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暗中爭鋒.(1 / 2)

攝政大明 蟲豸 2408 字 2021-01-23

……

……

簡而言之,為了自己下一步的計劃,趙俊臣如今頗是有些以明朝國運為賭注的嫌疑。

當然,趙俊臣的賭性並不算重,也從來都不會把自己的未來命運寄托在運氣之上,他的每一項決定都是經過了充分考慮與反復推演。

更何況,趙俊臣如今也算得上是依附在明朝這顆老樹上的一只蛀蟲,一旦是這顆老樹轟然倒下,趙俊臣本身也不會落得任何好處。

所以,為了應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諸項危機,趙俊臣已經准備了許多方案。

與此同時,趙俊臣也是不得不這么做。

因為,走到了目前這一步之後,趙俊臣的位置已經變得有些尷尬了。

在此之前,趙俊臣只是德慶皇帝眼中的一頭養肥就宰的肥豬、一個用完了就要被嫌棄的夜壺、一枚吸引民怨的棋子,一個新皇登基之後殺之立威的猴子,今後注定會是兔死狗烹的結局。

趙俊臣一直都在極力抗爭著這般命運,但這般命運也有它的好處,那就是——至少在新皇登基之前,趙俊臣並不會有任何危險,德慶皇帝對於他的一些小動作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若是趙俊臣遇到危機的話,德慶皇帝甚至還會主動出手相助。

考慮到德慶皇帝的身體狀況,趙俊臣至少可以保證自己十年時間的安全無憂。

但如今,隨著趙俊臣一舉全殲了蒙古聯軍,更還策劃推動了朝廷出兵收復河套的大計,他的權勢與威望大為增漲之余,也就徹底失去了曾經的緩沖時間,他在德慶皇帝眼中的定位更是生了徹底的轉變!

趙俊臣太年輕了,又有著與年紀完全不相配的權勢與手段,似乎還是一個野心勃勃之輩,所以他也就變成了德慶皇帝眼里的一個威脅,一個足以動搖朱家江山的隱患!

這般存在,對於德慶皇帝而言簡直就是眼中釘、肉中刺!

以德慶皇帝的性子,自然不會容忍趙俊臣繼續展下去,也不會刻意再等到新皇登基的時候,從今往後只要是趙俊臣稍是露出破綻、又或者是稍微顯出頹勢,就一定會遭到德慶皇帝的翻臉無情。

別看趙俊臣如今也算是權重位高、聲望高漲,但若是德慶皇帝刻意針對、大肆攻擊的話,趙俊臣依然是毫無還手之力。

這般情況下,出於短期考慮,為了防止德慶皇帝急不可耐的打壓,國庫里的錢糧絕不能太過充足!也唯有朝廷財政周轉不靈的情況下,趙俊臣才能體現出自己不可或缺的價值與作用,即使是德慶皇帝也不敢隨意出手針對。

與此同時,出於長遠考慮,為了抵抗德慶皇帝今後必然會出現的敵視,趙俊臣就必須要連續不斷的拿出耀眼政績,不斷的增加國庫收入、改善朝廷財政,讓德慶皇帝無法找到翻臉與打壓的理由。

這兩項目標,可謂是南轅北轍、截然相反。

一旦是朝廷的錢糧狀況出現了明顯改善,趙俊臣就會失去作用,引來德慶皇帝愈加迫不及待的出手剪除;一旦是朝廷的錢糧狀況遲遲不能出現明顯改善,趙俊臣也同樣是失去了價值,依然會引來德慶皇帝的打壓與針對。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概就是指趙俊臣的目前狀況了。

所以,趙俊臣唯有從兩方面同時下手,一邊是不斷增加朝廷的國庫收入,繼續證明自己的作用與價值,一邊是想辦法增加國庫的消耗,讓朝廷錢糧一直處於入不支出的狀況,以此來保證自己的不可或缺。

關於前者,趙俊臣一直都在做,川鹽開、商稅整頓、農業改革、以及未來的合並南京六部、剪除各地王室勢力等等,都會在未來幾年時間內明顯改善朝廷的財政狀況。

關於後者,趙俊臣也同樣在做,這一次趙俊臣極力推動朝廷出兵收復河套,就是出於這般原因!諸般出於一片公心的表現,也只是一種偽裝罷了。

時至今日,趙俊臣已經為朝廷營造出了大好局勢,所以趙俊臣毫不懷疑朝廷收復河套的計劃可以成功。

但這件事情的真正麻煩,卻是要等到朝廷成功收復河套之後——百姓移邊之後的安置問題,邊軍駐防之際的建立衛城、大面積開墾農田期間所需的農具與種子,這些事情皆是需要消耗天量的銀錢與糧草。

可以說,僅是這些善後事宜,就足以抵消朝廷今後三五年的財政收入。

所以,趙俊臣也就為自己再次爭取到了三五年時間的緩沖期。

*

此前,趙俊臣認為朝廷中樞與德慶皇帝十有八九是抵擋不住開疆擴土的誘惑、極有可能會同意出兵收復河套的計劃,但這件事情終究是存在一定的變數,所以趙俊臣的心情也一直有些懸著。

實際上,趙俊臣早就做出了決定,一旦是朝廷不同意出兵收復河套的事情,他就會強行推動這項計劃,讓生米做成熟飯。

這也是趙俊臣知道了朝廷傳來新聖旨的消息之後,就一直是神情嚴肅的原因。

此時,聽完了聖旨內容之後,趙俊臣的心情頓時是放松了許多。

於是,趙俊臣領旨謝恩之後,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端起一杯茶茗輕輕飲著,順便是冷眼旁觀著總督府正堂內的眾人表現。

梁輔臣宣讀了聖旨之後,頓時是掀起了一陣嘩然與混亂。

有些官員因為趙俊臣這次全殲了蒙古聯軍的輝煌戰績,認為蒙古人的戰力低下,不由是心中輕視,認為自己迎來了一次大展拳腳、獲取軍功的大好機會,紛紛是神情振奮、積極請戰。

還有些官員的畏戰情緒已是根深蒂固,即使是見證了趙俊臣的赫赫戰功之後,也不能扭轉想法,一個個皆是表情不安,他們縮著身子,鼻觀口、口觀心,生怕自己會引起梁輔臣的注意、被派到草原上送死。

另有一批官員擁有一定的眼光見識,即是見到了機遇,也是看出了危機,不由是有些瞻前顧後、畏畏尾,卻是有些按耐不住,七口八舌的提出了一些異議與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