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瘋得很徹底(1 / 2)

到現在這個份上,楊少峰已經不再關心下面的拍賣會了。

朱老四確實瘋了,而且犯了跟朱重八一樣的瘋病以為靠自己還能提得動刀的時候把所有問題都解決掉,子孫後代就可以安心的當個太平天子。

問題是,前面朱重八的教訓還不夠?天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吃的比豬差,干的比驢多,最後怎么樣了?朱重八制定下來的《皇明祖訓》,有幾個人真的遵守了?

如果朱允遵守皇明祖訓,那他就不會折騰著要削藩,朱老四也就不會起兵靖難。

如果朱老四遵守皇明祖訓,那他靖難成功之後就應該大封塞王和宗室,而不是又走上了朱允的老路子去削藩。

說白了,朱允再蠢,那也是被朱老四一手培養起來的繼承人,能力雖然差了點兒,但是膽識和魄力還是有的,不像後來那些蠢蛋一樣抱著祖宗成法不撒手。

至於朱老四這個戰場上殺出來的皇帝,更是一個典型的務實主義者,祖訓有用就拿著祖訓當幌子起兵靖難,靖完難當了皇帝之後,祖訓也就沒什么鳥用了。

見楊少峰沉默著不說話,朱老四呵的笑了一聲道:「是不是覺得問題太多,又覺得人力終有窮,朕就算再怎么折騰,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給解決掉?」

楊少峰嗯了一聲道:「祖父大人疼愛義父和義兄的一片心,孫兒大致是能理解的,只是人力有時而窮,許多問題是從太祖高皇帝時就已經存在的,想要全部解決掉,絕非一兩日之功。」

朱老四沉默了半晌,忽然呵了一聲道:「你也知道問題是從太祖高皇帝時就存在的,那你肯定也知道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如果朕不開始著手解決,如果你義父想要解決,這些事情已經變成了祖制,就再也沒辦法解決了。」

楊少峰張了張嘴,卻又什么都沒說出來。

朱老四說的沒錯,很多問題是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的,然而一開始的時候,這些問題還沒有凸顯出壞處。

就像被後人噴成渣的衛所制和宗室制度一樣,在大明的早期,這些制度真的就是壞的?

並不是。

以衛所制度為例子,北元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宗孛兒只斤妥帖睦爾跑路的時候席卷了大量的金銀珠寶,經過北逐蒙元的戰爭之後,人口的下降,田地的荒蕪成了擺在大明面前最大的問題,接手中原的朱重八現自己的大明帝國空有帝國的名聲與實力,卻沒有匹配帝國實力的財富。

這個時候能怎么辦?指望著放牛娃出身的朱重八盤活大明經濟,讓大明像兩宋一樣富得流油,顯然不太可能,而衛所制度這種一邊開墾耕種一邊備戰的模式,就成了朱重八同學的選。

也正是因為大量的金銀珠寶被妥帖睦爾帶著跑路,大明當時的國庫是真的能空到跑老鼠,百官俸祿要,河道橋梁要修,兵戈軍甲要備,怎么辦?所以寶鈔就出現了。

同理,朱重八同學所定下的宗藩制度當然問題多多,然而當時北元跑路歸跑路,卻也不是徹底唱了涼涼,所以朱重八也只能把自己的幾個兒子封為塞王,主要目的就是讓這些兒子們防衛邊疆,拱衛朝廷。

效果很明顯,最起碼當時的燕王朱老四和寧王朱權這哥幾個是最為積極的想要干掉北元的干掉北元,他們的封地就大,稅收就多,這個王爺當的也就愈加的安穩和舒服。

包括對於讀書人的優待問題也一樣。

效忠北元的讀書人不少,跟著跑路的也不少,而大明打下來的這些疆土和百姓總得有人治理吧?沒有足夠的官員,誰來處理政務?所以朱重八也只能優待士人,讓更多的人能讀得起書,然後幫著自己來處理政務。

可以很肯定的說,這些政策在後世看來,基本上都是給大明埋下了禍根,可是在當時,這些政策很多都是真正的治國良方。

所以,很多問題根本就不能單純的以後世的眼光來看待,還必須得結合著實際的情況來判斷。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問題爆出來的時間太晚如果在永樂年間就爆出來,那么大明就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這些問題,而到了宣德年間再爆出來,許多問題就已經積重難返了,更別說許多問題爆出來的時間還要更晚一些。

幸運的是,楊少峰這個穿越客卻是實打實的知道這些問題造成的後果,也知道怎么樣才能把這些問題提前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