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會館談話.(2 / 2)

攝政大明 蟲豸 3078 字 2021-07-05

「道家有言——『無為而無不為』,學生認為,七皇子殿下的處世與行事,正是契合了這句話!想當年唐太宗從善如流、垂拱而治,被後人傳為佳話,而如今七皇子殿下有望成為儲君太子,我大明朝也未必就不能復現當年的貞觀之治……」

然而,聽到這位讀書人的講訴之後,楊洵的花白眉毛卻是微微皺起,再次問道:「你剛才說,這些說法目前流傳很廣、朝野各界皆有討論?」

另一位雲貴出身的朝廷底層官員則是迅速答道:「正是如此,也許是因為七皇子殿下的上位跡象已是愈發明顯了,所以大家這段時間就皆是在討論這些事情。」

聽到這般答復之後,楊洵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但並沒有任何評論。

接著,楊洵一抬頭,卻發現他的兩名弟子已經站在人群之中等候多時,顯然已經安排好了楊洵的房間。

於是,楊洵也起身向會館內的眾人告辭,表示自己一路趕來京城、身體頗感疲憊,所以就想要及時休息一番。

聽到楊洵的這般說法,會館內眾人出於心中敬重,皆是不敢挽留,只好是目送著楊洵與他的兩位弟子前往了會館二樓房間,所有人的目光皆是充滿了崇敬與遺憾。

*

卻說,楊洵來到了自己的房間之後,坐在桌旁沉思片刻之後,突然搖頭說道:「這位七皇子的目前處境,恐怕是很不妙啊……關於他的這些流言輿論,看似是在誇他,但實則是把他架在火爐上烤!」

楊洵身為當今大儒,能陪在他身邊的親傳弟子自然也都是不凡之輩。

跟在楊洵身邊的這兩位弟子,相貌有七八分相似,卻是同父同母的兄弟,皆是五官端正、身材挺拔、干練沉穩、精神飽滿。

相較而言,年紀稍大一些的那名弟子叫做江淳,眼神表情皆是要更為溫和一些,而年紀較小一些的弟子名叫江正,氣質間則是更多了一些鋒芒畢露之意。

此時,聽到楊洵的說法之後,江淳問道:「老師,您為何這樣說?」

楊洵緩緩道:「關於七皇子殿下的那些流言輿論,表面上是誇他無為不爭、順其自然、敬重百官、從善如流,但仔細想一想,所謂『無為不爭』、『順其自然』,又與缺乏擔當、毫無作為有何區別?所謂『敬重百官』、『從善如流』,又與缺乏主見、性格軟弱有何不同?

嘿!隨著這般輿論越傳越廣,七皇子殿下的這般形象必然就會深入人心,若他只是一位尋常皇子,這般形象自然沒什么不好,但若是他想要繼承大統,這般形象的利弊可就難說了!

朝野各方勢力不僅會懷疑他是否可以擔當重任,更還會下意識的輕視於他,認為七皇子這樣的人物就應該是完全聽取自己的意見……但這樣一來,他今後又要如何坐穩儲君之位?

對於一位九五之尊而言,必須要贏得官民敬畏才能統治江山,而這『敬』與『畏』二字,卻是缺一不可,若是只能取其一的話,又究竟是『敬』字重要?還是『畏』字重要?

從古自今,曾有許多皇帝僅是憑借一個『畏』字就坐穩了江山,但又有哪位皇帝只依靠一個『敬』字就能讓官民景從?剛才還有人以唐太宗為例,卻不知唐太宗在垂拱而治之前,乃是親手打下了大半個江山啊!」

聽到楊洵的這般評價,江淳、江正兩兄弟皆是陷入了思索之中。

最終,江正緩緩評價道:「在趕來京城的路上,咱們曾在一間茶館聽了一段《西游記》的評書,說是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修成正果,但佛教又總是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弟子當時就在想,為何好人成佛這般困難、惡人成佛又是這般容易?

經過弟子深思之後,認為應該就是印象落差的緣故,一個好人哪怕是行善無數,但只要他做了一件壞事,那就會顯得格外壞,也會被世人看作是惺惺作態的偽君子!相反,一個惡人即使是做了無數壞事,但只要做了一件好事,就會顯得格外好,被認為是本性未泯、可以挽救!

七皇子殿下若是任由這般輿論越傳越廣,他今後也就會是相同的處境,所有人都認為他就應該是無為而治、尊重百官,也認為他必須要重視自己的意見!

這般情況下,七皇子從今往後一旦是與百官們的意見稍有不同,反而會引發百官們更為激烈的反彈。

到了最後,就算是他可以順利壓下百官們的反彈,在史書工筆之下,恐怕也會留下『前恭後倨』、『城府陰沉』之類的評價,絕不是一件好事!」

江淳沉思片刻後,點頭道:「若我是七皇子殿下的話,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必須要做些事情,展現自己的擔當與主見,盡快扭轉自身形象,否則他今後做事之際也會愈發的束手束腳、事倍功半。」

然後,江淳偷看了一眼楊洵的表情變化,小心問道:「老師,依您來看,這些關於七皇子殿下的諸般輿論,會不會是有人躲在幕後刻意推動?若是有這樣一個幕後主使的話,又會是何人?」

楊洵直接搖頭道:「這般輿論竟是傳播如此之廣,必然是有人在暗中推動!但老夫已經離開廟堂中樞太久時間了,對於朝廷局勢也不大了解,但隱隱覺得……像是這般在不經意間毀人於無形的手段,很像是內閣首輔周尚景的手段……

不過,聽說趙俊臣也同樣是頗有手段,所以他恐怕也有可能……」

說到這里,楊洵很快就中止了話題。

他已經離開廟堂中樞十年之久,對於廟堂中樞的明爭暗斗、鬼蜮伎倆也完全不感興趣。

但提到趙俊臣之後,楊洵卻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向兩位弟子吩咐道:「說到趙俊臣……趁著天色尚早,你們把老夫的名帖送去趙俊臣府上,老夫想要盡快見他一面!」

此前,楊洵曾是向會館眾人表示自己這次來到京城只是靜極思動、想要游歷一番,但實際上楊洵卻是說謊了,也只有江淳、江正這兩位心腹弟子知道——楊洵這次來到京城,主要就是想要與趙俊臣相見一面。

雖然是很清楚楊洵的想法,但兩位弟子至今也還是秉持著不同意見。

兄弟二人相互對視一眼之後,江淳忍不住再次勸說道:「老師,您乃是譽滿天下的大儒,而趙俊臣則是一個謗滿天下的權臣,如今他的聲譽雖然是好轉了一些,但依然是飽受爭議,您就這樣主動與他接觸,只怕是會影響您的名聲啊!」

楊洵卻是毫不在意,揮手道:「關於這件事情,咱們師徒三人已經討論過許多次了,趙俊臣此人就算是不談他在陝甘三邊全殲蒙古聯軍的輝煌軍功、以及協助朝廷收復河套的廟算之功,只看他那幾項利國利民的朝政改革,就知道他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臣!

但可惜的是,他不僅是一個能臣,也是一個受賄斂財的貪官,更還是一個結黨營私的權臣……簡而言之,此人有眼光、有能力、有手段,但私心太重!就像是當年的曹操一般,乃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像是這樣一個人物,老夫身為律學大家,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朝廷律法約束於他,然後發揚他的長處、壓制他的害處,也正是因為如此,老夫才會千里迢迢趕到京城、想要與他相見,就是為了確認此人是否會受到朝廷律法之約束!」

說到這里,楊洵的表情有些無奈,繼續說道:「至於老夫與他接觸之後,是否會影響自身聲譽,卻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趙俊臣如今固然是飽受爭議,但從古自今,任何一個有大成就的人,又有誰不是飽受爭議?

嘿,就算是老夫自己,近些年也同樣是受到眾多大儒的非議,他們認為老夫的理念已經逐漸偏離了儒家正道,老夫所宣揚的律學也不再是儒家分支,反而是更接近於純粹的法家!

你們別看老夫剛才現身於會館之後,所有人都很尊敬老夫,但那只是因為這里是雲貴會館,會館內眾人皆是出身於雲貴,若是老夫去了別的會館,只怕是很快就會有讀書人站出來、要與老夫辯經了!

所以啊,老夫身上的爭議完全不比趙俊臣小多少,又何必忌憚與他接觸會引發更大的爭議?」

聽到楊洵的這般說法,江淳與江正再次對視一眼,皆是面現無奈之色。

他們知道自己勸不了楊洵,只好是答應了下來。

大約半柱香時間之後,江淳已是尋出了楊洵的名帖,然後就離開了雲貴會館。

*

楊洵雖然已是百姓之身,但他的聲望、地位、影響力,依然是舉足輕重。

所以,楊洵來到京城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朝野各界,就連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也收到了消息。

德慶皇帝收到消息之後,首先的想法就是把楊洵復征為官入仕,他至今也認為楊洵離開廟堂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至於周尚景,則是主動向楊洵送去了名帖,想要相邀見面——這些年來,廟堂百官之中,能讓周尚景心生敬佩的人並不多,但楊洵絕對是其中之一。

而趙俊臣則是因為提前收到了楊洵送來的名帖,較之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還要更早收到消息。

而趙俊臣收到楊洵名帖的時候,卻是再次犯了「好為人師」的癮頭,正在講訴「制造流言與引導輿論的正確方法」。

……

第一更,六千字!

凌晨左右還有第二更,大概也有四千字左右。

無事一身輕的感覺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