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是不是把正事兒給忘了?(1 / 2)

夏原吉一直搞不明白,楊少峰為什么會這么喜歡折騰,尤其是在修路這件事情上,似乎沒有人比楊少峰更積極。

面對著夏原吉的疑惑,楊少峰斟酌了一番後說道:「下官記得曾經跟夏部堂說過,道路關系著天下財貨的轉運,而財貨的轉運,其實就關系著商稅。

另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在於互通有無。

譬如這邊市城出產的煤泥、羊絨、羊皮大襖、羊毛毯和牛肉、牛皮靴子之類的東西,僅僅靠一個邊市城是無法消化掉的,而邊市城需要的鹽、茶,在本地卻又沒有產出,只能依靠江浙一帶轉運到這里。

等再過上幾年,當這里的牧民已經習慣了住在屋子或者帳篷里面燒著煤泥取暖,當他們習慣了喝著江浙轉運過來的茶葉,用賣掉牛羊的錢來購買糧食和美酒,他們就再也不願意回到一無所有,還要面對白災的苦難日子了。

同樣的,大明的其他地方,同樣需要這里轉運過去的牛羊,也需要煤泥來取暖,也需要這里的羊皮大襖和毛毯。

而這一切,都必須經由道路來完成轉運,如果沒有良好的交通條件,牛羊運到南方的時候不知道已經死掉了多少,南方一些東西運送到北方,同樣可能會腐壞變質。」

夏原吉點了點頭道理確實是這么個道理,,但是他楊癲瘋用來修路的錢來自於邊市城的那些工坊,而這里面是有三分之一要在邊市城建設完了之後歸入戶部的……

琢磨了一番,夏原吉開口道:「為何不讓各地士紳都參與進來?如果在修橋鋪路的時候給他們樹碑揚名,想必這些人會願意出錢出力的把路修好。」

楊少峰卻呵的一聲嘲諷道:「國庫就窮成這個樣子,連賺錢賺名聲的機會都要給那些士紳?如果是,那還有什么不能給的?」

話音剛剛落下,不僅僅是夏原吉的臉色難看,就連朱老四也陰沉著臉,一巴掌拍向了楊少峰的後腦勺,訓斥道:「混賬東西!」

楊少峰犟道:「孫兒哪里說錯了?國家出錢修路,原本可以按照里程、載重來收取通行費用,如果讓士紳們參與進來,國家還好意思收錢?

另外,這些參與了修路的士紳們倒是落下了一個好名聲,可是朝廷又落下什么了?百姓如何看待?倘若這些士紳有違犯大明律的地方,百姓會不會替他們求情?官府又該如何處置?」

夏原吉呵了一聲道:「照你這么說,那些士紳還不能干點好事兒?你在楊家庄子的所作所為又該怎么說?」

楊少峰頓時愣住了是啊,自己在楊家庄子干的不也是這些事兒?如今雖然頂著朝廷的名義在干,可是楊家庄子那些受了自己好處的庄戶們……

琢磨了半晌之後,楊少峰才搖了搖頭道:「不對,不對,險些被夏部堂給繞進去。

下官在楊家庄子確實是修了不少的路,也幫著受災的庄戶們修了房屋,可是像邊市城連接瓦剌與韃靼四座小城的主路,還有邊市城連接萬全右衛的主路,下官都是以朝廷的名義在修,而不是以下官個人的名義在修。

如果夏部堂還不明白的話,那就只需要看看下官組織起來的這些工坊和隊伍,皆是加了提舉司這三個字,大概就能明白了。

比如紡織羊毛毯子的工坊,全稱就是大明帝國邊市城提舉司官辦羊毛工坊,而不是楊氏工坊,還有水泥作坊,全稱也是大明帝國邊市城提舉司官辦水泥工坊,而不是楊氏水泥工坊,這里面的區別,可謂是天差地遠。」

見夏原吉依舊有些懵,楊少峰便解釋了起來:「個人或者宗族成立的工坊,其本質原因是為了賺錢,也就是以盈利為目的,賠本的買賣是不會做的。

而類似這種官辦的工坊,很多時候就完全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了整個大明服務,哪怕是虧本也要運作下去,就像是惠民葯局一般。

就比如邊市城連接韃靼和瓦剌那四座小城的道路一樣,提舉司衙門卻可以做下去,而且必須做下去,因為這關系到南北物資的溝通,關系到大明的北疆是否穩定,是為帝國版國擴張而服務的,所以不計成本,不求回報。

如果換成個人或者宗族修建,估計就沒有任何人願意接手,因為完全無利可圖。」

夏原吉道:「如果這么說來,那這提舉司在里面所占的三成份子,理應就是戶部的?」

楊少峰點了點頭,答道:「就是戶部的。等邊市城及周邊需要建設的路段和其他工程全部結束之後,邊市城的這部分就是要交還給戶部來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