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佛祖也留不住他們!(2 / 2)

登封知縣屈可進比較好辦,左右不過是個剝皮食草,由吳明帶來的錦衣衛動手將之做成稻草人然後掛在登封的城門樓子上風干就可以了。

張臻也比較好辦,雖然凌遲是門手藝活,但是在楊少峰和朱瞻基不要求具體的刀數,只要求效率的情況下,一千來刀的酷刑也足夠張臻慢慢享受。

比較難辦的就是新安王和汝南王。

周王朱橚和代王朱桂不一樣。

朱桂和朱老四是同一個爹,但是娘卻不是同一個娘,而周王朱橚和朱老四既是同一個爹又是同一個娘,屬於嫡親的兄弟,這也就意味著汝南王朱有爋和新安王朱有熺這兩個混賬東西都是朱瞻基的嫡親堂叔。

當然,朱瞻基並不在乎什么嫡不嫡親的堂叔,現在朱瞻基一門心思的就是想要死這兩個混賬。

然而就像周王世子朱有燉說的那樣兒,朱瞻基可以不在乎新安王和汝南王,卻不能不在乎周王——現在直接宰了新安王和汝南王,很可能直接把身體不太好的周王給氣死。

而一旦氣死了周王,就意味著朱瞻基很可能會背上不孝的罵名。

沉默了半晌之後,朱瞻基才開口道:「汝南王不孝,既然皇爺爺要把他改封大理,那就讓他起程,即日出。」

楊少峰沉聲道:「你想好了?」

朱瞻基嗯了一聲,臉上浮現出一股狠辣之色:「南王的仇人多,路上又不怎么太平,萬一有什么不隱言之事生,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兒。

為了周王他老人家的身體考慮,像汝南王這種不孝子的消息就不要再傳給周王府了,屍也不必再往回運了,隨便找個地方埋了也就是了,只是外面野狗比較多,那也是沒法子的事情。」

楊少峰嗯了一聲道:「那新安王呢?」

朱瞻基道:「讓他跟桂王一樣暴斃吧,省得再禍害人。倒是這個食人肝腦可得長生的方子,我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來,到底什么人才能編出這么離譜的說法?」

楊少峰同樣犯愁:「關鍵是這么離譜的事情還有人相信!不光相信,還真就生食活人肝腦了!」

朱瞻基一臉愁容的道:「這還真就像你說的那樣兒,傻子太多,騙子都快不夠用了。

更讓人頭疼的是,若是我大明的宗室里盡出些新安王和汝南王這般的貨色,那又該如何是好啊。」

楊少峰頓時也愣住了。

大明的宗室——

就像被朱元璋厭惡的評價為「自古至今愚蠢無有如此者」的周王朱橚,這貨一輩子兩次被流放,三次疑似謀反,組織人手編纂了四本醫書:《保生余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救荒本草》,這本開拓性的記錄和研究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把食用植物從葯用植物中分離出來,大大拓寬了我國食用食用植物的范圍,特別重要的是,此書繪制的植物圖片比以前的葯用植物書里的都要准確真實。

也就是說,假如有人穿越到永樂四年之後又趕上餓的不行了,恰好手里有這么一本書,那就可以按圖索驥,找到各種野菜,還能知道怎么吃,好不好吃……可以說是一本「能怎好」的野外蔬菜指導大全了。

還有朱重八的九世孫,被尊稱為「律聖」的鄭恭王世子朱載堉,萬歷十九年,鄭恭王去世後,朱載堉在隨後的十五年里七次上書辭爵,最終成功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庶人,然後又搖身一變成了大明朝著名的律學家、歷學家、音樂家。

還有再加上為了躲避殺頭而努力修仙琢磨戲曲,最終成了戲劇理論家和劇作家的第一代寧王朱權;

朱老四造反時扔下軍權跑回京城當咸魚,在朱老四造反成功後又五次上書朝廷要求提高自己待遇的遼王朱植;

因為從小就聽人誇贊張居正而心生妒意,灌醉張居正的爺爺使其醉死之後又作死的在王府里豎白旗被誤認為造反的遼王朱憲?;

朱老四活的時候就喊著要造反等朱老四死了又消停,待朱瞻基上位之後又開始瞎逼逼,最終變成烤肉的漢王朱高煦;

還有現在就在登封的朱有燉,這是個一生中寫了31本雜劇,其中有三分之一都在描寫姐兒凄慘生活的王爺……

似乎老朱家的王爺還真是凈出些奇葩!

朱瞻基瞧著楊少峰傻愣愣的端著酒杯不說話,忍不住伸手在楊少峰的眼前晃了晃,問道:「想什么呢?」

楊少峰道:「在想那個方子。」</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