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間隙.(1 / 2)

攝政大明 蟲豸 1856 字 2021-01-23

……

……

到了第二天,朝議開始之後。

皇極殿內,王保仁正式接任了太子太師的位置,並且在德慶皇帝的聖旨之下,還接手了三法司的協作統籌之事。

這也就意味著,大明朝的律法、判罪、監督之事,王保仁皆是擁有插手過問的權力!

初回京城,就受到了這般器重,得到了這般炙手可熱的權柄,按理說應該是百官驚羨、王保仁也應該是春風得意才對。

然而,王保仁接受任命的時候,面色卻是有些陰沉嚴肅,而百官們打量王保仁的眼神也完全沒有驚羨的意思,反倒是有些幸災樂禍。

官場之中,關系網絡一向是錯綜復雜,不論什么事情一旦傳揚了出去,就再也稱不上秘密,很快就會人盡皆知。

所以,德慶皇帝將黃有容彈劾南京六部的事情告訴三法司之後,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到了百官耳中,而王保仁負責三法司協作與統籌的事情,也很快就是人人盡知,將這兩件事情結合到了一起之後,所有的明眼人皆是猜到了德慶皇帝打算利用王保仁對付南京六部的意圖,看似「器重」的任命也只是這個陷阱的一環罷了,也很清楚王保仁如今進退兩難、前狼後虎的尷尬處境。

所以,百官們完全沒有羨慕王保仁的意思,反倒是有些幸災樂禍,想要看看王保仁究竟是要棄車保帥,還是要背水一戰,但不論王保仁如何選擇,他都不會得到任何好處,最大的受益者只會是朝廷中樞。

就在這種微妙的氣氛下,王保仁接受了德慶皇帝的任命,也接受了百官們的「誠摯」恭賀。

然而,看到百官們的表情神色,顯然是想要看自己的笑話,王保仁又是心中一沉。

事情到了這一步,王保仁已經非常清楚,他必須要盡快做出選擇了,不論是與朝廷中樞一起對付南京六部,還是與南京六部一起對抗朝廷中樞,雖然這兩種選擇對他而言都沒有任何好處,但若是繼續拖延著,任由百官們看他的尷尬笑話,那么他的威望與聲譽就會徹底毀於一旦,這是他更加不能接受的事情!

「最多兩天!兩天之內,必須要做出決定,這件事情絕不能繼續拖延下去了!」

王保仁暗暗下定了決心。

*

此時,德慶皇帝好似完全不清楚王保仁的尷尬矛盾以及百官們的幸災樂禍,依然是一副器重信任王保仁的模樣,面容嚴肅的緩緩開口道:「三個月前,戶部尚書趙俊臣遇刺,可謂是震驚朝野,影響極為惡劣,然而三法司辦事不利,遲遲不能偵破案情,朕讓王太師負責三法司的事情,也是對三法司的督促之意,還望三法司一定要明白朕的心思,盡快偵破案情,絕不要再讓朕失望了,距離朕定下的最後時限還有八天,若是三法司依舊無法破案,那么朕也就只好將你們以『瀆職罪』論處了!」

然後,德慶皇帝又換了一幅和煦表情,向王保仁說道:「王太師,你是老臣子了,一向是經驗豐富、敏銳果敢,朕對你也是寄望深重,還望你一定要盡力督促三法司,切不要讓他們再生懈怠之心。」

聽到德慶皇帝的吩咐後,刑部尚書張伯崇、都察院左都御史杜白、右都御史呂純孝、大理寺卿方世文等人紛紛出列,齊齊向德慶皇帝保證道:「還請陛下放心,臣等絕不敢滋生怠慢之心,一定會趕在時限之前偵破案情!」

擔保之際,三法司的四位主官皆是信心滿滿,並不像前幾日那般心虛忐忑。

畢竟,德慶皇帝已經有了明確暗示,要將趙俊臣遇刺案的臟水潑到南京六部身上了,他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不過是盡快落實案情、盡力遮掩線索與證據之中的破綻罷了,「栽贓陷害」、「虛構證據」這種事情對他們而言皆是輕車熟路,只需要三兩天時間就能辦成!

王保仁心中覺得憋屈,但他不希望百官們進一步笑話自己,表面上依然是一副沉穩模樣,同樣是緩聲答道:「陛下放心,老臣一定盡力!」

在此之前,王保仁在德慶皇帝面前一直是自稱為「臣」,這是為了表示自己依然是身強力壯、精力充沛,期望德慶皇帝能夠重用自己。但如今,王保仁在德慶皇帝面前的自稱已是悄然間變成了「老臣」,這就是刻意展現自己的資歷與忠心了,希望德慶皇帝能夠看在自己資歷與忠心的份上,不要將自己坑得太慘,從某方面而言已經是一種服軟的表現。

德慶皇帝似乎完全沒有看出王保仁與三法司幾位主官的心思,只是滿意點頭道:「既然幾位愛卿這般信誓旦旦的保證,那朕就等著你們的結果了!」

說到這里,德慶皇帝話鋒一轉,也結束了王保仁與三法司的話題,又說道:「今天的朝議上,除了王太師的任命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歷經兩個月時間之後,朝廷四年一度的『京察』已經是塵埃落定了,這次『京察』的結果讓朕深感欣慰,絕大部分京城官員都在『守』、『政』、『才』、『年』的『四格』之中列為一等,在『八法』之中列為劣等的官員也只是極少數,由此也可見朝廷的政治清明、百官們的勤懇用心……」

聽到德慶皇帝的說法,皇極殿內眾官員大都是一副振奮模樣,但實際上包括德慶皇帝在內,所有人的心中皆是不以為然。

每四年一次的「京察」很大程度上只是走過場罷了,京城里的絕大部分官員都有後台靠山,想要在「京察」中評優並不困難,剩下的中立官員也一定會提前走門路、送好處,同樣不會在「京察」中列為劣等,作弊現象極為嚴重,除非是黨爭最激烈的時期,否則每次的「京察」大都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唯有那些地位低微、沒有後台、也不願意走門路的少數底層官員才會被評為劣等,用來裝點門面,純因政績不佳而受參罰者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