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班師回營.(1 / 2)

攝政大明 蟲豸 4146 字 2021-01-23

……

……

各地督撫與總兵們收到了趙俊臣的召集令之後,紛紛是即刻收拾行裝趕向了花馬池營,不敢有絲毫怠慢與耽擱。

其中,陝西巡撫章晟德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是留在長安府坐鎮,與花馬池營距離最近,卻是搶在趙俊臣返回花馬池營之前就率先抵達了這里。

當趙俊臣率領大軍返回花馬池營的時候,章晟德更是提前收到了消息,一大早就率領著花馬池營內所有文武官員們出城十里相迎,再加上眾位官員的隨從與部下,負責維持秩序的官兵,另還有章晟德特意尋來的鑼鼓隊、舞獅隊,迎接隊伍總計有好幾千人,場面頗為浩大。

但相較於趙俊臣班師回營時的壯觀雄偉之氣勢,這點場面也就不算什么了。

當初趙俊臣率軍離開花馬池營的時候,只帶走了戰兵新軍、禁軍援兵、以及部分花馬池營的本部兵馬,總計有四萬余將士,但如今他返回花馬池營的時候,麾下軍隊除了當初帶走的各部兵馬之外,更還加入了固原邊軍、甘肅邊軍、以及渭水決戰期間趕來支援的各路雜軍。

這段時間以來,趙俊臣的麾下各部兵馬固然是損傷慘重,但加入了各路生力軍之後,兵力反而是增加了近一倍,足有高達八九萬兵馬之多。

可以說,陝甘三邊境內的可戰之兵,如今已是盡數匯聚到了趙俊臣的麾下!

正所謂「人上一千,無邊無沿,人上一萬,徹地連天」,如今趙俊臣的麾下兵馬總計有近十萬之巨,場面之壯觀浩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大軍出現在章晟德等人的視野盡頭的時候,所有人都只覺得一股排山倒海的威勢撲面而來,浩盪無盡的兵力,千軍萬馬的奔行,一時間竟是讓人產生了地動山搖、天地變色之錯覺。

迎接隊伍之中,像是陝西巡撫章晟德乃是權高位重的封疆大吏,像是花馬池營代總兵鄭余乃是經驗豐富的軍中老人,像是錦衣衛百戶洪高功出身於勛貴世家也是見多識廣之輩,但即使是他們也是人生中次見到這般盛況。

最重要的是,這支軍隊的將士們大都是經歷了多場血戰,他們的形象氣質更是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個個皆是意氣煥、慷慨激昂,即使是一路急行軍從渭水南岸趕到了花馬池營,也依然是斗志昂揚、隊列不散,不見有絲毫頹態。

見到這支雄赳赳、氣昂昂的威武之師,出迎眾人一時間只覺得不敢相信。

這還是他們所熟悉的那些一戰即潰的嬴弱邊軍嗎?不過是一個月未見,怎么就有了這般天翻地覆的變化?難道只是幾場勝仗就當真是可以徹底改變一支軍隊的氣質不成?

與此同時,還有許多心思機敏之人想到了更多的事情。

隨著蒙古聯軍於渭水南岸被趙俊臣率軍一舉全殲,今年的火篩入寇已是告一段落,按理說各鎮軍隊這個時候也就應該盡快返回各自軍鎮了,但為何趙俊臣如今不僅沒有命令各軍返回駐地,反而是把他們全部帶到了花馬池營?

難道,趙俊臣今後還會有什么大動作不成?

一時間,負責迎接的眾位文武官員心思各異,心情或喜或憂。

不待他們多想,大軍已經漸漸靠近,花馬池營的眾位文武官員在章晟德、洪高功、鄭余三人的帶領下也紛紛是迎了上去。

*

很快的,趙俊臣的八抬轎子已是出現在了眾位官員的面前。

當初趙俊臣率兵出征的時候,為了表示決心卻是乘坐著一尊棺木與大軍同行,但如今趙俊臣返回花馬池營的時候則是乘坐在一頂嚴嚴實實的八抬轎子里面,輕易不會露面。

倒也不是趙俊臣刻意擺譜,只是他的身體經過長期操勞之後早已經瀕臨極限,如今還沒有生出大病全是憑著一股意志力強自撐著,自然是再也沒有力氣乘馬而行,也扛不住路上風寒,再加上陝甘境內的路況顛簸,乘坐馬車的話只會更加受罪,所以趙俊臣也只好是乘坐轎子了。

見到趙俊臣的轎子之後,章晟德連忙是向著後方打了一個手勢,頓時間鑼鼓齊鳴、鞭聲喧天,左右兩旁更還有民間藝人舞獅舞龍助興,可謂是一片歡騰景象。

在這般熱鬧環境之中,眾位官員在章晟德、洪高功、鄭余的帶領下紛紛是向著趙俊臣的坐轎行了大禮,齊聲說道:「卑職(下官)等人恭迎欽差大人班師回營!恭賀欽差大人於渭水一戰全殲敵寇、立下百年未有之赫赫戰功!欽差大人之豐功偉績,必將是揚名天下、青史留名!」

他們顯然是特意排練過,聲音頗是整齊響亮。

聽到眾人的恭賀之聲後,趙俊臣抬手掀開了轎子的側簾,露出了一張蒼白面孔,沖著眾人點頭道:「本欽差這些日子身體不大好,見不得風寒,所以就不下轎子與各位見面了,還請各位見諒。」

聽到趙俊臣的這般說法,再看到趙俊臣的蒼白臉色,眾位官員自然是不敢提出質疑,只是紛紛贊頌趙俊臣勞苦功高、鞠躬盡瘁,可謂是人臣之典范雲雲,卻是不放過任何討好趙俊臣的機會。

說實話,自從渭水決戰之後,這些話語趙俊臣早就聽膩了,不論是軍中眾位文武,還是行軍路上所途徑遇到的各地官員,每個人見到趙俊臣之後都會滔滔不絕的講一大堆恭賀話,趙俊臣每天都要聽上好幾遍,早已經是煩不勝煩。

但趙俊臣即使是再不耐煩,也必須要保持面部笑容繼續聽下去,還必須要表現出一副自己很高興的模樣。

畢竟,到了趙俊臣如今這般地位,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深遠,這個時候哪怕是稍微表現出一絲不耐煩就會引來無數猜想,討好官員若是得不到回應也會心生惶恐、擔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得罪了趙俊臣而不自知,許多官員原本是有心要投向趙俊臣的門下,見到趙俊臣反應冷淡之後也會轉變想法。

這個時候也同樣如此,趙俊臣早已是迫不及待想要返回花馬池營進行休息了,但依然是不能打斷眾位官員滔滔不絕的恭賀與討好,只等到眾人的話語稍稍告一段落之後,趙俊臣才有機會緩緩說道:「各位同僚,本欽差這些日子率領著八萬余將士行軍趕路,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這一路上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如今實在是有些疲乏了,有什么話咱們還是進入花馬池營再談吧。」

聽到趙俊臣的說法,眾位官員也是知趣之輩,自然是不敢再有糾纏,很快就讓開了道路,帶領著趙俊臣的麾下大軍進入了花馬池營。

*

花馬池營乃是陝甘三邊境內規模最大的軍事營堡,但想要同時安排八萬余軍隊入駐其中也是一件難事,許多軍隊最終也只能在花馬池營周圍尋找地方駐扎,想要把各路軍隊全部安置妥當可謂是一件棘手難題。

所以等到各軍駐扎完畢之後,時間卻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趁著各位官員安排軍隊駐扎之際,趙俊臣回到了三邊總督府內稍稍歇息了一下,總算是恢復了些許精神,又得知各軍駐扎之事已經全部安排妥當之後,趙俊臣就命人招來了章晟德、洪高功、鄭余等人問話。

很快的,章晟德、洪高功、鄭余三人已是紛紛趕到了趙俊臣的面前。

在趙俊臣率領大軍迎戰蒙古聯軍期間,這三人也分別被趙俊臣安排了不同任務。

其中,章晟德主要是負責賑濟災情與逃荒百姓的事情,洪高功則是負責查抄汪家及其朋黨的事情,至於鄭余身為花馬池營代總兵自然是負責花馬池營的防務安排。

趙俊臣見到了這三人之後,先向鄭余詢問了花馬池營這段時間以來的種種變化,卻是並沒有生什么大事,諸多瑣碎小事也輪不到趙俊臣來操心。

鄭余向趙俊臣稟報情況之際,表情間滿是失落——當初趙俊臣安排他留在駐地負責花馬池營防務的時候,鄭余認為明軍與蒙古聯軍的戰事只怕是敗多勝少,只覺得自己不必參戰實在是逃過了一場劫難,但如今見到明軍迎來了一場百年未有的大捷之後,才知道自己錯過了一場軍功與富貴,自然是後悔不已,痛恨自己當初為何沒有勇敢一些主動請戰。

趙俊臣自然是不會理會鄭余的後悔與失落,只是又把目光轉向了章晟德,問道:「章巡撫,這段時間以來陝西境內的災情賑濟之事進展如何了?百姓們可有盡數收到朝廷放的賑災糧草?民心可還安定?還有,前段時間被各地督撫們所羈押的各地逃荒百姓,如今又是什么情況?」

詢問之際,趙俊臣的表情頗為嚴肅。

如今隨著蒙古聯軍的全滅,陝甘三邊的戰事已經告一段落,出兵收復河套平原的事情也並非趙俊臣一己之力就能辦成的,還需要等到朝廷中樞的明確答復與大量支援,所以陝甘災情也就重新成為了趙俊臣最關注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前段時間被各地官府所羈押的逃荒百姓,人數高達近十萬,因為戰事的緣故至今也未能返鄉,這批難民聚集在一起,整日里不僅是無所事事、更還是人心慌亂,稍有不慎就會引一場民變,卻是讓趙俊臣心中時有擔憂,也是最為關切。

當初,趙俊臣對外宣稱這批逃荒百姓盡數被送到了階州城附近,卻只是一個為了吸引蒙古聯軍強攻階州城的虛假消息,實際上這批逃荒百姓這段時間一直是滯留在長安府城附近,交由章晟德負責安置。

聽到趙俊臣的詢問之後,章晟德也是面色嚴肅,沉聲答道:「啟稟欽差大人,朝廷的賑災糧草暫時還算充足,各地災區的百姓們皆已經領到了一份口糧這份口糧雖然不多,但也能讓他們在今後一個月內每天喝上一頓稀粥度日…與此同時,在官府的號召與帶動之下,各地鄉紳也紛紛開辦了粥棚,每天都能賑濟許多百姓,各方協力之下至少不會讓災民們餓死路邊,百姓們在這般情況下倒也算是民心穩定,並未有生出什么大亂子。」

回答之際,章晟德卻也不敢完全下保票,只是說「災民不會餓死」而已。

不過,趙俊臣對於章晟德的這般回答卻已經是非常滿意了。

在這個時代,哪怕是太平盛世年間,能做到百姓無人餓死也算得上是一件政績了,像是如今這般連年天災,想要保證災民們每日最低限度口糧更是一件難比登天的事情,章晟德敢說出「百姓不會餓死」的表態,卻也說明他這段時間算是用心了。

見到趙俊臣的表情變化之後,章晟德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氣,又說道:「只是,陝西的災民實在是數量太多,朝廷送來的賑災糧草雖然也不算少,但也無法填飽幾十萬張肚皮,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陝西的糧食最多也只能再堅持三四個月時間,到時候只怕是又要向朝廷索要賑災糧食了。」

趙俊臣嘆息一聲,點頭道:「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賑災糧草再多也總是不夠用,幾萬石糧食對於無數災民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但後續賑災糧草的事情你也不必擔心,我很快就會返回京城了,朝廷也正在征收今年的秋稅,到時候總能想辦法為你們周轉一些,至少也要保證百姓們能夠渡過今年寒冬。」

頓了頓後,趙俊臣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卻是提醒道:「對了,朝廷如今正在進行的農務改革之事,乃是由我親自提議、親自主持,這件事情對於陝甘而言尤為重要,若是陝甘各地可以盡快按照朝廷的指導進行農業改革,種植上大量的地薯與玉米等作物,今後就算是再次遇到災情也不會像是如今這般窘迫,這些作物不僅是產糧極高,而且非常耐寒耐旱,最是適合陝甘的土地種植,你身為陝西巡撫今後一定要重視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