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章 軍務(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137 字 2021-10-14

劉承祐這話,是言不由衷了,他劉皇帝從來不是個看中年齡、出身、資歷的人,說到底,對楊業,是另有想法。

被否定建議,趙匡胤又道:「飛狐軍使王審琦,其同樣久鎮邊關,戎事練達,臣發兵蔚州之時,觀其厚重而有謀略,是大將之才,可委重任!」

瞟了趙匡胤一眼,若沒有記錯的話,這王審琦可是「義社十兄弟」之一。早年,發於禁軍,作為青年俊傑受到提拔,後來調任邊關,一直同楊業在搭檔,與趙匡胤沒什么交際。如今看來,二者又聯系上了,這就是所謂的歷史慣性?

偶然的雜念迅速被摒除,劉承祐仍舊搖搖頭:「王審琦當調入禁軍任職!」

接連被否定兩個人選,趙匡胤不說話,他所提的,都是軍中的青壯,楊業方過而立,王審琦不過三十四歲。他不由得猜想,莫非皇帝還是更傾向於老將?

柴榮也開口了:「莫若以代國公統兵事?」

代國公,是折德扆,論身份、資歷、能力,也確實可為之。不過,劉承祐還是干脆地道:「代公,久駐保德府,櫛風沐雨,為國戍邊,朕此前答應過折妃,召其入京任職!」

劉承祐這話,有些言不由衷了,他相信折氏一門的恭順與忠誠,但為國家計,是不能僅以感情用事的。折氏在原府、麟地區的影響,太深了,又有這十來年外戚身份助漲聲勢,其勢更盛。所謂盛極必衰,稍微壓制一下,也是為了折家好,劉承祐大概是這么想的。

連續幾個人選,都被劉承祐否了,柴趙二人也不得不承認,確實不好選,一時間不好貿然接話了。然而,大漢可不缺可用將才,琢磨了一會兒的趙匡胤,拱手向劉承祐道出一個名字:王彥超。

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其少年從容,歷任多方,履歷豐富,擔任河東都指揮使多年,御下有方,頗得軍心,對於以安養撫軍為主的新山陽軍事,是個不錯的人選。

對此,稍加考慮,劉承祐也同意了。不過,投向趙匡胤的目光,卻難免訝異。趙匡胤與王彥超早年的那段軼事,也算有名了,能夠主動舉薦王彥超,可見趙匡胤的氣度確實不一般。

「那便以王彥超,調任山陽都部署,總督諸軍!」劉承祐吩咐道。

「是!」

「還有,關於山陽、燕南都指揮司的搭設構制,也要著手了。雖為新納之地,但當與朝廷一同,該有的制度,不能短少。不過,也該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劉承祐看著柴榮:「這事,還有由柴卿主持!」

「另外,此番調整及增設諸軍,其人員調配,還需加快,在朕起駕南返前,要安排妥善,另,這些人中,北伐有功者,即行犒賞,以安其心!」劉承祐又吩咐道。

「是!」

說完,停頓了一下,劉承祐猶豫了下,又道:「關於山陽的防御,你們可還有什么補充的地方?」

聞問,趙匡胤拱手應道:「陛下,盡復幽雲後,大漢北方防御劣勢得到徹底扭轉,雲中乃可恃之堅城。然僅依仗此地,仍顯被動。臣以為,可趁遼國重創,軍力大損,勢力北縮,無力南顧之時,將防線繼續向外推進。」

「你具體說說看,怎樣一種措施?」劉承祐目光炯炯地地看著趙匡胤。

見狀,趙匡胤清楚,自己應該是押中聖心了,起身,比對著地圖,利落地道:「無需大發兵馬,只需遣一大將,分一勁旅,西進將原勝州、豐州地區收復。以遼國如今的情況,必難相阻。

如能將豐、勝二州拿下,不只可以收復唐時舊土,對遼防御,則可依仗黃河,與之周旋,並借此繼續打壓遼軍勢力。

並且,可與河西鄭國公相勾通,整個河套之地,亦在大漢領土之內,添一牧養之所。同時,夏綏的定難軍,也將進一步置於朝廷影響控制之中!」

聽趙匡胤這么說,劉承祐露出了開懷的笑容,顯然,他的建議,深合他意。對於奪取豐、勝之地,劉承祐是考慮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