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動干戈(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525 字 2021-10-14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漢世祖 !

此次北伐,可謂精銳齊發,僅殿前、侍衛兩司禁軍,便發十萬之眾,兩京及其周邊戍守的兵力,大部抽調。殿前司下屬鐵騎、龍棲、小底,侍衛司下屬龍捷、護聖、奉國、興捷悉數從征,而其中,馬軍就有三萬騎。

再兼北面都部署下屬的四萬邊軍,以及河北都司調集兩萬多地方兵馬,以及燕軍兩萬,還有郭崇威在西北地區征召的上萬雇佣騎兵。

是故,此番北伐,僅河北方面,大漢所遣戰卒,就是實打實的二十萬眾,除了都司兵馬與雇佣的雜騎戰力稍弱之外,剩下的都是經過常年操練的精銳。若是再算上大量的輔卒以及民夫,那人數則突破了四十萬人。

這樣的實力,用傾國之力來形容或許勉強,但在維持國內統治穩定、諸邊防御的基礎上,大漢朝廷也算做到極限了。而集大漢七成以上的精銳,劉承祐選擇御駕親征,也是可以理解的。

關於御駕親征的問題,朝中又是一番爭執,總有人持謹慎態度,不想讓皇帝去北方冒險。大兵之爭,勝負難料,如果以這樣的實力,北伐仍舊失利了,那無論是對於皇帝,還是對於國家而言,都是威信的巨大挫傷。

皇帝最好還是坐鎮東京,安定人心。事未慮勝而先慮敗,是個謹慎持重的態度,然而,很多人都只顧著想戰敗的後果,卻少思勝利的輝煌。

是故,哪怕有范質為首的一些大臣極力勸諫,但根本無用。乾祐元年,國家困難,親征一個李守貞都勸不住,而況於如今權威愈盛的皇帝。

如此龐大的動兵規模,除了完善有序後勤支撐,諸軍的協調統率,是至關重要的,而指揮系統的構建則是重中之重。

皇帝親征,御營由鐵騎軍、龍棲軍、大內軍一部,以及一些輔卒及後勤人員組成,約步騎三萬,由趙匡胤擔任都部署。

在前線設幽燕行營,陳留王安審琦為都部署,燕王趙匡贊副之,總督漢燕諸軍。其下,高懷德為馬軍都統,慕容延釗為步軍都統,柴榮為都監。後勤方面,以李處耘為行營糧料使,韓徽(韓通之子)為副使,負責營前輔卒、民夫的管理以及軍需之供應。宰臣魏仁溥為兩河轉運使,薛居正掛副使職,負責後方軍資的籌措供應。

而御駕出發之前,對於東京,劉承祐自然做了妥善的安排。太子監國,諸宰輔之,處理政務,保證在皇帝離京期間國家的正常運轉,這在皇帝前幾次出巡期間,已經有過充足的經驗,只是此次,有個少年太子當作吉祥物供著。

當然,太後、皇後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並且此次,雍王劉承勛也在輔臣之列。由於柴榮、李處耘都隨軍北征,樞密院的事務,暫由王朴權領。

至於京城的防御,劉承祐交給了向訓以及韓通,分兼並正副巡檢使。事實上,在大軍陸續開拔北上後,東京的兵力防御立時薄弱不少,只有殿前內殿直、侍衛武節軍、皇城大內軍以及一部分巡檢兵馬。當然,這還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足以拱衛京師。

兵力抽調得最狠的,還得屬洛陽、滑、衛、澶、濮及大名府這些拱衛東京的重鎮,這些地方也是一直以來禁軍戍防的主要地區,兵馬北調之後,防御可以用空虛來形容。不過,如果敵軍想要進攻到這些核心統治地區,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當然,此次北伐,大漢也不僅河北這一路大軍,次之的是河東方面,由國丈、衛王符彥卿為主帥,總督河東兵馬,王彥超副之,發五萬步騎,出雁門、保德地區,攻略雲朔,楊業為先鋒使。

另外,還有幾路偏師,鄭國公史弘肇、定邊軍使王彥升也率師自靈州地區活動。靖江軍都指揮使,率萊州水師,跨海北渡,尋機切斷遼西走廊,以絕關外遼國兵馬。

夏州李彝殷、延州高紹基也都發詔,令其攻遼。李彝殷那邊,或許仗著漢遼交兵的底氣,敢北擊契丹,擴充地盤,增加實力。但背後有高紹基這根攪屎棍在,一同舉兵,想要安心兵事,基本不可能。畢竟,李、高兩家算是世仇了。而夏延之師,很可能到最後也就助助聲勢。

至於高麗那邊,伐遼的詔書也由漢使遞交,不過那高麗光宗王昭正忙著改革,打擊豪強,殺戮功臣,讓他為大漢火中取栗,發兵對付遼軍,基本也不可能,能夠表明一下態度,就算他親漢了。

北伐大業,對付遼軍,還得靠大漢自己。

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乾祐11年8月21日,漢帝劉承祐正式率領御營兵馬,自東京出發北上,這也是最後一支北伐參戰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