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569 字 2021-10-14

大符說:「當年,你曾命文才學士們寫《為君不易論》,當時不就已然有此覺悟了?這么多年了,也都這般一步步走過來了,也沒有什么事情是你無法面對,沒有什么難題是你無法解決的!」

符後給劉承祐加油打氣,劉承祐突然問道:「你覺得北伐南下,我當如何選擇?」

聞問,大符搖搖頭:「我哪里知道什么軍國大事,就是有,也是婦人之見,二郎也不足取!」

劉承祐當即說:「你何需自我菲薄,京中官員,不同軍略者,比比皆是,還不是高談闊論,侃侃而談。你若是男子,我定封你個大官做!」

「我來坤明殿,本就想聽聽你的婦人之見!」

劉承祐語調輕松,大符卻沒有當真,而是認真地想了想,說:「我能給你的建議便是,可多想想以往面對這等重大問題,是如何抉擇,如何決策的。這些年,你的重大決定,都沒有失誤的時候,是以大漢日益強盛,州縣皆安!」

大符這話說得,語氣很平淡,但不乏對劉承祐的贊譽,聽在他耳中,也是舒適得很。有的時候,聽些好話,也確實能夠減壓釋負。

不過,大符的話,也確實給劉承祐提了個醒。雖然過往,這等重大決策的最終拍板都在於他自己,但往往都兼聽群議。

上一次南北戰略爭執,下定決心前,他曾親自拜訪了郭威,而後有南征之事。如今,郭威正在堯山納福,朝中還有誰能助他決心?

很快,劉承祐便想到了一個人。

「我先回萬歲殿了!」劉承祐睜開雙眼,對大符說了句,也不讓她相送,興沖沖地離開了。

萬歲殿內,劉承祐單獨接見潞國公、兵部尚書、宰臣魏仁溥,對於這個從龍已久的股肱重臣,他始終保持有一份敬意,是以私下里,素來親近。

會面讓其落座,整個人顯得很松弛,也不廢話,直接說:「魏卿,今南北之爭又擺在朕與大漢面前了,朝野之中議論紛紛,廟堂之上爭執不斷。

崇政殿內,你甚少發言,此前奏議,又是模棱兩可,事關大漢安危,國家戰略,朕還是想聽聽你的意見!」

魏仁溥大概是這段時間以來,最坦誠面對的一個大臣了。面對皇帝垂詢,魏仁溥仍沒有急於表態,正派的面容間還是露出一抹深沉的思考,過了一會兒,抬眼看著劉承祐,突然地說道:「陛下已然傾向北伐了吧!」

劉承祐聞之微訥,問:「何以見得?」

「以陛下歷來決策之果斷,若非有意北伐,不至於使五品以上官員,群議此事,按照既有平南戰略展開即可!」魏仁溥這么說。

劉承祐思之,卻有幾分道理,再度發問:「卿以為如何?」

「南北戰略的利弊,這兩日諸公盡陳其言,已然十分全面,想來陛下心中也清楚,臣就不贅言了!」魏仁溥拱手說道:「北方的遼國,對於大漢的敵意與威脅,已然毋庸置疑,如柴樞密所言,契丹人必定不願意看到大漢順利平定江南,一統天下,而後北上伐之。

此次雁門之戰及幽州之謀,已然證明,對大漢,契丹人絕對有用兵的想法。臣可以肯定,只要大漢渡江平南,北面的遼軍必然聞風而動,至不濟,也會襲我邊關,擾我軍民,屆時大漢必然陷入兩面作戰的局面!」

「這也正是邊情有變後,朕一直所顧慮的地方啊!」劉承祐嘆道。

看著劉承祐,魏仁溥說道:「如范相所言,北強南弱,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並沒有什么問題。然而,如朝廷大舉平南,遼軍南下,則北御代價必然高昂,甚至可能造成幽冀崩壞的後果。而朝廷北伐,漢攻遼守,江南諸國,可否能夠北上對朝廷產生威脅?」

魏仁溥此言一出,劉承祐忽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兩眼發亮,盯著魏仁溥,道:「如卿所言,同是兩面作戰,防御一面所承受的負擔與風險有天壤之別。再者,大漢若北伐,南方唯慮江表之師威脅淮南,然以朕對李氏的了解,屆時他們更多的可能會歡天喜地,載歌載舞,以作壁上觀我們與契丹人鏖戰!」

「陛下天資英奇,臣拜服!」魏仁溥應道。

聞之,劉承祐爽朗一笑,整個人都放松下來,並且虎目之中,迸發出昂揚之志:「朕早有與契丹一戰的想法,時至於今,漢遼之戰既不可免,那便北上啃一啃這塊硬骨頭!」

說完,劉承祐又看向魏仁溥,語氣中難免感慨,說道:「公追隨朕多年,屢屢諫言獻策,始終勤勉,功勛之著,少有能及。以公之才干功能,本當為一朝首宰啊!」

聽皇帝這么說,魏仁溥當即一副虛懷若谷的姿態,說道:「陛下謬贊,臣豈敢當!臣身負君恩,長享厚遇,唯有竭誠用心以報,何慮職分之高低。且范相素來廉介耿正,其居首宰,百官俱服,此等話語,懇請陛下慎言!」

聞言,劉承祐又是一番感慨:「朝堂之上,品行才干勝過卿的人,只怕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