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京城震動(一).(2 / 2)

攝政大明 蟲豸 5030 字 2021-01-23

當童桓匆匆趕至文淵閣的時候,諸位閣老們也正在商議著近段時間的諸般政務。

「西北督撫們的綏靖乞和之事,朝廷原本已經極力隱瞞了,沒曾想還是泄漏了消息,如今民間百姓們皆是議論紛紛,朝廷威望也是因此而受損,必須要盡快控制輿論才是!沈輔,依老夫來看這件事並不能稟報於陛下,否則陛下必然會大動肝火,最好是由內閣批一張條子交由順天府處理!」

文淵閣的正殿之內,周尚景皺著花白的眉頭提議道。

聽到周尚景的提議之後,李和、程遠道兩位閣老紛紛是點頭贊同,唯有左蘭山的表情略有遲疑。

身為「趙黨」在內閣的代言人,左蘭山自然要為「趙黨」的利益考量,如今百姓們正因為流言的事情對朝廷暗懷不滿,若是再讓順天府親自出手強行控制輿論,就最是容易引起民怨,順天府尹稍有處理不慎就會背黑鍋。

而如今的順天府尹霍正源卻是「趙黨」之人,左蘭山自然是不希望這般吃力不討好的差事落在順天府手上,說不定就要連累霍正源丟掉順天府尹的關鍵位置。

不過,左蘭山終究是沒有質疑周尚景的勇氣,只是稍稍猶豫了一下之後,也就默認了。

自從趙俊臣離開京城之後,「趙黨」也就陷入了群龍無的局面,朝中各大黨派自然是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這段時間對「趙黨」的攻訐可謂是源源不絕,左蘭山身為「趙黨」的二號人物平日里為了應付這些事情就已是焦頭爛額了。

最近這段時間,因為朝中百官紛紛質疑趙俊臣前幾份捷報的真實性,「趙黨」的處境也就愈加狼狽,而左蘭山在內閣的時候也就愈加低調了,輕易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生怕會讓人借題揮。

另一邊,輔沈常茂則是表情略帶麻木,點頭道:「周閣老所說有理,就這么辦吧!」

按理說,內閣輔與尋常內閣輔臣的權勢與影響力相差極大,因為眾位內閣輔臣之中唯有內閣輔擁有票擬之權,可以在公文與奏本之中加入自己的意見,但沈常茂現自己成為了內閣輔之後,整個內閣依然是周尚景說了算,他表面上是風光無限、手持票擬大權的內閣輔,但實際上只是周尚景的代筆人罷了。

對於這般情況,沈常茂多次試圖反抗過,但依然是毫無抵抗之力,時至今日早已經認命麻木了,也早就沒有了成為內閣輔的興奮與得意。

沈常茂甚至覺得自己能夠順利成為內閣輔,只是因為周尚景早就預料到這段時間廟堂里的風起雲涌,所以就把他推到前台當一個替罪羊罷了。

另一邊,見到沈常茂同意了自己的提議之後,又看到左蘭山的遲疑不決,周尚景布滿皺紋的眼角閃過了一絲輕藐,隱隱覺得有些無趣。

說根到底,廟堂里也只剩下德慶皇帝、趙俊臣、七皇子朱和堅等寥寥幾人值得周尚景心中重視了,其余之人完全稱不上是周尚景的對手。

但臉上依舊是一副和氣模樣,繼續說道:「但有一件事情咱們內閣必須要表態了!那就是眼下這一場愈演愈烈的文禍!當初陛下因為郭湯的《鶴溏詩集》而嚴令廠衛調查各地讀書人的反文反詩,那時候陛下正在氣頭上,咱們皆是不甘相勸,也覺得這件事並不會太過激烈……」

說到這里,周尚景嘆息一聲之後,似乎是心中充滿了自責:「但老夫也沒曾想,因為西北督撫們瞞著朝廷與蒙古人暗中乞和的事情,卻是讓這場文禍生了變化,陛下震怒於東廠未能及時察覺到西北督撫的欺上瞞下之舉,也就再次下旨清洗了東廠的高層太監,這樣一來東廠在短短一年之間已經被整頓三次了,新上任的東廠太監自然是心中惶惶,急著要向陛下證明能力,東廠的辦事效率竟是強了好幾倍,調查反文反詩之際也是寧錯不漏的作派,卻是把這場文禍越搞越大,如今已經有不少地方上聲譽卓著的大儒受了牽連,整個士林都是人心惶惶……讀書人終究是咱們朝廷的根本,這場文禍絕不能長久持續下去!」

程遠道連忙點頭道:「是啊,老夫不少老友以及門人皆是受了牽連,這些日子每天都能收到關於此事的書信,或是求助或是抱怨,這件事情必須要設法扭轉!」

這場文禍就要以清流們受創最重,程遠道自然是積極支持周尚景的提議。

周尚景又是嘆息一聲,說道:「這段時間以來,民間的流言蜚語不斷,百姓們輕易信了西北督撫們向蒙古人綏靖乞和的傳言,說根到底也是因為這場文禍讓朝廷傷了讀書人的心,所以讀書人不願意為朝廷說話了……如今又是多事之秋,若是再任由這場文禍愈演愈烈的話,朝野必然生亂,所以老夫提議咱們內閣所有成員一同去向陛下請命,讓陛下結束這場文禍,並且把審斷各地讀書人反詩反文案的事情交由三法司負責,各位認為如何?」

聽到周尚景的這般提議,眾位閣老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畢竟這是關系到朝野穩定的大事,又有內閣所有人共同背書,也不必擔心德慶皇帝會心中不喜,唯有沈常茂身為內閣輔到時候必須要帶頭行事,不由稍稍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表態同意了。

與此同時,周尚景的眼角余光再次瞄向了左蘭山。

但他看似昏花渾濁的老眼之中,所看到的人卻並非是眼前的左蘭山,而是左蘭山身後的趙俊臣。

這場文禍從最初的出現到現在的愈演愈烈,處處都透著蹊蹺。

先是前少傅郭湯因為趙俊臣大張旗鼓納妾的事情當眾彈劾趙俊臣,也就引來了趙俊臣的激烈打擊報復,隨後東廠就突然間現了郭湯那本《鶴溏詩集》里的反文反詩;當德慶皇帝命令廠衛調查各地讀書人的反文反詩之後,東廠原本動作並不算大,然後又是因為趙俊臣揭了西北督撫的綏靖乞和之事讓德慶皇帝再次出手清洗東廠,逼得東廠不得不立即拿出行動證明能力;而東廠的上層太監屢次遭到清洗之後,按理說繼任者至少也應該適應一段時間才能辦事才對,但實際上東廠的辦事效率反而是提高了許多,就好似有人在暗中通風報信一般!

這所有的蹊蹺之處,無不透著趙俊臣的身影。

周尚景敢肯定這一切即使不是趙俊臣的幕後主使,也必然有趙俊臣的推波助瀾!

周尚景自然是知道趙俊臣想要趁機收獲些什么,不過是借助這場文禍出手救下一批大儒,進入扭轉自己在士林里的聲譽罷了。

實際上,趙俊臣的這般計劃成效很不錯,周尚景現趙俊臣的民間聲譽確實是生了顯著變化了。

事實上,周尚景對於這一切洞若觀火之余,自然也不會毫無動作。

現了有利可圖之後,周尚景很快也就順水推舟了,他的所作所為與趙俊臣毫無區別,皆是趁著這場文禍收買天下讀書人之心,通過情報網絡收集各地讀書人的反詩反文,然後再把這些反詩反文暗中交給東廠,最終再挑選一部分有才華有影響力的讀書人暗中救下,以此來贏得這些讀書人的感激與投靠。

這場文禍鬧得如此之大,東廠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只能占一半因素,另一半因素就是周尚景與趙俊臣躲在暗中的推波助瀾、渾水摸魚了——而相較於趙俊臣本人,周尚景卻是隱藏更深、耗力更少、獲利更大!

在這場文禍之前,周尚景在讀書人心中的印象也不算好,雖然不似趙俊臣一般狼藉,但也只能算是毀譽參半,但經過這場文禍之後,周尚景的聲譽也同樣有了顯著扭轉,已經成為許多讀書人眼中的「國之柱石」、「再世寇准」了,若不是趙俊臣借助了西北戰事的東風,恐怕還是周尚景的聲譽改善效果更加明顯。

只不過,周尚景畢竟是老成謀國之輩,他固然是利用這場文禍收獲了許多利益,但眼看到這場文禍開始影響朝廷大局之後,就及時收手了,並且還打算率領內閣輔臣們一同終止這場文禍——這般公私分明的態度,往往是周尚景最為可怕之處。

而與此同時,想到這場文禍的幕後主使很有可能是遠在陝甘三邊的趙俊臣之後,周尚景對於趙俊臣的重視也就更深了一層。

想到趙俊臣之後,周尚景的眼睛微微一眯,又說道:「還有一件事情,趙俊臣關於小川河一戰的捷報送到朝廷已經有兩天時間了,朝廷應該盡快給出態度才對,百官們如此皆是議論紛紛,卻也不是一件好事!」

見周尚景突然間談及了趙俊臣的捷報,左蘭山頓時是忍不住的彎腰低頭,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

這兩天以來,百官們每次議論趙俊臣的捷報,最終就會展為對「趙黨」的攻訐與嘲諷,已是讓左蘭山有些杯弓蛇影了。

趙俊臣此前給予所有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只善於理財爭權的官員罷了,心計手段固然是不可小覷,但任誰也不相信趙俊臣會突然擁有領兵作戰的本事——這般印象太過強烈,以至於所有人皆是無法扭轉。

所以,哪怕是趙俊臣前些日子呈給德慶皇帝的密疏里暗示了他會在陝甘三邊有大動作,態度之間頗是信心滿滿,卻也依然是讓人難以信服。

也難怪百官們會紛紛提出質疑,想想歷史上那些文能主政、武能克敵的人物——不論是諸葛孔明、於謙、王重陽等等,皆是千古名臣,也皆是與趙俊臣完全不是一路人。

尤其是趙俊臣的幾份捷報看著太過不可思議,偏偏又是語焉不詳、缺乏佐證,也就讓人更加懷疑了。

收到趙俊臣的捷報之後,所有官員的注意力皆是專注於討論捷報的真假了,所以朝廷也是遲遲沒有表態,既不敢隨意否定捷報的真實性,也不敢只是因為幾份語焉不詳的捷報就大加封賞,生怕會鬧出笑話。

此時,聽到周尚景的提議之後,像是沈常茂、程遠道等人皆是忍不住面現譏諷。

沈常茂更是轉頭向左蘭山問道:「左閣老,你一向是趙俊臣關系最近,你來說說趙俊臣的幾份捷報究竟是真是假?」

面對沈常茂的直接質問,左蘭山的態度愈加謙卑謹慎,說道:「這個……本閣當然是希望捷報是真的,但依照慣例,自然是還要驗證一番才對……等趙大人、梁閣老他們的後續奏疏送來,應該就可以確認了。」

事實上,這幾天面對百官們的紛紛質疑,即使是「趙黨」官員們也有些將信將疑了。

程遠道冷笑道:「也就是說,即使是左閣老也不敢相信那幾份捷報是真了?」

左蘭山連忙說道:「本閣只是認為朝廷應該按照既往規矩辦事罷了,不應該武斷做出結論!」

見左蘭山一副生怕別人抓住話柄的窩囊模樣,沈常茂的表情滿是不屑,又是一頓冷嘲熱諷。

因為趙俊臣曾經想要吞並「沈黨」的事情,讓沈常茂對趙俊臣恨意最深,自然是不願意相信對趙俊臣有利的消息,偏偏他還是一個性格固執之輩,所以這段時間以來「沈黨」經常會利用這幾份捷報來攻訐「趙黨」。

這般情況落在周尚景的眼中,卻是讓周尚景對沈常茂愈加不屑了。

在周尚景看來,趙俊臣的幾份捷報皆是語焉不詳,明顯是故意為之,就是為了轉移沈常茂之流的注意力。

當「沈黨」官員們利用這幾份捷報對「趙黨」大肆攻訐、冷嘲熱諷之際,趁著「趙黨」無法拿出捷報佐證的機會,看似是占了上風,但實際上毫無實際收益,只能占些口頭便宜罷了。

因為「沈黨」也無法確認這些捷報就是假的,即使是證明了這些捷報確實是謊報軍功,那也只是趙俊臣的個人罪責,短時間內也無法牽連那些「趙黨」官員。

若是「沈黨」當真是想要搞垮「趙黨」,就絕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這些捷報的真假上面,而是應該趁著趙俊臣不在京城的機會收集「趙黨」的把柄罪證,借此來扳倒「趙黨」幾位干將、削弱「趙黨」的根基與影響力。

可惜,包括沈常茂在內,所有沈黨官員皆是被那幾份看似破綻無數的捷報吸引了注意力,也沉溺於攻訐「趙黨」之際大占上風的快感,卻是完全忽略了這些情況。

「自沈常茂以下,這些『沈黨』官員這些日子以來積極尋找捷報里的諸般漏洞,趁機大肆攻訐『趙黨』,所有人都是信誓旦旦、信心滿滿,認為趙俊臣必定是謊報戰功……但他們可曾想過,若是這些捷報皆是真的,他們這些日子的表態豈不是要讓他們顏面掃地、聲譽盡毀?」

周尚景暗思之際,見到沈常茂依舊是對左蘭山譏諷不斷,程遠道也時不時參合幾句,不由是暗暗搖頭,就想要打斷他們繼續談論正事。

而就在這個時候,通政使童桓快步進入了文淵閣的正殿,滿是興奮的大聲稟報道:「啟稟各位閣老,欽差大人趙俊臣率領大軍於渭水南岸大勝蒙古聯軍、活捉了蒙古聯軍主帥巴根!歷經渭水、階州、小川河三戰,全殲了蒙古韃子十萬大軍!斬獲敵近三萬,俘虜一萬三千余,繳獲戰馬總計八千余匹,另有軍資無數,且還活捉了蒙古聯軍主帥巴根!經此一戰,蒙古各部元氣大傷,亦是大漲我漢人志氣,西北邊疆今後十年無憂矣!」

隨著童桓的話聲落下,文淵閣內竟是陷入了片刻的沉默。

然後,李和忍不住出了一聲驚呼,下意識的向著周尚景看去;程遠道滿臉的目瞪口呆,就連手中兔毫掉落也毫無自覺;沈常茂的面色隱隱白,就好似聽到了邊防潰敗的消息;左蘭山則是雙眼放光、表情驚喜,悄然間已是抬頭挺胸,此前的謹慎謙卑的態度更是一掃而空。

至於周尚景,似乎是早有猜測一般,卻是不喜不憂,只是面現深思之色。

然後,周尚景突然老臉一笑,打破了文淵閣內的沉默,說道:「諸位,既然是這般大好消息,咱們就盡快去御書房呈稟於陛下吧……陛下他一定會高興的!」

……

ps:恩,萬字大章節。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