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不公!(2 / 2)

楊少峰撇嘴的表情恰好落入了朱老四的眼底,暗中在小本本上記了一筆之後,朱老四又對鄭延道:「鄭愛卿雖有不當之舉,卻也是盡忠職守,同賜珍珠十顆,錦緞十匹」

然後楊少峰就不滿了。

干啥,和稀泥啊?

他噴我,屁事兒沒有,我噴他,他還是屁事兒沒有,除了五百貫的寶鈔之外,大家得到的賞賜還都一樣,御史言官就可以為所欲為啊?

一臉憤憤然的楊少峰當即就像朱老四拜道:「啟奏陛下,臣有本奏!」

朱老四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殿前大漢將軍手中的金瓜上面。

要不然,揍他?

夏原吉一瞧朱老四的神色不善,當即就閃身出班奏道:「啟奏陛下,臣以為陛下所斷不公!」

朱老四冷哼一聲道:「有何不公之處?」

夏原吉搶在楊少峰前面道:「啟奏陛下,鄭延無端彈劾楊少峰,且所劾之事盡為無稽之談,雖然言官有風聞奏事之責,我大明也不因言而罪人,但是,臣以為不當賞!」

楊少峰頓時就明白了,夏原吉表面上是在指責朱老四不該賞賜鄭延,實際上卻是在向自己表明一件事兒——言官噴子們就算是噴錯了,大明也不會治他們的罪,因為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楊少峰瞧了夏原吉一眼,雖然感激夏原吉的回護和暗示,但是心中卻對大明的風憲制度大為不滿。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明對得起這些言官噴子,可是這些言官噴子卻未必對得起大明——早期的噴子們還好一些,大多數時間還是為國為民而噴,可是到了後來,慢慢的就變成了為噴而噴。

等到東林黨這個操蛋玩意兒出現了之後,基本上就已經變成了故宋時的黨爭,什么為國為民之類的大義都靠邊站,先分出個是非對錯來,畢竟正邪不兩立,黑白要分明。

而言官噴子們,自然也就成了眾正盈朝東林黨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那些浙黨楚黨之類的馬前卒,沖鋒在黨爭的第一線。

直到大明唱了涼涼之後,這些傻缺們才現,入主中原的建奴可不像老朱家的皇帝那么好說話,甚至還會偷偷摸摸的給他們送禮以求他們噴的輕一些,然後他們還能把這事兒記在皇帝的《起居注》里面以表明自己是多么的清高。

蟎清的皇帝們沒這么蠢,直接刀子舉起來,殺一個不行就殺兩個,殺兩個不行就再多殺兩個,完美的現實了李承乾的那句名言:吾若為帝,必肆吾欲,若有臣下諫,遂殺之,殺五百,豈不定。

所以人家和中堂可以往家里面摟八億兩白銀,因為那是錢聾留給他兒子的小金庫……

楊少峰的思維又開始跑偏,朱老四的臉色卻是難看了幾分,瞪了夏原吉一眼之後才說道:「朕心里有數,就這樣兒吧。」

夏原吉一扭頭,卻見楊少峰正在愣,當下也不打算跟朱老四再擰下去,只是向著朱老四躬身行了一禮,然後便退了回去。

楊少峰卻被朱老四的聲音驚醒過來,忽然向著朱老四拜道:「啟奏陛下,臣要彈劾都察院左都御史並一百一十位監察御史!」

朱老四陰沉著臉道:「你沒完沒了了?」

楊少峰躬身道:「啟奏陛下,臣要彈劾都察院左都御史並其一百一十位監察御史,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之輩,望陛下明鑒。」

原本打算借坡下驢的劉觀現自己這不是騎的驢,而是騎在了老虎背上,有點兒不太好下的樣子?

無奈之下只得跟楊少峰硬剛到底的劉觀先是向著朱老四躬身行禮,然後才對楊少峰道:「方才楊翰林問鄭御史有何證據,那本官現在倒要問問楊翰林,不知楊翰林又有何證據,能證明我都察院一百一十位御史皆是屍位素餐之徒?」

楊少峰呵的冷笑一聲,指著劉觀道:「證據就在這兒,你,還有在京城的那一百一十位監察御史,你們就是會走動的證據!

洪武十三年,太祖高皇帝罷御史台。洪武十五年,更置都察院,以為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

十三道監察御史更是身負重擔,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

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

在外,清軍,提督學校,茶馬,巡漕,巡關,攢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

劉御史,下官沒說錯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