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漢王城(2 / 2)

鄭和應道:「殿下所言極是,下次咱們直接把勞工和工匠一起帶過來,有了工匠,咱們就能燒磚築城。」

點了點頭算是應下之後,朱高燧忽然又想起一事來,吩咐道:「還有,種子,多弄些種子過來。

凡是大明有的,回頭都弄弄一些過來,最起碼要一艘福船上面全是各式各樣的種子,本王要看看這里的地力到底怎么樣兒!」

朱高燧這是又犯了病了。

農耕堂口的人吧,不管到了哪兒,總會想著在地里抓撓兩下,不種點兒什么玩意好像這日子就沒辦法過了一般。

朱高燧現在就犯了不種點兒東西能死的病了。

在朱高燧看來,像南洋的那些藩國像占城之類的地方都能一年三熟,好像連冬天都沒有一樣,那這大荒還在南洋南邊的南邊,這還不得一年四熟?

不管其他的,先種下了看看,萬一收成好呢。

鄭和卻搖了搖頭,拱手道:「殿下,這島上若是有人的話,估計還是會有一定的危險,不如先築城,至於種子,晚一些再說?」

按照鄭和的想法,自己想辦法多跑幾趟,先把工匠和勞工都多弄些過來才是最重要的,剩下的事情,完全可以等城池建好了之後再說。

畢竟誰也不知道大荒現在是個什么情況。

萬一有人呢?萬一這大荒還有土人,那這些土人就不太可能和艦隊一條心——艦隊現在擺明了就是來開疆擴土的,大荒的土人能願意?

只要不願意,那就有可能生戰爭,到時候說不定得先往死里懟一波,分出個勝負來才行。

所以種子不種子的其實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還是多弄些工匠和勞工過來把城築好,有了城池,起碼就能保證艦隊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

朱高燧卻搖了搖頭,說道:「沒事兒,剛才那混子不也說了么,就算這島上有土人,估計也不比古里地悶的土人更強。

要是他們願意接受大明的統治也就算了,要是不願意的話,左右不過是一群剛剛從樹上下來的猴子,宰了就是。」

……

誰也說不清楚大荒到底有多大,反正全航行的艦隊還需要繞個十來天的時間,就已經足以證明大荒的面積之大了。

大荒的森林,尤其是徐闖所帶的百戶所經過的那一片參天密林,更是沒有人能說清到底存在了多久。

然而就在今天,這片森林可算是倒了大霉了。

永樂年間根本就沒有什么環境保護的說法,就算是有,估計也沒有人敢拿著環境保護來找楊少峰和朱瞻基等人要個說法。

這片長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密林迎來了這么一伙兒不講究環境保護的混賬東西,放火燒山的事兒是沒干出來,但是直接大砍特砍卻是少不了的。

而且這些個不講環境保護的家伙足足有七八千多人接近一萬,而且軍隊成建制的出動,也不像光頭強砍個樹一樣還要擔心熊出沒。

就算有熊,估計也該熊去擔心自己的熊掌。

整個森林里的其他動物們也算是倒了血霉——好好的沒招誰沒惹誰,剛剛還准備去看看稀奇的兩腳獸,轉眼間就被這些兩腳獸給宰了。

艦隊的這些殺才們本著不認識的東西先嘗嘗味道的原則,除了內臟之類不確定是否有毒所以扔掉沒吃之外,剩下的肉基本上都是一部分煮,一部分烤,還有一部分被拿去切片了再炒,就連樹林里的蛇也沒有逃過被吃的下場。

當然,艦隊士卒的這個毛病其實是祖傳的。

種花家的土鱉向來就是這個樣子,遇著認識不認識的,先嘗嘗味道怎么樣,連好好的一本志怪地理《山海經》都能硬生生的寫成一本地理食譜……

七八千人伐木,三四千人轉運,足以供應岸邊那五千多個正在安營扎寨的苦力。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估計只需要個兩三天的時間,這個岸邊就能多出來一片可供臨時駐扎的營地。

再然後,這片營地就會變成一個探索大荒洲的橋頭堡,以後源源不斷的物資和百姓、工匠、勞工都會通過這里來到大荒洲。

指著以肉眼可見的度成形的營地,朱瞻基嘿嘿笑著說道:「以後這里就以三叔的封號命名,喚做漢王城,這港口么,不如就叫做漢王港?」

如此囂張跋扈,或許連老天爺都看不過去了,晴空一個霹靂之後,瓢潑的大雨就兜頭澆了下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