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適逢其會(1 / 2)

. .

如今距離李軒第一次進入混亂三國已經有快五個月之久了,按照時間來推算,經歷了初期那種爆炸式的發展,黃巾陣營後勁不足、管理散亂的缺點也開始漸漸明顯起來,東漢朝雖然腐朽,但即使如此,這個腐朽的國家機器一旦運轉開來,黃巾這種沒有明確規劃,只知道燒殺搶掠的農民起義終究無法抵擋。

歷史上,黃巾之亂這短暫的一年之中,在中後期已經開始出現各自為政乃至相互傾軋的苗頭,這其中,自然不乏那些朝中智者的手筆,卻也暴露了張角最大的不足,雖然他在民間有著足以顛覆大漢統治的聲望,但本身並非玩政治的材料,手中更是缺乏這方面的人才。

不過這個時期,雖然黃巾已現頹勢,但作為張角的大本營,也是黃巾之亂的發源地的冀州,這種現象並不明顯,黃巾依舊猖獗,不過隨著盧植率領的討叛大軍的到來,也預示著這場動搖整個大漢朝根基的農民起義即將走到盡頭。

歷史上,隨著張角一死,黃巾立刻分崩離析,土崩瓦解,可以說,整個黃巾起義,之所以能夠撐到現在,靠的還是張角在民間數十年所經營下來的聲望。

冀州,鉅鹿郡,一支龐大的運糧隊沿著寬敞的官道緩緩而行。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在古代,正規的冷兵器戰爭,除了雙方軍隊素質之外,歸根結底,拼的還是雙方的糧草、後勤以及底蘊。

張角為了推翻腐朽的大漢朝統治,苦心經營數十載,這個道理,即使是外行,也不可能不懂,只是他聲望雖隆,但個人之力,又怎么可能與整個東漢帝國的國家機器相比,在這底蘊一點上,就算再給他十年,也絕對處於劣勢。

而且因為事發突然,沒有做好具體的規劃和部署,導致黃巾大軍的膨脹速度遠遠超過預期,有時候,人多未必就是好事,盧植的平叛大軍雖然人數不及冀州黃巾,但卻有著完善的後勤供給,加上冀州本土士紳相助,可說占盡地利。

盧植顯然也看出黃巾的致命缺點,並未急於求戰,而是穩抓穩打,堅壁清野,不斷壓縮張角的生存空間,盧植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拖死對方,一旦冀州黃巾覆滅,剩下的各地黃巾將陷入群龍無首的窘境,各自為戰甚至相互傾軋,滅亡將只是時間的問題。

「宗將軍,這一代如今已經是我軍活動范圍,何必如此謹慎,弟兄們難得一聚,一起去喝一碗如何?」傍晚,糧隊扎營,一名統兵副將來到運糧官身前,一臉諂媚的說道。

宗盛便是這支運糧隊的主將,為人穩重,盧植正是看中他這一點,才將押糧重任托付於他。

宗盛冷漠的瞟了一眼一臉諂媚的副將,眼底深處閃過一抹厭惡,揮手道:「軍令如山,盧帥將運糧重任托付於我,豈可有悖軍規?」

「將軍所言甚是。」面對宗盛那冰冷的目光,副將深深地打了個寒顫,連忙拱手道。

「此過暫且記下,若有下次,我容得你,但軍規容不得你,兩罪並罰,定叫你人頭落地!下去!」宗盛冷哼一聲,一揮手,冷然道。

「是,末將告退!」副將告罪連連,知己的退出營帳,只是在轉身之時,原本諂媚的臉上,卻閃過一抹徹骨的冰冷。

除了營帳,副將卻並未返回自己的營帳,而是轉了個彎,見無人注意後,悄悄地出了營寨,來到一座小樹林旁,在確定無人跟蹤之後,食指突然放到唇邊,發出一聲清越的哨聲遠遠傳出。

寂靜的林間,突然多了幾道黑影,敏捷的在樹林中奔馳而過,頃刻間來到副將身前,單膝跪地,躬身道:「屬下參見渠帥」

「起來吧。」副將揮了揮手,臉上沒了之前在軍營時的卑躬屈膝,阿諛諂媚,有些粗糙的臉上,帶著一抹冷傲。

「渠帥,兄弟們已經到齊了,照這支糧隊的速度,明日當可抵達官匪軍營,再不動手的話,可就沒機會了。」其中一名漢子站起來,躬身問道。

副將點點頭,自懷中掏出一張柏娟,就著月光,在地上鋪開,咬牙冷哼道:「這是押糧隊軍營布防圖,我負責南門防守,今夜我會調開守夜隊伍,換上我們的人,我舉火為號,你們帶人,從這里殺入,不必管糧草,可直入中軍,先將宗盛斬殺,我自有辦法拖住其他三營守將!」

「若非宗盛那賊首油鹽不進,屢次以軍規無視我好意,此次行動,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說到最後,副將眼中閃過一抹濃濃的怒意。

「渠帥放心,今夜,我等弟兄們定將宗盛人頭送於渠帥面前,以泄渠帥心頭之恨!」一名漢子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