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騎虎難下.(2 / 2)

攝政大明 蟲豸 1755 字 7个月前

而這些縉紳豪族的霸道不講理,卻是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大而不能倒」、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是「有恃無恐」、是「你能奈我何」!

相較於朱和堅的霸道,這些縉紳豪族的霸道才是真正的霸道!

想到這里,朱和堅心中滿是寒意,更是暗暗發誓,待自己將來繼承大統之後,一定不會輕饒了這些江南縉紳!

但現在,朱和堅只能是選擇退讓。

只見朱和堅表情間滿是誠惶誠恐,起身擺手道:「各位賢達,何必如此!何必如此!我是完全相信宋家清白的,宋家世代忠良、宋前輩也是德高望重,又豈能做出掘毀堤壩、淹沒皇庄的事情?

席鎮守說是讓錦衣衛調查宋家,也只是想要徹底證明宋家之清白,以防是影響宋家清譽罷了,全是一片好心……更何況,席鎮守只是想要派出錦衣衛調查真相,卻從來沒有說過要把宋家之人送進錦衣衛大牢……」

宋承仁冷笑著追問道:「這么說,七皇子殿下是堅信我宋家無辜了?」

朱和堅連連點頭,道:「當然是深信不疑!」

宋承仁卻是得理不饒人,追問道:「老夫很感激殿下的信任,但掘毀堤壩、淹沒皇庄的罪行實在是太重了,僅憑殿下一人之信任還是遠遠不夠,既然現在已經有間接證據把嫌疑指向我宋家,那不論是為了嚴懲真凶,還是證明宋家清譽,皆是需要全力查明真相!

我宋家確實是世代忠良,也算是江南縉紳之表率,所以就更應該以身作則,任由錦衣衛嚴刑審問,絕不能享有特權,然後才能向天下人展現朝廷之公正!」

眼看著宋承仁依然是糾纏不休,一定要把全體江南縉紳送給錦衣衛審問,完全不願意給自己留個台階,朱和堅心中愈發記恨。

但表面上,朱和堅則是愈發的態度謙卑,搖頭道:「宋家主您也說了,只是一點間接證據罷了!我朝律法一向是公正嚴明,又豈能因為一點間接證據就隨意問罪?您的這般表態,看似是想要體現了公正,但實則是破壞了朝廷律法,就算是最終證明了宋家之清白,也會引發更為惡劣之後果,絕不可行!絕不可行!」

這番回答,也算是綿里藏針,一邊是阻止了宋承仁的步步緊逼,一邊又給宋承仁扣上了破壞大明律法的大帽子,暗示宋承仁只是為了維護宋家聲譽,就不惜是動搖江山大局,也算是為自己爭到了幾分道理。

然後,也不等宋承仁再次說話,朱和堅就轉頭看向了一眾縉紳家主。

今天這場晚宴,朱和堅總計邀請了二十家縉紳豪族赴宴參加,這二十家縉紳豪族皆是在江南境內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也皆是縉紳階層的頂尖勢力。

而此時此刻,已經有十七家縉紳站出來表態支持宋家、展現了與宋家同進同退的立場,卻還有兩家縉紳勢力坐在原處一動不動,似乎是想要靜觀其變,又似乎是與宋家立場不同。

這兩家縉紳,分別是呂家與徐家。

呂家家主名為呂佑節,也就是呂德的父親,他此時沒有站出來與江南縉紳們一同表態向朱和堅施壓,大概是受到了兒子呂德的影響。

至於徐家,就更是來歷非凡了,乃是中山王徐達的後代旁支,朱和堅這段時間一直暫住於瞻園之內,而徐家就是瞻園的真正主人,在朱和堅抵達南京之後就搬到了別院,把瞻園暫借給了朱和堅使用。

若論勢力與影響,徐家絲毫不遜於宋家,甚至宋家在徐家面前也只能算是後起之秀,所以徐家完全不必看宋家的臉色,而且徐家與皇室之間一向是關系密切,不僅是縉紳階層的一員,也位於勛貴階層的拔尖之列,與江南縉紳的利益有許多不同之處,也同樣不會為了維護宋家就與朱和堅為難。

而朱和堅此時把目光轉向徐、呂兩位家主,自然是希望這兩人可以站出來為自己打圓場。

見朱和堅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位置,徐、呂兩位家主相互對視一眼之後,果然是紛紛起身表態。

徐家家主徐敬先率先勸道:「宋老兄,適可而止吧!七皇子殿下所言有理,你這般表態看似是想要自證清白,但實則是把朝廷法度視若無物,還會讓所有人皆是難堪無法下台!既然七皇子殿下已經表態相信宋家之清白,這件事情就這樣算了吧!」

說話間,徐敬先看向宋承仁的目光之中充滿了警告意味。

呂家家主呂佑節也點頭道:「正是如此,何必把事情鬧得無法收拾……」

見到徐、呂兩家陸續站出來打圓場,宋承仁眉頭一皺,表情有些不滿,但他也必須要給這二人一些面子。

最終,宋承仁稍稍軟化了態度,但也就是進三步退一步罷了,當場就向朱和堅提出了更多條件。

「既然徐、呂兩位家主也這般態度,那老夫自然是不敢再讓殿下為難,不過……這件事情也不能就這樣算了!

首先,管庄太監江大魏只是因為一些經不起推敲的間接證據,就屢屢對老夫出言不遜,還詆毀了周首輔,這件事情應該如何處理?其次,堤壩掘毀、皇庄淹沒的真相,是否還應該繼續追查下去?又應該如何追查?最後……老夫還是要舊事重提,今天的事情再次證明了管庄太監的跋扈難治,所以老夫再次懇請殿下向朝廷請旨,削減裁撤南直隸境內的皇庄數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