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君與臣.(1 / 2)

攝政大明 蟲豸 2141 字 2021-01-23

回趙府的路上,坐在馬車之中,趙俊臣若有所思。

這場聚宴,商議之間,諸多結論,都會或多或少的在日後影響朝野大勢。

但既然已經定計,趙俊臣也就不會再想太多,只要照著計劃按部就班就是。

趙俊臣此時所思慮的,卻是聚宴結束後,周尚景私下與他說的一番話。

或者說,那是一番忠告。

當時,聚德飯庄外,在周尚景的示意下,黃有容與沈常茂雖然疑惑,但還是知趣的先行離去了。

而周尚景則坐到了轎中,掀開轎簾,與恭候在一旁的趙俊臣說話。

「今日聚宴,本是為了商議在陛下南巡期間,究竟由誰來留京輔政,但終究沒能商議出個結論。」周尚景輕輕嘆息一聲,輕聲慢語道:「不過,俊臣你雖有了兩不相幫的打算,但心中怕早已是有了決定了吧」

趙俊臣似乎聽不懂一般,問道:「晚輩愚鈍,不知首輔大人您何出此言」

周尚景一笑,說道:「俊臣既然心中清楚,又何必裝著不明白眼下形勢明白,這留京輔政的人選,老夫更看好沈常茂,而俊臣則更支持黃有容一些,可是如此否則今日聚宴,俊臣你又何必暗助黃有容」

聽周尚景此言,趙俊臣不由沉默。

確實,趙俊臣在聚宴上的小動作,或許能瞞過沈常茂與黃有容兩人一時,卻絕對瞞不過老奸巨猾的周尚景。

前文已是說過,對於留京輔政的選擇,沈常茂與黃有容各有優勢,以沈常茂的性子作風。更容易壓制太子一黨,而以黃有容的風格為人,則更擅長穩定朝野局勢。

但因為趙俊臣的提議,太子一黨中的干將能臣,大都被選入了伴駕南巡的名單,留守京城的力量也隨之大幅衰弱,如此一來,即使是性子陰柔的黃有容,也有了壓制太子的底氣與能力。這相當於削弱了沈常茂的優勢。

這么做後,雖然無法決定什么,但至少,如此一來,周尚景對沈常茂的支持,不會再像原先那般堅定了。

而這點小手段小心機,自然逃不過周尚景的眼睛。

所以,在沉默片刻後,趙俊臣嘆息一聲,說道:「首輔大人目光如炬。晚輩的這些小動作,在首輔大人面前當真是無所遁形。確實,對晚輩而言,這留京輔政的人選。不管是黃閣老還是沈閣老,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以晚輩想來,陛下定是支持黃閣老的,晚輩如今還無法違背陛下的意願,所以將來也只能支持黃閣老留京輔政,但沈閣老有首輔大人您的暗中支持。與首輔大人作對。晚輩實在是沒把握,也實在是不願意,所以也只能暗中使些小動作,動搖首輔大人您對沈閣老的支持了。」

說話間,趙俊臣向著轎中的周尚景微微躬身行禮,口中說道:「晚輩班門弄斧了,還請首輔大人恕罪。」

周尚景輕輕擺手,道:「恕罪什么的倒不用。老夫自有自己的計劃,這計劃之中。留京輔政的究竟是沈常茂,還是黃有容。其實影響不大,只是由沈常茂留京輔政的話,老夫的計劃實施起來更加方便一些罷了,但換成黃有容的話,卻也沒什么影響。」

對周尚景口中的「計劃」,趙俊臣頗感興趣,卻知趣的沒有追問,只是繼續聽著周尚景說話。

周尚景卻在重復著趙俊臣之前的話語,神色之間似笑非笑:「俊臣你之前所言頗為有趣,如今還無法違背陛下的意願如今嗎」

頓了頓後,周尚景話鋒一轉,突然問道:「俊臣你可知道,老夫為何能擁有如今之權勢」

趙俊臣神色一動,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口中卻說著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是首輔大人您輔政有道,睿智如海,又得陛下看重了。」

周尚景卻搖頭失笑,說道:「俊臣你呀,在你口中,就從來都聽不到一句實在話,不過老夫倒可以把實話告訴你,老夫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因為老夫所代表的不僅僅只是老夫自己,更還代表著我大明朝的群臣百官。」

趙俊臣沉默,若有所思,卻沒有說話,只是繼續傾聽。

對於趙俊臣的沉默,周尚景並不在意,只是帶著些許恍惚,似乎是在回憶,悠悠說道:「老夫當年是因為擁護當今陛下登基,陛下也投桃李報,所以才得以入閣,聖寵之隆,不下於俊臣今日。然而入閣之後,老夫卻發現自己屢屢遭受朝中群臣有意無意的疏遠制防,俊臣你以為這是為何」

趙俊臣依舊沉默。

周尚景卻自問自答,接著說道:「這是因為,老夫在那個時候,還是陛下的人,而老夫的所作所為,皆是代表著陛下的意思。所以遭到百官抵制,自是必然。」

見趙俊臣神色微動,周尚景微微一笑,又說道:「君權,臣權,兩者自出現以來,就是相互爭斗彼此對立,天下權益就這么多,君王多一分,群臣則少一分。君御臣,臣忠君,這般宣揚,也只是光鮮外表罷了。我大明朝數百年來,君臣之間的相爭相斗,貫穿前後,至始至終,就從未停歇過。當初太祖廢棄宰相一職,是太祖為了削弱臣權;其後內閣崛起,是群臣的反制手段;再其後,內廷二十四衙門勢大,宦官耀武揚威,是皇帝為了制衡內閣而做出的應對;現如今內廷二十四衙門勢弱,內閣權大,正是臣權再起的表現。」

趙俊臣思慮片刻後,面露欽佩之色,點頭道:「首輔大人看的明白。」

周尚景點了點頭,悠悠說道:「待老夫看清楚這一點後,遍查史書,卻發現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所有能留名史冊的臣子,無論是賢臣還是奸臣,其獲權得勢的方法,不外乎只是兩種,或是代表君權,為君王做事,並在帝王的支持下權傾朝野;或是代表臣權,統領百官,與帝王爭權奪益。並在百官的擁護下位極人臣。只是,前者的下場大都不堪,劉瑾、魏忠賢這些宦官,嚴嵩、溫體仁這些奸臣,何嘗不是君權之代表其所作所為,又何嘗不是帝王之意但他們的下場又是何等的不堪原因為何,俊臣你想必也心中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