只能兌換其票價價值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如今朝廷開始允許寶鈔與銀子互兌,而且是一比一的比便,那么寶鈔的價值便應聲而漲了。

更令夏原吉等朝堂大佬們想不到的是,寶鈔升值的范圍不僅僅是萬全右衛,而是帶動了整個大明的寶鈔都在升值,只不過升值的多少不同。

像這種情況倒是很好理解。

李倦擔心產生擠兌的情況,所以在萬全右衛開始營業之初,就在大門口立好了牌子,並且還派出了人手對百姓宣講,聲明萬全萬衛只是一個試點,後面會有越來越多的網點在各地開設。

對應上之前早就營業的邊市城支行和順天府分行,百姓們倒也沒懷疑這里面會不會有假朱重八和朱老四在民間的聲望極好,百姓們很難對這爺兩個生起懷疑的心思。

如果單獨的從這兩個支行級網點的運營情況,還有萬全都司不斷開設的新網點運營情況來看,那么毫無疑問,寶鈔保值的目的已經完全達到了,就算是在民間,寶鈔和現銀的兌換比例也在不斷上漲。

真正讓李倦和那些大佬們搞不明白的是,為什么寶鈔明明已經升值,可是那些百姓還不願意使用寶鈔交易?

可是在楊少峰看來,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兒么?

遠處的百姓就不說了,基本上都在等著寶鈔升值,現在早早的就把手里的寶鈔花出去,不是自己吃虧么?

至於邊市城和萬全右衛的百姓,他們倒是想拿著寶鈔去花,可是買個針頭線腦的,誰家用得上一百文面值的寶鈔?就算是自己想用,那些小販願意給找開嗎?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寶鈔升值確實是升值了,商家之間使用寶鈔交易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就是民間百姓對於使用寶鈔的熱情依舊不高。

被楊少峰這么一分析,李倦就算是明白了,琢磨了半晌之後才道:「如果再把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和五十文面值的寶鈔印出來呢?」

楊少峰忍不住揉著額頭道:「買一斤米要幾文?買條魚要幾文?買上一只雞,又需要幾文?

當然,你李行長有俸祿在身,想買什么就買什么,一次多買點兒也沒問題,可是那些百姓呢?平日里買上幾斤米都要精打細算,幾文錢就能解決的事情,你弄二十文三十文的寶鈔出來干什么?

再退一步講,假設你李行長拿著一張五十文的寶鈔去買東西,一共花掉了十五文錢,那賣家該怎么給你找零?是不是得找你一張三十文的,再額外找給你五文銅板?」

見李倦點頭,楊少峰接著道:「如果賣家找給你三張十文的,再加一張五文的呢?如果是找給你一張二十文的,一張三十文的,剩下的五文不管是寶鈔還是銅板,是不是更方便?

換言之,你覺得這三十文的面值有存在必要么?

如果想要讓百姓多花錢,你就得琢磨著這個寶鈔的面值問題十文面值的寶鈔花起來不像二十文的那么心疼!

同理,小面值的寶鈔,五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兩文,一文,這樣兒的面值存在諒夠多了,剩下的面值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一直默不作聲的林羽也嘿嘿笑了一聲道:「如果李行長還不信,那您就帶著一把寶鈔去醉仙樓,看看您手里的寶鈔,然後點幾個菜試試。

我保證,您肯定會跟我姐夫說的一樣,拿著寶鈔的時候不會太心疼,但是要讓您換了銀子和銅板,您的心都得疼的滴血!」

李倦卻是被氣笑了:「你這是什么理論,什么叫本官去了醉仙樓得心疼的滴血?實話告訴你,本官就算是不去醉仙樓花銷,平時也心疼!」</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