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還是得修路(2 / 2)

過了半晌之後,朱瞻基忽然開口道:「其實,我感覺也沒多難?

你看啊,即墨並不算大,你在楊家庄子的那一套照搬過來,差不多也就是幾年的時間?」

楊少峰一臉懵逼的瞧著朱瞻基,眼神就像是在看二傻子一般:「楊家庄子才多少人?即墨的人有多少?因地制宜這個詞你不懂?

生搬硬套的後果就是讓百姓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變得雪上加霜,到時候人人都是白蓮教徒,你就等著被皇爺爺掛城門樓子上風干吧!」

「是掛你,不是掛我,」朱瞻基認真的反駁道:「再說了,我的意思是照搬楊家庄子的模式,又不是完全照搬過來。

比如這路,你是不是得修?比如這河渠,你是不是也得修?田里養魚的法子能在楊家庄子用,怎么就不能在即墨用?」

「楊家庄子沒干旱!」楊少峰毫不客氣的反駁道:「即墨可不像順天府這幾年一樣風調雨順,反而不是旱就是澇,你在田里養魚,要么等著收魚干,要么等著庄稼都被淹死吧!」

心里越想越煩,楊少峰干脆扔下了手里的卷宗:「先修路!別管啥時候,修路總是沒錯的,先修三條路,一條通往鼇山衛的,一條通往益都再到順天府的,一條通往濟南府的。

等路修好了之後,先從鼇山衛那邊試著曬海鹽,可行的話就往整個即墨都推行開,然後就是海里的魚,組織漁民出海打魚。」

不懷好意的瞧了朱瞻基一眼,楊少峰忍不住嘿嘿笑道:「你這個皇太孫殿下帶個頭,專挑海里的好東西吃,等你滾蛋回順天府了,我就組織人手用冰塊往順天府給你送海鮮。」

「要錢不?」朱瞻基第一反應就是楊少峰又打算坑自己了:「要錢的話,那我就不能吃海鮮,吃了難受,用你的說法就是海鮮過敏。」

楊少峰搖頭道:「咱們可是兄弟,我怎么可能跟你要錢?

不過,這海鮮得打上太孫府特供的名頭,回頭你再去替我跑跑門路,什么太子府特供啊,宮中貢品啊,皇爺爺再把這玩意賞賜一些給朝中的大佬們,這海鮮的身價就起來了。

等到海鮮的身價一起來,咱們兄弟就能坐在家里分錢了,豈不美哉?」

朱瞻基摸著下巴道:「那咱們五五開,我要一半!」

「你心咋那么黑呢?」

楊少峰頓時就不樂意了:「你,我,徐景昌,薛斌,吳英,吳克勤和吳克忠兄弟,秦子寧,還有咱們二叔和三叔,尤其是咱們皇爺爺和戶部的夏老摳,這些都得分一分,咱們兩個五五開,他們能樂意?

這么著,這次的生意,皇爺爺的內帑分兩成,夏老摳的國庫再分兩成,你我和二叔三叔各半成,剩下四成就分出去,咱們吃肉,也得讓老徐老薛他們跟著喝湯才行。」

朱瞻基點了點頭,忽然又想起來另外一個問題:「那鹽呢?」

楊少峰道:「鹽的事兒得另算。

鹽這個玩意兒吧,它跟別的東西就不一樣。

你像這海鮮,咱們可以說它能滋陰補腎,有錢的就多買點兒,沒錢的不吃也行。

可是這鹽不成,這玩意是人就得吃,沒了鹽,這人就會生毛病。

如果咱們這兒真能曬出海鹽來,回來就往不產鹽的地方運,讓夏老摳的國庫補貼點兒,把鹽的價格打下來,爭取讓百姓們都能吃得起。

當然,我估摸著等全大明的路都修好了,這運輸的成本肯定也就降下來了,就算夏老摳不給咱們補貼,應該也沒多大的問題。」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說來說去,所有的問題就又都回到了路的問題上面。」

楊少峰道:「咱們先刨去軍事上的用途,不考慮良好的道路交通在軍事調動上的便利性,就光說對於民間的影響。

比如即墨的海鮮,海鹽,邊市城的牛羊肉,這些需要快冷凍運輸才能保證新鮮的東西,如果道路不好,這些東西就沒辦法互相流通起來,估計邊市城的百姓一輩子也吃不上海鮮,嶺南的荔枝也注定了是少數北方人才能吃得起的好東西。

但是把道路修好了,原本十天的路程縮短到五天甚至三天,那海鮮就能運到邊市城,順天府的百姓也能吃上新鮮的荔枝了。」

朱瞻基道:「那你打算從哪里下手?」

楊少峰道:「先把這些卷宗過一遍,沒啥大問題了再去各個庄子里面瞧一瞧。唐賽兒替咱們除去了某些人,剩下的事情就是咱們的事兒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