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軍政安排(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360 字 2021-10-14

至於兩道的行政主官,山陽道布政使,劉承祐選擇了宋琪。此人是遼的進士,為官多年,又跟隨趙氏父子多年,熟悉兩國政制民情,既有其才,在此前的交往中,也表現出了對朝廷足夠的親近,得到了劉承祐認可。同時,任用宋琪為一道高官,也是進一步拉攏安撫原燕王一只官民將吏的心。

至於燕南道,高防是不二人選,他奉劉承祐之命,在幽州一待就是十年,為維系幽燕與朝廷之間的關系,履行其北方屏障的作用,可謂是殫精竭慮,嘔心瀝血。

以其任職,既合適,也是對功臣的回報,當然,用高防,也只是個過渡的選擇,原因嘛,也正因為高防在幽州待了十年,樹大根深,關系盤根錯節。

在實現了朝廷對燕南地區統治的穩定後,也就該調離了,甚至於,接替的人選劉承祐腦中都閃過好幾人。當然,對於高防,劉承祐絕對會厚待。

相較於行政事務的梳理,還是軍事上的安排調整,更讓劉承祐頭疼些,牽扯面也要更大些。圍繞著整個燕雲地區,需要重新構建一套軍事防御體系,原本的許多布置,需要整體北移。而從最西的保寧軍,到最東的信安軍,諸多的邊軍,都需要得到解決。

而新的邊防體系中,如何布防,關口如何布置,兵員如何配置,將領委派,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得到解決。既然考慮到才干,還要體諒將士心情。以楊業這樣的將領為例,他已經在雁門關待了十年了,再雄峻的山關,只怕也看膩了。而劉承祐自己,都有不忍。

不過,對於軍事防御重新構設,倒也不是劉承祐一個費神,還有柴、趙給他參謀,並且,大部分的意見,都來自於二人。

河北那邊,保定軍、順安軍、雄安軍、信安軍、永清軍,全部裁撤,復歸道司,於居庸關設盧龍軍,檀州設古北軍,遵化設石門軍,榆關設平盧軍。至於人選,從禁軍將領中挑選,原本的河北邊軍將領,另做安排,基本上,不是安排在各地都司,就是調入禁軍。

反倒是山陽道這邊,雖然有長城作為屏障,有堅城作為依托,反而不像燕南那邊好安排,與遼國的接壤線太長了,不論怎么布防,都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從今之後,倘若面對遼軍的襲擾,山陽道這邊,所承受的壓力要大得多。經過君臣的仔細商議,決定將折德扆所率保寧軍北移,原寧化軍移駐朔州,於大同增設寧遠軍及奉義軍兩軍,定襄軍保留,但兵大幅削減,縮編為一千人,東西兩陘各駐五百。

如此一來,北面防御的框架算是搭成了,剩下的,就需要往里面填充兵馬,調動人員。而在人事安排上,則又需要劉承祐來頭疼了,柴榮他們能給建議,但拍板決定是皇帝的事。

事實上,經這么一調整,大漢北部邊境,可謂形勢大變,給人一種穩固、心安的感覺,這就是全面恢復幽雲所起到的效果。

同時,通過對北疆的軍事安排,大漢的軍隊,又將進行一次調整。邊防布置,只是個開胃菜,真正大變動的,還得是禁軍。

大漢立國以來,一共對禁軍進行了三次大的整飭,第一次在劉知遠時期,那時候主要目的是接收、擴充。後兩次,則是劉承祐借著平叛與對外戰爭的勝利,大加整頓,目的在於強化皇權,加強對軍隊的約束與控制。

效果是很好的,相比三代以來的歷朝歷代,都是巨大的進步,但同樣的,並不徹底。有很大程度,都是靠著劉承祐的權謀手段,以及個人威望在支撐作用,制度上,仍舊有不到位的地方,且禁軍的設置仍顯復雜、臃腫。另外,各地的邊軍,也需要一定的整改,加強中央的控制。

此番北伐,參戰內外兵馬,不論是禁軍還是邊軍,損折頗多,劉承祐也打算趁著這個機會,對全國的軍事體系,進行一次統一的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