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529 字 2021-10-14

如果僅是士氣的問題,那倒也還沒有嚴重到那個地步,關鍵是,經此一戰,遼帝威信大跌,從而導致,在其內部,多生非議。

隨駕的貴族、大臣,不少人開始對大舉南下的決定,提出異議了。而其中,最讓耶律璟感到惱怒的,就是安平王耶律敵烈,終究是摻和到里面去了。

一股反對耶律璟的力量,又開始積聚,雖然還不至於動搖他的帝位,但終究有種不穩的征兆。一場失利,一場重大挫敗,將很多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而對於影響自己帝位的情況,耶律璟顯得十分敏感,一度有心整飭,但生生忍住了沒有動手,大敵仍舊當前,實不好再生周折,貿然行事。不過,耶律璟仍舊加強了對於軍隊的控制與約束。

所幸的是,遼帝手中掌控的軍事實力,仍舊很強,還足以彈壓。這段時間,他做的最多事情,就是安撫部族將領,花費了極大的精力。

這之後,隨著漢帝在南口祭奠活動的消息傳來,耶律璟這才真正騰出精力,開始思索,如何面對當下的形勢,如何應對仍舊咄咄逼人的漢軍。

這些日子,南口又是一座堅固的漢寨立起,虎視眈眈,直指居庸關。而占據了縉山的李重進,也沒消停,遣輕騎往懷來方向襲擾,人數雖然不多,但十分猖狂,引得遼軍數驚。

對於南口大戰的結果,耶律璟是既惱怒又後悔,惱怒檀州守備失當、南口作戰不力,後悔不該貿然出擊,使的遼軍的局勢更加尷尬。

當然,這些情緒,耶律璟並沒有完全展露出來,還不到追究責任的時候。但是遼國的貴族大臣們,不乏聰明者,多少能夠感受得到。最先向耶律璟請罪的就是耶律屋質,但經此一戰,對他,耶律璟是倚重更甚,非但沒有苛責,反而溫言安撫。

至於蕭思溫,直接把他拿下了,剝奪一切官職,有新舊問題一並清算的意思。還是隨駕的蕭護思出言求情,方才得免。

而韓匡美,因為力戰重傷,倒免了罪責,對其忠勇,耶律璟還大加勉勵,給他升職晉爵,越是這種危難時刻,越需要樹立起些典型。

倒使得經檀州、南口兩次重大挫敗,遼國將臣中,韓匡美這個漢臣,成為了唯一一個受到褒獎的大臣。

懷來城內,耶律璟再度召集幾名心腹大臣舉行御前會議,表情嚴肅,沒有多余廢話,直接開口道:「檀州、南口兩仗,我軍挫傷甚重,到此為止,大遼已到十分危急的地步,形勢於我,大為不利。這段時日,朕反復思量,深加總結,感慨良多。

南口之戰,損失雖大,但非大遼將士作戰不力,唯檀州一戰,數萬守軍,竟被其一戰而下,其中因由,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事實證明,主動出擊,決策並未失當,依城據守,才是自曝其短,任漢軍肆意,實不足取!」

聽耶律璟這么一番話,由蕭護思主動開口,說:「陛下,檀州的失利,確實值得我們警示。臣詳細了解過,其敗因有三。

一,漢軍器械犀利,有大量攻堅利器,而我軍卻缺乏應對手段,為其所趁;

二,我軍准備不足,而漢軍迫城,大興土木,毫不吝惜軍械的消耗,為兩國交戰以來的頭一遭;

三,漢軍士氣旺盛,訓練精銳,不惜傷亡,全力猛攻。

是故,臣以為,檀州之失,乃是多方緣由,共同造成。有此教訓,大遼只需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備,漢軍就別想再輕易破我關城!」

蕭護思這話,純粹就是不想太長漢軍志氣,話說得有理,也是實情,但是,就缺乏些可行性。

耶律璟嘆了口氣,環視一圈:「經此兩戰,我軍損失十幾萬大軍,這對大遼而言,是難以承受之失。而今,漢軍主力二十萬眾,仍屯於南口之外,縉山漢軍亦虎視在側,河東兵馬亦出塞,攻略雲朔。值此危局,我們當作何調整與選擇,才是當下最為緊要之事,諸公有何進言?」

遼帝一番話落,大臣們互相看了幾眼,都面露憂慮之色,一時間卻沒人應答。終於,還是耶律屋質,鄭重地看著耶律璟,說:「陛下,恕臣直言,經此一戰,憑我們手中的實力,斷難與漢軍抗衡於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