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1288 字 2021-10-14

這個由渤海遺族組建的彈丸小國,在遼國真正下定決心要殲滅它時,卻也沒有什么反抗能力,結果也沒什么意外,城破,國滅。

由於前一年,定安國的貴族們,曾希望能夠內附大漢,由於地理路程限制,朝廷拒絕了。但是,為了安撫之,由大漢出面,邀高麗、定安共商其事。

畢竟,定安國背靠高麗國境,於是,其國雖滅,卻有不少貴族百姓,南逃至高麗境內,接受高麗國的庇護。只有少數人,浮海而來,投靠大漢,被安置在登萊一帶。

這少數人,算是幸運的,除了旅途艱難些,但到大漢之後,財產性命得到了保障,有一棲身之地,表現得好,還有入籍的機會。

而被高麗收容的那些人,日子可就凄慘了,據聞,很多人被敲詐勒索,只能為奴,寄人籬下,飽受壓迫,發展到後面,很多人選擇逃回遼國,寧願做契丹人的順民。同樣是被奴役,至少契丹還強大些。

高麗對於定安國人的做法,實則讓朝廷很不滿,此事本是大漢牽頭的,結果高麗表現得如此貪婪不義,甚至是在打朝廷的臉面。

雖然沒有發作,但大漢與高麗之間的關系,開始出現裂痕了。尤其是,東北後面的局勢,沒有如大漢君臣所期待的那般發展。

在高麗收容定安國人後,果然觸怒了遼軍,高勛親自領軍叩邊,一副要打高麗的樣子,畢竟,滅定安國實在沒費什么軍力。

對此,高麗國的應對倒顯淡定,一面增兵加強邊境戍守,一面又准備了大量的酒肉食物用以犒賞遼軍,姿態做得很足。

最後,兩國沒有打起來,高麗把一部分定安貴族的頭顱斬下,送給高勛,以示誠意。於是,遼軍耀武揚威一番後,果斷撤軍,打高麗,他們還沒有那個計劃。

東北的局勢詳情傳到大漢後,自劉皇帝以下,無不憤慨,高麗國表現太過,行事全然沒有考慮大漢朝廷的感情。

對定安之事,遣人問罪王昭,結果王昭表示邊境之事,都是地方的將領擅作主張,他不知情,當即徹查。然後,在漢使歸來之時,帶回一顆人頭,說已經為定安之事做了處罰,這顆人頭就是給朝廷的交代。

如此做法,如此伎倆,豈能瞞得過大漢君臣的眼睛。真正讓劉皇帝感到氣憤的,是東北傳來消息,遼國與高麗之間,也開始交通往來了,這可大大觸及了劉皇帝的底線。

為何與高麗交好,對王昭予以支持,還不是想在北伐之時,利用高麗的力量。結果呢,事還沒成,其已露反骨仔本性了。

高麗如此表現,也不是難以理解,只能說,大漢強大之後,帶給周邊國家的壓力太大了。如今,漢強遼弱的形勢明顯,高麗王王昭也不是傻子,當然願意看到遼國能頂住大漢的壓力,他就可安安穩穩做東亞地區的老三,甚至伺隙從中漁利。

當然,與遼國交好,可不代表徹底得罪大漢,與帝國翻臉,仍舊恭恭敬敬地侍奉著,每年使者貢物不斷,但大漢想要干涉其軍政,顯然也是不可能了。王昭希望的,還是能夠在漢遼之間,左右逢源。

然而對此,劉皇帝是真的惱火了,一度將高麗的貢物給摔到地上,大罵王昭,說他翅膀硬了。但是,憤怒之余,卻真拿此時的高麗國沒什么辦法。

或許有些懲治手段,但是使出來真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反而會徹底把高麗推向遼國。劉皇帝,畢竟不是個感情用事的人,更不會為憤怒影響思路,但是,心中已然暗暗把高麗記恨上了。