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打海禁的主意(2 / 2)

「干了!」

徐景昌激動的滿臉通紅,就連鼻尖都有些亮:「真要是像殿下和狀元公說的那樣兒,那這事兒就肯定能賺,算我定國公府一份子。」

「算我忠勇王府一份!」

「這事兒又怎么能少得了我們渠國公府?」

「還有我們永順伯府!」

「恭順伯府也算一份!」

這些人精就沒有一個傻的——這世上可還有比軍火更賺錢的生意?

當然,如果一定要抬杠的話,倒也不是沒有,比如說福壽膏,這玩意真要折騰起來,軍火生意還真就比不上這個,弄廢一個國家然後收入囊中,投入回報比簡直高到嚇人。

可是楊少峰又不打算弄福壽膏的生意,而且朱老四也不會允許楊少峰的手上去沾這些玩意,所以福壽膏的生意,連想都不用想。

朱老四還打算借著福壽膏的事情搞一波大動靜,不能浪費在倭國身上。

想了想,徐景昌又接著問道:「光憑咱們這些人,只怕還差了點兒意思,要不然再拉上幾個?」

薛斌大咧咧的問道:「還拉上誰?咱們這些人加在一起,能支用的寶鈔少說也在千萬貫以上了,還用得著拉誰?」

吳英贊同的點了點頭,說道:「沒錯,還要拉上誰?有東宮,有漢王府,有趙王府,再加上咱們這些人,不說橫著走吧,那也不需要別人來扶吧?」

徐景昌呵的冷笑一聲,對著吳英嘲諷道:「難怪你爹給你取名叫二驢子,看來你是真的蠢,不是假蠢!」

吳英頓時不服氣的反駁道:「胡說八道!我娘說我比猴兒都精,你今天要是說不出個一二三來,那咱們兩個就上拳台上去比劃比劃,誰贏了誰就有理,怎么樣?」

徐景昌呵呵笑道:「你少拿草原上的那一套出來說道,好像誰怕了似的,我徐景昌好歹也是將門子弟,一身功夫也未必就怕了你!」

眼看著越吵越僵,楊少峰無奈之下只得開口勸道:「定國公先說說怎么回事兒,大家都是勛貴一脈,這么吵起來,無端讓人看了笑話。」

徐景昌嗯了一聲,說道:「咱們折騰出海出錢,不帶著那些窮酸,大家覺得他們會怎么樣?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卻綽綽有余的很了。」

楊少峰一拍腦袋,說道:「忘了!這倒是要多謝定公國提醒了,回頭拉上那些文官,算他們一份子,回頭在禁海令上琢磨琢磨。」

朱瞻基撇了撇嘴,說道:「你琢磨個屁。禁海令那玩意原本就是因為倭寇才搞出來的。

現在倭國干仁後小松肯定老實了,回頭你又要倒賣軍械給南朝的熙成後龜山他們,再加上望海堝坑了一千多倭寇進去,哪兒還有什么禁海令?

再說了,就算是有,也沒耽誤了老百姓捕魚啥的,百姓們頂著出海打魚的名頭跑去做生意,官府也不會強加干涉,你還琢磨這玩意干什么?」

楊少峰搖了搖頭,說道:「不一樣,大大的不一樣。

有禁海令在,雖然說百姓出海打魚沒有問題,可是往倭國做生意卻是不行的,官府不管歸不管,可是一旦要管了,百姓的損失也就大了起來。

更重要的是,官府允許海上經商,百姓們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出海,官府不允許,百姓就會偷偷摸摸的打著各種旗號私下去干。

如果不信的話,你大可以往泉州之類的地方去走走瞧瞧,看看私下里的海商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朱瞻基正想開口,鄭和卻是點了點頭,開口說道:「狀元公說的不錯。海上之海盜,十有**都是些私商,而且這些人還不納稅,也沒辦法納稅。

可是,這些人能從海上弄到貨物,也算是方便了民間的百姓,所以當地的官府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不太好直接將他們都給剿殺干凈,往往都是將這部分的稅折進他們的田產里面。

倘若放開了海禁,官府可以正大光明的收稅,不交稅的那些,也可以正大光明的去打擊那些不交稅的,對於國庫來說,倒也是一件好事。」

徐景昌點了點頭,說道:「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更關鍵的是,不拉上他們,這些文官三天兩頭的提什么祖宗成法之類的說辭,時間長了,這海禁就會越來越嚴,最終可以就是片帆不得下海。

所以咱們得拉上那些文官,分給他們一些好處,大家一起財,不能讓這些人拖了咱們的後腿。

只不過,咱們勛貴一脈跟那些窮酸們向來不怎么對付,而狀元公雖然是文官出身,可是他在士林中的名聲……,反正這事兒,還得拜托在殿下身上?」</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