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回京之前(下).(1 / 2)

攝政大明 蟲豸 3227 字 2021-01-23

書房之中,趙俊臣正在准備著回京之後要呈給德慶皇帝的奏章。百度搜索caihongwenxue,彩虹文學網caihongwenxue

奏章有兩份。

第一份奏章,是趙俊臣向德慶皇帝匯報潞安府近況的奏章,其實說到底,這就是一份請功折子。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賑災救災,往往都是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由此而引發的民變,更是數不勝數。能像趙俊臣這樣干凈利落且不留後患的解決,可謂是少之又少,為此而上一份請功折子,倒也不算過分。

至於第二份奏章,則是趙俊臣支持德慶皇帝南巡的奏章這可是討好德慶皇帝的大好機會,趙俊臣自然不會錯過。

至於戶部沒銀子、南巡會勞民傷財之類的顧慮,趙俊臣經過了一晚上的考慮,已是有了應對之策,所以並不擔心。

事實上,就算沒有應對之策,趙俊臣也依然會堅決支持德慶皇帝南巡

後世有句話說得好「屁股決定腦袋」,如今德慶皇帝是趙俊臣最大也是唯一的依仗,所以對趙俊臣而言,沒什么是比討好德慶皇帝更重要的了這種想法雖然頗有幾分小人心思,但確實是趙俊臣最真切的想法。

就在趙俊臣剛剛把第一份奏章寫完之時,許慶彥推門而入,向趙俊臣匯報道:「少爺,劉長安和張道全來了。」

趙俊臣下意識的眉頭微皺,抬頭問道:「他們兩個是一起來的」

許慶彥搖頭道:「不是一起來的,前後腳,只是湊巧撞到一起了。」

趙俊臣點了點頭,說道:「先領劉長安來見我,讓那張道全在偏廳等一會。」

許慶彥點頭領命去了,不一會,已是領著劉長安來到書房中。

劉長安進入書房後,還沒來得及向趙俊臣下跪行禮,趙俊臣就已是擺手道:「罷了罷了,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私下見面,這些官場禮節,能免則免,你不嫌麻煩,本官還獻麻煩呢。」

但劉長安卻依然向著趙俊臣下跪問安,然後才起身笑道:「大人您懷寬廣,不拘小節,但我等下屬官員,卻不能壞了規矩,還請大人見諒。」

趙俊臣笑著搖了搖頭,似乎頗為無奈,但心中卻頗為劉長安的規矩本分而滿意,指著旁邊的椅子,說道:「坐下說話吧。」

劉長安落座後,向趙俊臣匯報到:「大人,您今晚擺宴的酒樓,下官已是安排好了,就在那城西的福安酒樓。潞安府地處偏遠,比不上京城繁華之地,那福安酒樓已是潞安府境內最好的酒樓了,雖說談不上豪華,但菜式倒也齊全,大人您看如何」

趙俊臣點了點頭,一邊檢查著手中的奏章,一邊說道:「這些小事,你看著安排就是,你做事穩妥,本官信的過。」

「多謝大人信任。」聽趙俊臣這么說,劉長安不由的面現喜色,繼續說道:「不過,沒想到大人這么快就要返京,本該是我潞安府上下擺宴為大人送行才對,結果竟是讓大人您親自破費了,慚愧、慚愧」

趙俊臣檢查了一遍的奏章,沒發現有什么問題,就將它合上擺放到一邊,然後抬頭笑道:「不過是借機會相聚一番罷了,誰擺宴都一樣,又花得了幾個銀子,哪里談得上破費說起來,本官來到潞安府之後,潞安府上下,無論是地方官員,還是鄉紳商人,對本官都頗為照顧支持,由本官擺宴,也是應該的。」

聽趙俊臣這么說,劉長安一臉的感動,嘆息道:「大人之襟,實在是讓下官感慨不已」

話到一半,就已被趙俊臣揮手打斷:「你我也算相熟,就不用再說這些客套話了,本官今日叫你來,是有事要吩咐。」

劉長安馬上正襟危坐,一臉的認真,答道:「還請大人吩咐。」

趙俊臣緩緩說道:「因為陛下急招的關系,本官明日就要回京了,這潞安府的一切,從今往後就要以你為主了,如今蝗災已是即將撲滅,賑濟亦是一切順利,待本官回去之後,你可要把一切都看緊了,莫要虎頭蛇尾才是。」

劉長安肅容道:「下官一定謹遵大人的教誨。」

趙俊臣點了點頭,又問道:「本官今日一直在准備回京事宜,未能與百姓們一同滅蝗,一切可都還順利」

劉長安突然一笑,討好的說道:「下官正要向大人稟報呢,大人要回京的消息,不到一天的功夫,已是傳遍了整個潞安府,百姓們本還不信,待今日見不到大人後,才真的信了。結果到了現在,百姓們大都已是放棄滅蝗,各自回家了。」

趙俊臣眉頭一皺,問道:「怎么回事難道就因為本官不在,百姓們就放棄滅蝗了你們地方官府竟也不管難道就不怕蝗災復發嗎」

見趙俊臣有些不高興,劉長安連忙解釋道:「大人您誤會了,據下官打探到的消息,百姓們之所以紛紛離去,是為大人您制作萬民傘去了。」

頓了頓後,劉長安神色間滿是贊嘆與感慨,繼續說道:「大人您這些日子為潞安府上下所做的一切,百姓們都看在眼里,舍不得大人您離開,但也知道留不住大人,所以只能為大人做些萬民傘以示感激。那萬民傘雖說萬民,但每個能掛三五百個名字已是極限,然而潞安府的百姓,卻都想在送給大人的萬民傘上留名,下官估著,待大人明日離去時,收到的萬民傘,怕是要不下百柄如此數量,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將來定會傳為千古佳話,下官在此先行恭賀大人了」

聽到劉長安的話後,趙俊臣微微一愣,張口想說些什么,卻又放棄,接著竟是面無表情的沉默良久。

萬民傘,本是古時百姓為頌揚地方官的德政而贈送的傘。傘上綴有許多小綢條,綢條上寫著一眾贈送人的名氏。

到了清朝後期,萬民傘卻變了味道,地方官員在離任前,會強制要求地方紳民向他們贈送萬民傘,地方官員收到的萬民傘越多,也越有面子。

但在明朝時期,萬民傘的含義還很單純,如果地方官員離任時能收到萬民傘,那就代表著該地方官員絕對是個好官,而趙俊臣本不是地方官員,只是作為欽差代天子巡視地方,竟也能收到萬民傘,而且按照劉長安的說法,數量竟不下百柄,那絕對是要震驚朝野的。

這種做法,雖是百姓自主為之,但對趙俊臣改善名聲的好處,自不用提。

但在這一刻,趙俊臣心中下意識的第一反應,卻不是幸喜,而是愧疚。

這些日子以來,趙俊臣在潞安府的所作所為,其本質是什么,沒有誰比趙俊臣本人更加清楚了。

說得好聽一點,趙俊臣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名聲而作秀造勢;說的難聽一些,就是趙俊臣為了一己之利而愚弄百姓

百姓愚昧軟弱,總是被上位者輕易欺騙愚弄;百姓亦淳朴善良,比起那些飽讀聖賢書的上位者們,卻往往更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

「我這些日子畢竟也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總比晚清時候那些向百姓們強行索要萬民傘的貪官要好多了」

這般想著,或是自我安慰的緣故,趙俊臣復雜的心緒總算平復了一些。

另一邊,劉長安則繼續向趙俊臣描述著百姓們為趙俊臣制作萬民傘的盛況,頗有幾分「與有榮焉」的樣子:「大人您是不知道,為了給大人制造萬民傘,百姓們大都把自家最好的布料捐獻了出來,據說那些正在制作萬民傘的人家,如今院子里已是擺滿了各類布料,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因為許多百姓不識字的緣故,為了能在萬民傘上的綢條上留名,到處找人代筆,那些識字人家,如今也是門庭若市」

話說到一半,趙俊臣突然打斷了劉長安的話語,緩緩的問道:「劉大人,在你看來,何為官」

劉長安微微一愣,不明白趙俊臣為何會突然問這個問題,但還是答道:「下官愚見,所謂官者,即代天子御民,輔佐聖上,為朝廷效力,保一方百姓之安生。」

趙俊臣一笑,點了點頭,說道:「你這么看,倒也不能算錯,那么本官再問你,官又分幾類」

劉長安又是一愣,不明白趙俊臣究竟在想些什么,猶豫片刻後,答道:「這個下官見識短淺,大人的這個問題,卻從未想過,還請大人指點。」

趙俊臣輕聲說道:「古往今來,在百姓眼中,官分三類,即清官、貪官以及昏官,古人曾雲,清官興國、貪官禍國、昏官誤國,但在本官看來,卻是大謬。在本官眼中,官只分兩類,即能官與庸官。清官若是只有德行而沒有能力,亦只是庸官罷了,又哪里能興國自古以來,那些所謂的清官禍國誤國的例子還少了貪官即使品行有缺,但只要有能力造福百姓,那就是能官,又哪里會禍國歷朝歷代的那些名相賢臣,又有哪一個是真正的清官」

趙俊臣輕輕嘆息一聲,繼續說道:「我朝官俸一向不多,但官場往來,面子做派,又有哪樣缺得了銀子就憑那點官俸,又哪里夠用所以,對於貪官,本官並不討厭,因為大多時候,官如果不貪,他就活不下去了。然而,貪官貪官,即有一貪字,亦有一官字,貪財之余,亦要做好為官的本分,盡心盡力為朝廷和百姓做事,那樣的話,天下太平,百姓安生,即使品行有缺,又有誰會放在心上反過來講,本官卻最是厭惡那些既沒有能力又品行缺失的官員,那些人,連貪官也算不上,因為他們連最起碼的為官本分都沒有做到,除了禍國殃民,也就沒其他能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