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給我十萬精兵?(2 / 2)

楊少峰哼了一聲道:「我就是想讓伊逍去把對馬島要回來,他李裪要是敢耍賴不給,那就讓伊逍宰了他!」

「你可穩當點兒吧!」朱瞻基瞧著楊少峰,臉上滿是蛋疼之色:「交趾那破地方到現在都沒有徹底平定下來,熬死了豐城侯,黎利也沒抓到,榮昌伯陳智已經被罵了一通了。

現在你要是再把朝鮮變成第二個交趾,那我大明也不用再干別的了,天天就琢磨著怎么往這兩個地方派兵運糧算了!

如果派兵運糧能解決也就算了,怕就怕一時半會兒的解決不了,天天打仗天天拖,拖到最後再把國庫給拖垮,到時候夏老摳非得找咱們拼命不可!」

楊少峰心中頓時警覺起來,狐疑的瞧著朱瞻基道:「話說,你別不會因為這個,就有放棄交趾的打算吧?」

朱瞻基卻呵了一聲道:「你當我傻是不是?交趾那里一年能種三季糧食,乃是我大明一等一的糧倉之選,拱手讓人?怕不是要被子孫後代戳破我的脊梁骨!」

你也沒少被子孫後代戳脊梁骨!歷史上就是你朱瞻基這個傻缺放棄了交趾和緬甸,把這兩個原本已經收歸大明的天然糧倉又拱手讓了出去!

換個角度想,如果交趾和緬甸能早早的平定下來,大明的土地兼並矛盾是不是能緩一緩?如果這兩個糧倉在手,面對小冰河的時候,大明是不是能多幾分底氣?

敗家玩意兒!

心中越想越不爽,楊少峰干脆瞪了朱瞻基一眼,冷哼道:「區區一個黎利能有多大的本事,竟然到現在都沒有抓到?我看陳智挨罵也是活該!」

朱瞻基道:「上次麥鐸的教訓還不夠么?

當初若不是你小瞧了韃靼和瓦剌諸部,就該早早早的抽調萬全右衛以拱衛邊市城,結果被麥鐸圍了,自己也險些被人一箭射死,現在又小瞧黎利?

那黎利能在豐城侯的手下支撐到現在,又能躲過陳智一次次的進剿,已經足以證明黎氏是個難纏的,你偏又小瞧於他?」

楊少峰呸了一聲道:「英國公在交趾時,可有黎氏敢叛?總之就是殺得輕了,人也抓得少了!

黎利之所以能成事,便是因為遍地都有交趾野猴。若是把交趾猴子都抓來做了苦力,哪兒還有什么反叛?

如果交趾那片土地上沒有了猴子野人,你再把大明百姓遷移過去,大明百姓不會感激你?大明百姓會造你的反?扯蛋!」

越想越覺得是這么個道理,楊少峰頓時又激動了起來:「你給我弄十萬精兵,我去把交趾的猴子野人都處理掉,然後遷移大明百姓過去!」

朱瞻基卻反問道:「十萬精兵?你知不知道十萬精兵到底是個什么概念?

十萬精兵,僅火葯便需要三萬余斤,大小鉛彈鐵彈千萬余,盔三十余萬,甲二十余萬,刀十余萬,箭枝三百余萬,而且這還是往少了算的,其他戰馬、火炮、火銃、槍棒等物,還有糧草都沒有計算進去。

你張口就是十萬精兵,就算皇爺爺敢給你,夏老摳也能把你生吞活剝了,你信不信?」

楊少峰頓時有些傻眼。

看歷史上動不動就是幾十萬精兵,就連上百萬的都聽說過,而且席卷了世界的那場大戰牽扯進去的部隊多達上億,楊少峰自然而然的就小瞧了十萬精兵。

可是在真正的歷史上,農耕民族打一仗的消耗之大簡直無法想象,往往需要十個人才能推動一個兵,十萬精兵就意味著要有一百萬人為之服務——這也是為什么薩爾滸時明軍號稱四十九萬,而實際兵力只有十多萬的原因。

反觀建奴,半漁獵半農牧民族基本上可以實現全民皆兵,而且當時建奴是借居大明,往死里禍害都不心疼,所以建奴的兵力才能達到六萬余人。

再加上那些崽賣爺田不心疼的奸細和某些蝗商……

包括楊少峰參與的幾次調兵行動,包括遼州賑災、倭國用兵、莒州治疫,這幾次調兵都是英國公張輔在背後操持了後勤支援,夏老摳強忍著心疼從國庫里拿出來的銀子,實際上又有哪次是像楊少峰以為的框一下再a過去那么簡單?

暗自琢磨了半天之後,楊少峰才開口道:「要不然,五萬?」

「一萬都沒有!」朱瞻基想也不想就拒絕了:「我這次來,不是跟你討論交趾的事兒,而是要跟你討論朝鮮的事兒!」</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