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兩種思維的誤區(2 / 2)

後世可以加印鈔票,了不起也就是因為增而會造成一定的通貨膨脹,但是後世的總體經濟體量大,股市和期貨等等盤口可以擼羊毛,還有政策調節和各種債券可以搞,所以負債運營很正常。

而現在的大明卻是貴金屬貨幣與寶鈔並行,如果不是楊少峰不停的折騰,估計寶鈔最終的命運還是和原本的歷史上一樣,越來越貶值,直到被徹底放棄。

簡單點兒說,就是大明根本就沒有負債化運營的先提條件,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兒是所有人的共識,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夏原吉也不例外。

如果國庫里面沒有足夠的銀子,那朱老四和夏原吉就只能印寶鈔來進行封賞,而寶鈔的價值又低的可怕,士卒們拿著寶鈔也花不出去,影響不影響軍心士氣?

大家賣命打仗,回頭卻得到一堆廢紙,下次還有人跟你去玩命么?

所以這就是兩種不同思維所產生的誤區。

琢磨了半晌之後,楊少峰才開口道:「現在的情況很明顯,只要寶鈔和銀子互相兌換的事情繼續推行下去,寶鈔就是銀子,銀子就是寶鈔,夏部堂又體必糾結於金銀?」

夏原吉的眼睛一亮,接著又黯淡了下去:「老夫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

但是就像是之前一樣,無度加印寶鈔的後果就是寶鈔貶值,老夫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寶鈔就這么毀掉。」

楊少峰眨了眨眼睛,又仔細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然後才開口道:「那么下官敢問夏部堂,明年打算印多少寶鈔?印的依據又是什么?」

夏原吉捋著胡須道:「自然是今年的稅收與國庫存銀,除了行新鈔,同時還要銷毀一千九百萬錠的舊鈔,重新印兩萬貫寶鈔。」

楊少峰卻搖了搖頭道:「我曾經看過往年的邸報和公文,也曾拜托太孫殿下幫我調取了一些記錄,根據這些文檔可以得出,永樂元年到永樂十二年,國庫收取的賦稅和存金存銀一直沒有什么變化,而寶鈔卻是大量印。

而從去年開始,國庫里面的商稅占比要高於往年,存金存銀沒什么變化,其他物資卻同步增多。

直到今年,國庫里面的商稅占比幾乎又翻了一翻,而存銀更是比去年多了兩萬兩,其他物資基本沒什么變化,這些下官沒有說錯吧?」

夏原吉點了點頭道:「沒錯,存銀確實是在增加,而且今年用於河堤、橋梁的支出要遠往年,所以實際上增加的存銀不止兩萬,應該是十二萬兩才對。」

楊少峰點了點頭道:「那么問題來了。」

斟酌了一番後,楊少峰道:「民間的寶鈔保有量是多少?銷毀一千九百萬錠寶鈔,卻只加印兩萬貫寶鈔,民間需要寶鈔的時候又該怎么辦?」

夏原吉頓時有些傻眼。

民間還有缺少寶鈔的時候?就算是真有,印不就行了?

等到夏原吉將這個想法說出來之後,楊少峰就忍不住嘲諷道:「收回來的賦稅,原本就是民間的一部分,夏部堂銷毀舊鈔,就等於是將原本屬於民間的一部分寶鈔給人為毀滅,確實能夠提升寶鈔的價值,但是卻會影響到民間的物價。

而且毫不客氣的說,光這邊市城的寶鈔缺口,就在百萬貫以上,夏部堂只加印區區兩萬貫,卻是夠誰用的?」

被楊少峰這么一說,夏原吉頓時也反應了過來正所謂量入為出,結果出的比入的少了太多,再加上民間的物資又在不斷增加,後果必然就是寶鈔的價值更高,物價卻又更低,最後還是容易傷到百姓。

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夏原吉拱手道:「那依狀元公之見,此事該當如何?另外,既然這邊市城缺少寶鈔,為何不徹底放開限制,允許百姓攜帶寶鈔過來?」

楊少峰道:「限制要放開,但是不能一下子全部放開,只能一步步的來,否則只會毀了邊市城如今的局面。

至於加印之事,自然夏部堂與戶部諸位同僚的事情,下官遠在邊市城,如何能提出針對性的意見?

只是據下官估計,如果夏部堂將一千九百萬貫舊鈔全部銷毀,那么就算夏部堂加印四十萬貫的寶鈔,等到春稅收上來之後可能還要再加印幾十萬貫,否則民間就容易出現錢荒的局面。」

夏原吉點了點頭道:「老夫回去之後,還要跟諸位同僚再次核對,必然要想一個妥善的法子出來。」

只是剛剛說完,夏原吉卻又想起一件事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